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设备安装、软件安装和参数设置等方面介绍了ADSL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对ADSL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种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宽带越来越宽已经成为宽带发展的重要规律.在ADSL迅猛发展的同时,光纤接入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启动阶段.基于此,分析了ADSL和FTTH的各种组网方式,比较了这两种接入技术的成本要素,并得出结论:ADSL属于过渡技术,而以EPON为基础的FTTH将是未来宽带接入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汪颖  吴俊  陈朝峰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3):36-38,47
在互联网中利用VPN技术实现各自内部的通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介绍的是利用VPN技术的一种,在ADSL拨号网络中利用L2TP协议加密,来实现接入单位内部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比较目前几种流行的利用现有传输介质的宽带接入网技术,包括HDSL、ADSL、VDSL、HFC、光纤接入技术.研究主要宽带接入网技术的系统配置结构和应用及对比HFC和xDSL两类技术的特点,能够适应人类社会对网络的带宽及速率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求助     
《社区》2007,(18)
读者朋友,如果您有好的方法或窍门帮助求助的读者,请与我们联系。■两台电脑同时上网的问题读者胡先生向《社区》反映说,他家用的是网通的ADSL,通过"猫"和一个四接口路由器上网。但是他的台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电信大力推广的Internet宽带接入方式中,大多采用以太网接入或ADSL接入方式.而在尚未开通上述业务的地区,只要能够接收到电信的有线电视信号,就可采用线缆调制解调器(即cable modem)接入方式,我院目前采用的就是这种宽带上网的方法.本文从实用技术角度,对相关的网络安装配置操作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公平,总要有人去改变李方平刚刚以ADSL用户的身份,把中国网通北京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网通)告上了法庭。今年33岁的李方平,被称为“公益律师”。他曾代理河北邢台输血感染艾滋病案、天津乙肝歧视案等多起诉讼,并曾发表多篇“公民建议书”,建议消除乙肝歧视、建议消除城乡差别待遇、建议慎重处理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其中,  相似文献   

8.
技术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止。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即自然技术。广义的技术既包括自然技术,还包括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本文旨在广义技术的含义下,讨论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巴别塔”揭示了两个问题:技术的事实问题和技术的价值问题。“巴别塔”的破灭是技术事实与技术价值相分离的结果。新的技术“巴别塔”是人的“原罪”和技术的“原罪”相结合的产物。人和技术的“自我救赎”不可能通过建造“巴别塔”,即通过技术事实和技术价值的统一来实现,“救赎”之路在于技术事实与技术价值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论技术的行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具有正负双重效应,为发挥技术的正面效应,扼制其负面效应,有必要对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技术行政控制是技术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技术行政控制的概念,探讨了技术行政控制的理论依据,即复杂性技术观及政府权能理论,阐述了技术行政控制在弥补市场和技术活动主体缺陷,促进技术发展和进步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分析了技术行政控制的两种方式:指令型技术控制及诱导型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11.
论哲学视角中的教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技术是技术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属于社会技术范畴。按此推理,教育技术应该在技术哲学研究范围之内。从技术哲学角度来说,教育技术主要由经验形态技术、物化形态技术和知识形态技术等三大类要素构成。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共同促进教育技术向前发展。从技术哲学角度研究教育技术,对于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技术,全面理解其内涵,进而树立全面教育技术观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缘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技术工具论者片面地把技术理解为单纯的工具、手段,必然得出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决定论及社会建构论者从社会层面反思技术,得出技术负载价值这一结论也有其逻辑必然性。技术过程论把技术理解为过程的存在,在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因此,成功地消解了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技术观是人们在技术实践中以及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共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技术实践活动的认识和反思。西方技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再从建构主义走向实践哲学的演变过程。本质主义技术观假定,在技术背后存在着先验的本质,因此基于不同的本质设定可以把本质主义技术观分为工具论和实体论;建构主义技术观否认先验本质的存在,强调技术活动的价值渗透性,将技术看作是社会建构之物、是技术逻辑与社会内容的汇聚。技术是历史变动性和历史恒定性的辩证统一,是自然维度与社会维度有机结合,技术实践的研究路径可以整合技术工具论与技术实体论,吸纳技术建构论的合理内核,提供现代性批判的新维度,代表着技术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探究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伊德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把技术哲学从形而上的思辨转向了对日常生活中技术问题的研究,这与国内重视“技术实践论”研究存在着相似性。伊德技术哲学的主要缺陷包括:对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进行了单向度的研究;过份聚焦于技术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研究,而对作为技术哲学核心的技术价值论研究明显欠缺;研究对象主要面向的是技术而不是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产业技术界说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以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形态论为指导 ,分析了技术的各种形态 ,特别是对生产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区别作出了分析。生产技术与产业技术虽都具有直接生产力的功能 ,但两者又有重大区别。产业技术包容着生产技术 ,是生产技术的体系化和社会化 ;生产技术具有普适性 ,产业技术具有独特性。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就应推行以产业技术为中心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正确选择产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以新媒介技术为标志的网络社会时代。在此之前,工业社会时代存在着3种重要技术观,即人本主义技术观、实用主义技术观和泛媒介技术观。3种技术观从不同层面体现和诠释了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海德格尔、杜威和麦克卢汉的代表性技术传播思想进行回顾和反思,可比较发现,正确认识新媒介技术,首先要融合3种技术视域;其次要对新媒介的技术特征和深层逻辑进行全面考察,最终形成技术、时空、价值和文化多维的新媒介技术观。只有不断地进行新媒介技术观的革新,才能引领网络社会时代的思维革命。  相似文献   

17.
技术概念与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技术概念的见解不同, 对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问题的认识也不同。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自然技术, 技术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发明, 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技术认识论和技术推理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技术过程论是把技术当做一个动态的过程来进行考察。对技术过程论进行了再思考,对其进行了新的哲学概括,认为技术不仅存在于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且是过程存在。坚持技术过程论,就必须打开技术"黑箱",承认技术形态论,即技术是多种形态的统一体。用技术形态论分析技术的价值负荷过程,有可能消解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尖锐对立,并可以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综合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会聚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给技术带来变革,也会改变我们人类自身的处境。技术的会聚与技术集成并不相同,它更强调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创造,对整个技术体系重新塑造。技术会聚对于理解技术本身、打开技术的动态黑箱有着重要的意义。技术会聚蕴涵的技术潜能值得重视,而其具有的不可预知性也呼唤技术伦理的关注与参与。技术哲学应当关注这一新对象,使其发展造福而不是危及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社会技术及其地位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社会技术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技术观念形成的理论背景以及社会技术样式,揭示社会技术形态的主要特点与社会技术系统的建构机理,探讨社会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社会技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技术门类,对它的探讨有助于拓展技术哲学研究领域,推进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化,实现技术哲学两种学术传统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