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廖仲恺(1877—1925)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活动家,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是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代表人物。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后,廖仲恺为推动我国工农运动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使他由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成长为工农群众的好朋友。研究和探讨廖仲恺的这个发屐历程对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和中国革命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廖仲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主义斗士、“无产阶级的好朋友”。他自1903年认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以来,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拯救中国、振兴中华而奋斗,特别是晚年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廖仲恺(1877——1925)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战士、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特别是晚年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协助孙中山先生制定并坚决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后为坚决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的斗争进行到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被害至今已五十七年,但他的为民主革命英勇献身,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革命精神,却始终为后人所崇敬。本文拟对廖仲恺的革命经历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先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是我国近百年来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他为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特别是他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支持和协助孙中山积极制定并坚决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后,又无私无畏,忠贞不渝,继承孙中山的未竟事业,全力以赴地支持工农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5.
廖仲恺和何香凝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的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好朋友。从本世纪初年开始,他们就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和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他们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建  相似文献   

6.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而提出并实行的。三大政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联俄”是发端,“联共”是关键,“扶助工农”是其必然。作为“联共”政策的主体,是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而作为客体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政策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联共”《求是由中国共产党主动倡导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基于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本阶级力量的现状,希望和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实行合作。在共产…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他的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给沉闷、涣散的国民党带来了转机。但它不是孙中山凭空想出来的,是有一个形成过程及现实原因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探寻救国真理的曲折道路上,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采取的伟大战略决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当时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民主革命的整个历程来看,廖仲恺坚持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也形成了国家至上的国家发展观、重视建党的政党发展观、严格建军的军事发展观以及以民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其思想与孙中山的思想都是无愧于"最邻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廖仲恺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建国安邦道路的过程中,在反对教条式地搬用西式思想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以及在反对机械地搬用前人的既有经验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意义上,不同程度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值得后人铭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止过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晚年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邓演达烈士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也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执行者。大革命时期,他热情倡导并积极支持农民革命运动,无情揭露和批判对农民革命运动的种种诬蔑,为民主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烈士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也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执行者.大革命时期,他热情倡导并积极支持农民革命运动,无情揭露和批判对农民革命运动的种种诬蔑,为民主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邓演达先生在大革命时期,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参与建立黄埔军校,为健全军校各项制度、维护军校内革命统一战线,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上海和三大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制定三大政策,是在上海开始形成的,这为上海人民近代革命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值此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科学地考察一下形成这些政策的历史过程,对当前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较早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并试图以此拯救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主义观不仅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他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要思想基础。了解和认识这些观点,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孙中山的学说及其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我们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从理念上看:孙中山主张"以党治国",陈炯明则赞成"联省自治".从方式上看:孙中山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陈炯明则主张"粤人治粤".从手段上看:孙中山主张武力北伐,统一中国,陈炯明则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谋求统一.从目标上看:孙中山主张实现"民生主义",陈炯明则力图建设"模范省".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陈炯明的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特点及其实现途径的设想.陈炯明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他当时采取联俄联共的进步行动,有助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还推动了孙中山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至今已六十周年了。这次大会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实现了国共两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合作。经过两党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创立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在仅仅两三年内,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第一次国共合作能够实现,首先是由于共产党人的积极倡导和推动,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孙中山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孙中山是一位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家,为了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制度,他整整奋斗了四十年。在斗争中,他长时期以来都是效法西欧北美,但在晚年却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怎样解释孙中山这一重大转变?在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六十周年,争取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今天,认真探讨这个问题,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一切真正尊敬孙中山,关心中国革命事业的人,具有显然的教益。  相似文献   

18.
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大业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民族的进步.北伐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早在1921年5月,他在广州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在《就任总统宣言》中,表示要"竭志尽诚以救民国,破坏障碍,促成统一,巩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素有苏联政府的"第二外交部"之称,其使华人员往往担负国际援助亚洲尤其是中国革命力量发展和政府在华寻求革命新盟友的双重使命。廖仲恺与路博及马林的交往,有助于对苏俄革命情况及其对华政策的了解,也对其"联俄"思想的形成和在行动上推动孙中山实施"联俄"政策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高举革命民主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地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耗费了毕生精力。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事业遇到过无数的困难,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和失败,经历了曲折的道路。这是一条荆棘的路。在这条路的尽头,孙中山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方才找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个革命的方法,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