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前 《现代交际》2011,(12):103+102-103,102
本文主要对《涵芬搂秘笈》本《西湖老人繁蛊录》与《永乐大典》本《西湖老人繁蛊录》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其优点和其中的一些错误,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在整理古籍过程中不要盲目迷信古本、善本,应该多参照其他版本,做全面的对比衡量,这样才能提高古籍整理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京剧和湖南花鼓戏中有一出《刘海戏金蟾》,单折有《刘海砍樵》,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戏金蟾”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湖南常德武陵,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  相似文献   

3.
京剧《打渔杀家》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打渔"和"杀家"原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这出戏从萧恩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提起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在六七十年代,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于她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成功地饰演了李铁梅,所以,老百姓常常把她与铁梅混为一体。那时的刘长瑜20多岁,正青春靓丽,本来就长得十分漂亮的她,又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所以,观众总把她列为中国当今四大美人或八大美人。那个年代,谁要是认识刘长瑜,那是很荣幸的。  相似文献   

5.
曹锡琴 《老人世界》2013,(11):45-45
《空城计》是京剧精彩的传统剧目,又名《抚琴追兵》,取材于《三国演义》第95回。 该剧为清末名须生卢胜奎的代表剧目,后由谭鑫培演于清廷而一举唱红。谭鑫培突破剧本情节杂乱、出场人物过多的局限,还根据梆子名宿老元元红、郭宝臣的演出本,做了多方改进。后来,京剧名家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都演出过此戏,焕发了各自独特的动人风采。  相似文献   

6.
文华 《老年世界》2006,(16):34-34
京剧艺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综合性”主要指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戏里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例如,《贵妃醉酒》里的歌与舞就密不可分京剧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广义的综合性就是多样性,京剧剧目的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的与现代的、伦理的与爱情的、现实的与神话的故事都有。  相似文献   

7.
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崭露头角。他身材魁伟、嗓音宏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在继承其父秀山创造的铜锤唱腔基础上,吸收架子花脸的唱腔和做工,突破了两者严格分工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提起李少春,京剧《野猪林》中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形象马上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他在戏中那英俊潇洒的扮相、高亢激越的唱腔、功底深厚的表演,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李少春作为河北走出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艺术造诣深厚,做人也非常正直,是一位对祖国充满深厚情感的炎黄子孙。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以李少春、袁世海等为主要演员的北京实验京剧团应邀到哈尔滨演出时,就在当地留下了一段梨园艺人忠心爱国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1952年7月1日,北京饭店大厅里灯火辉煌,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各界代表欢聚一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31周年。刚从香港归来不久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慕良应邀参加了庆祝会。当马连良的京剧唱段演完之后,周恩来总理办公室负责人齐燕铭来到李慕良跟前,笑着说:“慕良同志,总理让我给您说一下,烦您拉个京剧曲牌《夜深沉》。”  相似文献   

10.
对于看过革命样版戏的人来说,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那个土匪魁首“座山雕”,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人物。其扮演者就是京剧大师贺永华。  相似文献   

11.
张兴星 《老年人》2013,(5):32-33
于荣光1958年8月出生于北京,其父于鸣魁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荣光受父亲影响,自小就喜欢京剧,他勤学苦练,成为红极一时的京剧武生。后来,于荣光步入影视圈从拍摄第一部《木棉袈裟》起20多年间,他先后参与70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塑造出众多硬朗、冷峻的好汉形象。  相似文献   

12.
京剧《秋江》运用喜剧手法,通过老艄公幽默、风趣的表演,间接揭示了一个尼姑身份的怀春少女微妙心理。  相似文献   

13.
悟也 《老人天地》2010,(7):16-17
管宗祥是专业影视、话剧演员,出演歌剧、话剧、京剧近20部,主演过《包氏父子》、《智取华山》、《神秘的大佛》等影片,还参加过《浪迹天涯》、《黄粱梦》等电视连续剧的拍摄。  相似文献   

14.
《近思录》是学习北宋四予的关键著作,对了解学习宋明理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旨在对《近思录》第一卷当中收录的关于二程的道体语录进行分析,研究二程关于“理”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春玲 《老年世界》2008,(22):30-30
近日读收藏家李臣的《瓷道》和章用秀的《笔筒赏玩》,看书中的藏品交易故事,就像参加一场武林大会,只见大侠过招,若流星飞矢,一剑封喉,不声不响间,已经捡了大漏。这样的故事看多了,自然就想唱《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相似文献   

16.
金毅 《老人天地》2013,(4):20-21
提起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人们至今还对剧中人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记忆犹新。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传人沈金波。与毛泽东切磋《逍遥津》沈金波生就一副超高清亮的“金嗓子”,他的演唱风格,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内部晚会。在一次晚会上,兴致勃勃的毛泽东竟先后点他唱了11段高派名剧。其中,对《逍遥津》毛泽东更是百听不厌。  相似文献   

17.
识于微时     
正晚间在灯下读《张爱玲私语录》,她在给邝文美的书信里写:只要这样,同你在一个城市,要见面的时候可以见面我就放心了。我真怕将来到了别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一个谈得来的人。以前不觉得,因为我对别人要求不多,只要人家能懂得我一部分我已经满足。可是自从认  相似文献   

18.
胡铁华  金勇勤 《老年人》2013,(11):20-21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京剧院演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不但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人物,而且座山雕、小炉匠等反面人物的刻画也是栩栩如生,让人记忆犹新。光阴荏苒,转眼五十年过去了,当年剧中的演员有的已经离世,有的歇演多年,惟有小炉匠栾平的扮演者——“中国名丑”孙正阳仍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9.
京剧名角杨春霞的潮起潮落文\李南友,宋世君1997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载了这么一条消息:“据新华社纽约6月28日电,由13名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京剧表演艺术家组成的访美巡回演出团28日晚在纽约举行了他们赴美的第二场演出。“这次被称为‘往日的歌’的...  相似文献   

20.
殷炳艳 《现代交际》2010,(10):53-54
目录书为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存佚情况提供了方便,对研冤古代文献特别重要。南朝梁代阮孝绪著录的《七录》记载了梁代以前历代图书的编录情况。它在图书分类史、目录学史、文化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参考价值极大。《七录》著录图书六千多种,又有解题。阮孝绪直到大同二年去世前才编定了这本文献,在梁代书目中成书最晚,并已经尽收前人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