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女期望反映家庭对子女的重视及依赖程度,子女期望的转变是引导家庭打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实现社会养老,做出正确生育决策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家庭状况调研数据,对子女期望在教育、养老和代际经济支持三个期望维度内测度,并运用logistic嵌套模型分析了农村女孩与非女孩家庭在三种子女期望上的差异.研究发现相比女孩家庭,非女孩家庭对子女拥有更高的养老、经济支持期望,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则偏低.本文建议,加强农村女性就业引导、发展教育促进子女“数量—质量替代机制”形成、构建“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促成女孩家庭全方位社会支持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正确引导农民生育决策.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不断完善以"帮扶、奖励、优待、扶助"为主要内容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形成了"以政策性奖励为主,以多种帮扶形式为补充,以精神慰藉亲情牵手为纽带"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他们充分运用计生协这一联系群众的平台,把生育关怀做细做实,让计生家庭得到实惠。小红门乡党委、政府强调计生就是民生的理念,在计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魂"的思路。其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采取奖励、优先优惠、救助扶持、补充社会保障等手段,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诸多优惠、优待和照顾,从而引导生育主体主动自愿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建立,让计划生育家庭在经济上得到实惠,自觉实行生育政策,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2年,重庆市开始了以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扶助救助及精神慰籍为重点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2007年,该市被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市;2008年4月,重庆市再次提高奖励扶助对象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标准,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年3120元。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探索与实施,解决了计生家庭的现实利益问题,发挥了良好的利益导向作用,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奠定了基础。就此,本刊记者对重庆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潘晓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大间隔生育现象以人口的自然生育间隔为基础,在现代社会的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根据在某省农村H地区进行的27个个案访谈,发现了大间隔生育现象主要发生在父母于1965到1975年间出生的家庭,且大间隔生育的产生受到经济条件改善、农村养老缺乏保障、独生子女亲属支持网薄弱、邻里家庭生育选择带动、"以大带小"养育方式减轻负担、性别偏好推动、情感需求需要得到满足7方面的作用。同时,大间隔生育会加重家庭预期经济压力、对父母和一孩与二孩的关系产生双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育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 ,生育行为是一种具有较强外部性的行为。由于多育子女可以给父母带来经济收入、养老保障、心理慰藉、婚姻生活等多方面的效用 ,而其对环境资源、公共基础设施带来的压力等成本主要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个人家庭可以从多育子女中获取较多的收益 ,而由社会承担大部分成本。因此 ,个人家庭在进行生育决策时 ,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选择多育 ,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带来严重的人口危机。文章认为制度是协调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人们的多育行为 ,关键是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实施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通过制度创新改变人们预期的收益和行为 ,培育家庭生育的自我约束机制 ,从根本上减少家庭对子女数量的需求 ,从而降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本 ,保证政策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各省成文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选择数据,本文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数量影响效应的面板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数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远不及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数量的影响,更不及生育约束政策对生育数量的影响;利益导向政策内部不同措施出现与政策设计相背离的情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多推行易于落实的利益导向政策、改变利益导向政策的作用范围、政策设计区分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以及维护政府公信力等四条有效提升利益导向政策导向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鼓励人们计划生育,国家陆续出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节育技术,到目前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主要目的都在于激励群众自觉生育,减少违法出生的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意愿是影响实际生育水平的超前变量,为预测生育水平提供重要参数.通过对山东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大样本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两类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基本相同,且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观因素、地区差异及户口性质、文化程度、现有1孩性别等对两类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是类似的;生育安排、不愿意生育的主观因素、属相偏好等则存在显著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现有1孩性别、年龄、地区因素、主观因素等对两类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性方面考虑二孩生育,"单独二孩"政策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做出二孩生育选择.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三叶草"服务站成立以来,深入了解特殊家庭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热情,开展全方位的服务,为特殊家庭开启幸福之旅扬起爱的风帆。一是当好"经济扶助站"。设立生育关怀基金,为困难特殊家庭提供经济扶助。在春节、"5·29"活动日、重阳节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14年共计慰问困难特殊家庭10户,慰问金额0.8万元。同时,根据家庭实际,为待业人员寻找就业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来自山东省农村的调查数据,比较农村独生子女户父母和非独生子女户父母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相对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户,农村独生子女户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应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注意处理"普惠"与"优抚"的关系,积极探索独生子女户老人集中供养制度,整合农村集体资源,弥补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用足现有生育政策减少未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四川省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问卷"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男孩偏好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所调查育龄群体的理想子女数约1.8个;男孩偏好发生概率具有明显的地区、人口特征,民族属性、家人想法、对生育政策知晓情况以及养老方式等变量对男孩偏好的影响显著。分析认为,这是个体所处环境对其影响作用所致。因此,政府应借助各类传播媒介,利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式,加大对人口现状及生育政策等知识的宣传,扩大新型生育观念普及面,通过减弱男孩偏好逐步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平衡。除此之外,"一儿一女"的生育偏好普遍存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满足了婚育家庭的生育需求,但有可能激发一孩是女孩的家庭的男孩偏好,打击"两非"仍是未来人口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张建武  薛继亮 《南方人口》2013,28(2):10-18,9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的生育意愿和意愿生育数量将表现出与父辈们不同的特征。本文采用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支持的调研数据,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户籍状况、家庭结构及财产状况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初育年龄意愿、理想生育数和生育性别意愿。总体来看,教育程度与经济因素是影响“80后”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同时,家庭养老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4.
邱红  王晓峰 《西北人口》2010,31(5):113-115,119
生育虽然是一种家庭行为,但它同时也是具有外部性的社会行为。生育成本包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两部分。由于家庭在生育决策问题上很少考虑社会成本,导致家庭生育意愿与社会需求不一致。通过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方式,将部分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成本,是实现调节生育行为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大门,全区共11个乡(镇),483个自然村,总人口近70万,属京郊平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以及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为该区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 自2000年以来,通州区根据本区特色,先后建立起形式多样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施奖励、福利、优惠、养老、扶助等一系列利益导向措施,使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步实  相似文献   

16.
计划生育“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适应性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育动机、生育需求角度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我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原因。文中指出,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及某些生育需求的可替代性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因,用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手段对生育需求进行综合调节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三结合”是主动利用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机遇,利用管理介入手段使孩子成本效益原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从而削弱对多孩和男孩偏好的需求,达到促使人们计划生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去年,湖南省宜章县被列为“关爱女孩行动”省级试点县后,不断健全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在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女孩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标准,切实解决女孩家庭养老、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三结合”的发展与农民传统生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 ,生育行为是受生育意愿的影响 ,而中国农民生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计划生育“三结合”作为以利益导向为特点的新型人口控制的工作模式 ,其运行带来一个极好的“附属效应” ,即加快了农民生育观转变的进程。因此本文意在分析“三结合”的深化发展对促进农民传统生育观转变的作用。一、农民传统生育观及转变的条件生育动机源于生育需求 ,生育需求又受生育观念 (也称生育文化 )的影响。中国农民传统的生育观是传统经济和传统社会的文化体现 ,受家庭文化和村落文化的影响。家 (族 )文化注解着农民生育最原本意义 ,村…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生育环境,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生育政策调整策略,从取消生育间隔限制到实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再到实施三孩政策,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生育需求。三孩政策下人们的二孩和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是以往调查和研究未能涉及的。因此本文基于湖北省125个区县12014个家庭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二孩、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三孩政策覆盖下的家庭中,二孩家庭占比已超过四成。一孩、二孩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57和2.07。随着育龄妇女年龄的增长,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和二孩家庭三孩生育意愿均在快速下降。25岁以下育龄妇女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比例农村和城市分别为25.36%和18.75%。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和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城乡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趋于收敛,三孩生育意愿差距在扩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一种悖论关系。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在一个区域内,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群体报告的二孩生育意愿越高,但进行跨区域比较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住在其中的家庭二孩生育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20.
关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回顾总结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产生与发展的实践,力图从理论上概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形式、原则、类别、目的与特征;指出社会公平原则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价值准则;人们生育需求可变性与可替代性是利益导向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对育龄群众的生育需求进行调适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利益导向可分为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类形式,以“三结合”为代表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具有间接补偿性质,它是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核心内容;“三结合”主动利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育孩子机会成本和养育成本增高对过度生育的抑制作用,不仅具有使计划生育工作化难为易的策略性质,而且具有对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旧生育观念产生“釜底抽薪”作用的战略性质;本文最后探讨了利益导向机制在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