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当前高校"两课"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是由“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决定的,是“两课”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重大转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从而使他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强化“两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两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保证“两课”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圆满迭到,是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处边疆,教育文化发展比较落后,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多数从事基础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具有鲜明职业倾向性的专业人才,因此民族地区的基础师范教育和教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道德直接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两课"在高校德育课程体系中正以其计划性、正规性、显现性和隐含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着思想和政治教育,体现出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中看"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一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完善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在“两课”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还存在经费紧张、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各职能部门与“两课”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两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与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以及缺乏稳固的“两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等问题。本文认为,切实保证“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高校要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两课”教育教学,建立高效率的“两课”实践教学领导体制及较为完善的“两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大对“两课”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稳固的“两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这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创建大学毕业生思想道德品质"诚、勤、信、行"品牌的战略,就是在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形成以思想道德品质"诚、勤、信、行"为优势和特征的品牌.该品牌战略的实施需要高校教师学生提高和统一对创建品牌的认识,列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同时还要建立一系列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品牌创建计划.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问题.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教学实践,详细地论述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使用专题式教学方法的原因、操作过程及体会,认为专题式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政党兴衰、永葆先进性的道德基石.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应该遵循与时代相适应、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相承接、与大学生成长认识规律相衔接的基本原则.探讨其价值向度和提出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基本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道德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民族存在的基础和根本。然而从研究的现状来看,民族道德的研究长期存在片面化、碎片化、民俗化和抽象化的现状。事实上,人类道德行为的连续性是基于人类对于道德关系的叙述展开的。为了克服缺乏整体性分析思路的弊端,本文提出通过德性叙事来分析民族道德的思路,对民族的制度结构、仪式和惯习等实践行为进行深度分析,进而展示一个鲜活的民族道德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文化的技术含量急剧增加,文化生产和拥有者的年轻化和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由子代向亲代的文化反哺成为趋势;文化反哺使道德传递丧失了传递的权威,成为纯道德传递并出现了道德逆传递的三大特征;面对文化反哺重塑亲代的道德权威,明确亲代的道德传递责任,改进道德传递方法,加强代际互动,促进有效传递等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礼仪问答写卷》一文把外在的礼仪改变为内在的道德的自觉和自我意识 ,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 ,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 ,即现实世间生活当中。在这种日常现实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 ,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 ,个人人格的完成 ,心灵的满足 ,情感的慰籍。这样 ,在人伦日用中实现人们的精神安顿问题 ,也就不需要舍弃现实世界、否定日常生活 ,而去追求灵魂的超度、精神的慰安和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青年道德的冲撞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化是一股历史的潮流,在与全球化相一致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之时,青年的道德和道德教育正受到猛烈的冲击,全球化时代对青年的德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球化时代的青年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文化工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针对中国青年道德素质的现状,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莹 《西藏研究》2009,(4):101-108
<萨迦格言>与<沉思录>虽然有着许多不同,但都非常注重通过统治阶级的知识和道德来规范治理社会、调节人的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道德伦理取向.不过,尽管它们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其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并不是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而是为了维护旧时代剥削阶级少数统治者利益,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今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的道德伦理建设中,我们既要总结和借鉴历史现实经验,也要看到它们固有的时代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功能要求把道德和价值的客体扩大到自然界,调节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消解市场经济的物本原则与人本原则之间的张力,使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同步增值,实现人与社会的价值和谐;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人身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当前学生道德教育中漠视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知性道德教育目标导致道德冲突的僭忘;灌输性道德教育方式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单一性道德教育途径致使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本着"以人(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目标应由知性化到生活化;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敬畏是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采取的智慧生存策略,是人类的美德.当前提倡敬畏不是软弱,不是无知;相反,它体现人类的认识和行为能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敬畏是抑制邪恶的真正力量.懂得敬畏才有和谐.敬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9.
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管理实践而定型的网络德育管理结构及其实施策略.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既是构建一个指导性的结构范式,又是构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当坚持团队管理原则、智能管理原则、信息共享原则和效益原则.网络德育管理模式主要有阵地资料模式、即时更新模式、参与互动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用"扬弃"的态度去挖掘儒学的思想道德精华.就儒学"仁爱"精神,"诚信观"和"义利观","以德治民"思想三方面与新形势下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建设相联系,去阐述儒学道德精神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