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农合不断推进,政府不断加大对其的投入,但在开源的同时应"节流",也就是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江苏省新农合付费方式的实例和医疗供给方诱导需求理论表明,我国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存在一些弊端.而国外先进经验以及国内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实施效果,为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预付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顾昕 《河北学刊》2012,32(2):99-105
在当代中国的城镇与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发展为民众的健康守门人,这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公共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但医师人均诊疗服务量基本上原地踏步,住院服务量却在萎缩。要达成"强基层"的目标,最为关键的是要"建机制",即建立一种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机制,取代当前流行的行政化体制,以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新机制的核心就是推进医保付费改革,以按人头付费为主导的新付费方式取代通行的按项目付费主导制。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政府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从2003年运行以来,成效十分显著。甘肃省于2007年即提前一年完成新农合全省覆盖的目标,实施效果可圈可点。但是,仅依据政策文件对新农合制度进行管理,存在规定过于原则、缺乏责任追究及监督方式空泛等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政策文件规制新农合制度的缺陷。探析了甘肃新农合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农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在门诊、住院两个方面的服务供给量发生了一定变化,县、乡两级医院的收支结构和服务效率也出现差异,说明新农合实施对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是不同的,县级医院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乡镇卫生院,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相对比较低,因此,除了依靠政策倾斜外,乡镇卫生院还需要加强能力建设,以满足新农合医疗服务递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2002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村医疗保险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但是农村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仍有一定差距,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民族地区农村医疗保险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居民参保率较低,筹资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不足。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医院和居民根据民族地区特色,完善新农合立法,优化新农合报销流程,吸引医学人才,转变宣传方式,促进民族新农合制度更加健康的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疆社科论坛》2013,(3):F0002-F0002
2013年5月25日,由新疆锡伯语言学会主办,新疆音乐家协会、新疆嘎善文化传播中心、乌鲁木齐市植物园协办的庆祝锡伯族"4·18"传统节日暨纪念锡伯族西迁249周年(1764~2013)活动在乌鲁木齐市植物园举行。在乌鲁木齐市工作、生活的锡伯族代表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党政代表团、伊  相似文献   

7.
新农合制度的社会保障属性,是新农合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根本问题。但是,相关政策没有明确其属性,引致理论界争议纷繁。实际上,悉数新农合制度的基本内容,它属于社会保险制度;只因新农合的筹资与保障水平还未达到社会保险的"基本"水平,因而它在目前是一种"初级"社会保险制度。新农合的社会保险属性决定了其归属于《社会保险法》调整;同时,新农合的"初级"社会保险特性决定了还需要制定下位立法——《新农合管理条例》对新农合予以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8.
梁琦 《南方论刊》2010,(3):34-35
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的推出顺应了新医改的发展要求,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免费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和可能引致的道德风险,政策甫一实施就遭遇了住院人数和医疗费用激增的问题。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医疗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巨大,参保者不注意维护自身健康等影响。对道德风险的规避,可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如设定费用自付比例,按人头给医院付费,设立转诊制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是陕西省在全国首创的一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本文从农民的健康需求、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农村卫生资源合理利用、医疗基金平稳运行、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状况、单病种定额付费对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反贫困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有效降低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当前,我国新农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限制了其反贫困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大病医疗支出负担较重,部分居民面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以推进反贫困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实施"医保靶向瞄准扶贫",重点瞄准农村老年人群和重特大疾病人群。二是要完善报销比例,确保医疗保险资金向重大疾病倾斜,逐渐扩大药品报销范围。三是完善补偿方式和结算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付费方式现状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快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付费方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媒介演进催动知识社会化方式的更新,为知识付费产品和服务的热潮创造了技术条件:三阶秩序和交互界面让知识还原到无序状态,知识付费得以充分发挥"长尾效应",集结兴趣社群,通过议题设置的民主程序,实现用户和公共文化的双向建构。借由深度场景化和知识碎片化的传播实践,知识付费营造出一系列文化身份的区隔性指征,构造文化资本外溢和下移的幻象,制造情境消费的景观秀场。媒介演进形势下的新型知识付费带来的文化影响,主要包括建立起以标签化为核心的全新知识分类体系、舒缓用户群体的心理焦虑和决策压力、潜藏价值导向风险和挤占公众闲暇时间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西省赣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进行调研,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参合费用增长过快、基金使用难以把握、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信息系统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科学补偿机制、构建有效监督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杜长宇 《兰州学刊》2010,(6):104-108
乡村医生是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供给方,是推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之一。但现行新农合的制度设计过多地强调医疗费用控制,导致乡村医生的激励机制缺位,未能真正发挥医疗保险"守门人"的作用。通过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分析,可以看出,当新农合和乡村医生合作时,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机制,能够相互制约,双方的利益都比不合作时提高了。因此,新农合可持续发展亟须在强调内部机制完善的同时,补建一套合理的对乡村医生的激励机制,形成医疗费用控制与激励相结合的双重机制,从而搭建起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线供给平台。鉴于目前乡村医生行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职责的载体——村卫生室已经绝大多数私营化,建议采取区别于对公立医院直接投入的方式,重点是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政策支持,采取短期和长期两步措施。通过扶持村卫生室的发展,构建乡村医生首诊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合理扩大新农合药品目录,提高审核效率的方式,从短期机制上,提高乡村医生的积极性,解决农民家庭账户资金不合理沉淀的问题。待新农合制度成熟、农民的医疗需求完全释放时,逐步取消家庭账户,实行按人头支付费用的长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文静 《兰州学刊》2012,(11):156-162
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主体,医疗系统对政策的评价是分析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基于对晋西南X县新农合政策的调查及对各类医务工作者的访谈,文章从政策主体的视角分析了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各类医务工作者一致肯定了新农合政策有利于缓解农民的就医压力,但同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为了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要完善新农合政策的细则,还需要加强对医疗系统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合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补偿范围的确定、补偿水平高低,医疗中的道德风险等问题,直接影响新农合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建立新农合主体利益关系模型,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角逐行为对新农合的影响,促进新农保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农合的全面覆盖,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众多问题中,新农合筹资政策的社会公平性问题尤为凸显。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各筹资主体均以个体利益的损益关系作为筹资政策社会公平的考量标准。化解各筹资主体对新农合筹资政策社会公平质疑,提高新农合活力和新农合全民覆盖率,以及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须从制度或政策的责权关系出发,加快各筹资主体筹资理念转变的步伐和动态设计各筹资主体的筹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政府当期财政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设施需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公共融资创新."私人生产、政府付费或补贴、公众消费"模式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吸引私人投资的一种较好模式.在上述模式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政府付费或补贴的资产证券化(ABS)创新方式,阐述了该方式的运用范围、基本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分析了该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运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落后已经是政界、学界、民众的基本共识。新型农村合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农合显现的特点为:低保障、低预防、低水平医疗服务、低发展水平、"四低"特征。应尽快科学解决"低保障"问题,尽快改善"低预防"状况,提高"低医疗服务水平",根本上解决"低发展水平",这样,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新农合状况才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被确定为青海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以来,杂多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无到有,水平由低到高,制度不断完善,已成为保障当地农牧民健康的重要制度。但是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深入,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牧民就医呈"倒金字塔"、本地藏医药费报销困难、参合农牧民个人信息不全、新农合基金沉淀过多等问题日益突显,迫切需要在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民族藏医药报销比例、加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以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