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婚姻法》在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立法技术原因的影响,《婚姻法》在保护离婚妇女权益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对离婚的规定和家庭暴力的规制以及离婚妇女财产权的范围等方面加以完善,确实保护离婚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对妇女权益进行保障,即通过保护妇女的就业权来保障妇女的权益。通过对我国妇女及国外妇女就业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如何完善保障妇女就业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邵六益 《社会科学》2024,(2):180-192
《宪法》第49条的家庭条款拥有爱情和亲情两条线索,但长期以来感情破裂学说主导婚姻法理论,家庭关系被简化为夫妻间爱情关系,无法揭示相关条款背后的多重价值及法益冲突。《宪法》第49条包含国家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不同层次的规范含义。在宪法家庭规范中,妇女也有多重身份:作为婚姻自由主体的妇女,作为家庭成员的妻子以及作为子女养育者的母亲。一方面,保护婚姻不仅要保护婚姻自由,也要维系婚姻形成的家庭关系,保护婚姻双方的权益及彼此间身份权利。另一方面,保护母亲既是为了照顾作为弱者的孕妇和产妇,也要将对子女权益的保护纳入考虑范围,从而自然带来对妇女权益的限制。理解《宪法》第49条背后的规范含义,既有学理意义,也能为回应现实难题提供宪法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通过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唤醒了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确立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催生了政府与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体现了和谐社会法的精神,为在山西就业的农民工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对妇女权益进行保障,即通过保护妇女的就业权来保障妇女的权益.通过对我国妇女及国外妇女就业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如何完善保障妇女就业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已成为妇女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完善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妇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厘清执法主体,加强妇女权益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权益保障思想的新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在开展妇女权益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等核心理念,这对于妇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包括维新派的禁缠足、兴女学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男女平等、争取女权等妇女解放运动,都较少关注劳动妇女的劳动环境和女工的健康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女工和童工的保健问题作为争取工人权益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一系列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利益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在革命根据地付诸实施,在一定范围内保障了劳动妇女及婴幼儿的健康利益,激发了广大妇女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妇女劳动权益问题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与女性主义共同关心的问题,大多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都站在男权主义的立场上,否定妇女的劳动权益.自由主义者穆勒一方面肯定妇女独立的人权和劳动能力,主张给妇女自由择业权、财产自主权和平等的教育权以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否定男性特权为基础的两性分工.女性主义者从女性生活的现实体验出发,反对男权制传统,而对妇女的劳动权、社会分工、工资、家务劳动价值等问题的认识,既继承了穆勒的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穆勒思想中保护妇女权益与维护男性特权之间的矛盾,提出超越时代的新女性标准和妇女劳动权益观.  相似文献   

10.
刘人锋 《船山学刊》2012,(2):150-154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刊物《天义报》于1907年6月10日由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在东京创办,是一份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宣传妇女解放思想的刊物。《天义报》主张男女革命,绝对平等;主张破坏一切现有制度,实行无政府主义。  相似文献   

11.
肖辉 《河北学刊》2012,32(2):119-123
人口老龄化问题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形下,特别需要对老年人权益加以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具有其人道主义道德基础和社会契约理论基础。借鉴老龄问题出现较早国家特别是日本等国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从完善和落实与老年人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入手,同时也要加强社会机制和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从而使老年人权益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其路径包括法律途径和法律外其他手段,如社会保障、文化道德建设以及自我保护方法等。而从模式上,则有自力救济、家庭帮助、社会救助和政府作为等,我们提倡综合运用上述各个模式的有效结合来加强对中国老年人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女平等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在土地权益保护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究其原因,除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诸多制约外,法律制度规定本身的不完备是影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完全、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研析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属的法律后,本文发现现有的法律制度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立法缺乏前瞻性;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法律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提供有效的救济手段维护妇女土地权益;法律制度的不稳定、不统一和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障立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障的内涵日益丰富。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得到最全面而切实的法律保障,是现代法制社会的根本目标之一。笔者选取了这个主题,目的是要寻求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障的新走向,探析保障少数民族妇女权益的法律对策,从而使我国少数民族妇女权益的保障走上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后法律武器 ,但目前我国广大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日本劳动法立法完善 ,对劳动者的保护也比较全面。在论述日本劳动法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妇女权益保障状况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月姊 《阴山学刊》2002,15(6):47-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在对维护妇女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以及妇女应享有的特殊权益方面都作出了政策与法律的规定,并在贯彻实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通过的。该法共54条,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法律是面向全国的,由于我国是 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幅员辽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 衡,情况各异,有些问题不能搞“一刀切”,所以在某些条文的规定上写得比较原则,例如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10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 代表”,这个“适当数量”,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又如第29条规定:“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 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哪些属于“共有财产”,法律也没有进一步明确。因而, 在实施国家法律的过程中,必须有从属性、配套性的规范性文件作补充性的规定,才便于贯 彻执行。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3条就具体授权“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对此,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于1995 年1月21日,在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通过了《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 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该实施办法共38条,是国家《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从属性、配套性的 地方性法规。该法规在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原则精神的前提下,主要  相似文献   

17.
范鹦 《兰州学刊》2006,(7):156-157
本文在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认为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与男女平等的原则精神是一致的,强调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保护是基础,社会保护是重要条件,而妇女的自身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妇女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认为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与男女平等的原则精神是一致的,强调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保护是基础,社会保护是重要条件,而妇女的自我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对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制定《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法》是解决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根本举措,应尽快提到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上。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法的立法宗旨,应确定体现公平正义的权利保护,应明确流动人口的认定标准和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认可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加大流动人口权益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日本消费者保护政策以《消费者基本法》为依据,形成了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者法治体系,卓有成效地保护消费者。日本消费者保护的法治经验对于我国有重要的启示。在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今天,我国应当借鉴这些经验,采取具体措施,全面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