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际间人文交流遭受阻隔的时代境遇下,习近平提出构建人文共同体,其相关重要论述具有多重逻辑意蕴。人文共同体是以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真正共同体"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遵循世界人文交流融汇、中华文化包容式发展和中国文化外交的历史逻辑,立足于回答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之问、破除中外文化交流壁障和推进上海合作组织人文交流的实践逻辑,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全球文化治理和国际文化秩序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美国,私人基金会凭借自身优势,在文化外交深度和广度上独占鳌头,这在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上表现尤为明显。当前,文化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必须充分发挥资源效应用以促进自身建设及现代化发展,同时清晰把握文化外交的实质,从自身文化安全的角度警惕文化外交伴随的“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交环境在冷战后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和时代主题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理论,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以求"同"、求"和"的原则精神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外交展示出从未有过的成熟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大庆社会科学》2021,(3):159-160
杨明星、周安祺在《国际观察》2020年第5期撰文认为,中国外交传播体系亟需弥补漏洞,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第一,中国应转换思维,避免从西方惯有的"战争/控制"维度看待外交传播,而应从"误会/理解"思维出发改进传播策略;第二,主动弱化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分歧,减少不同群体间的"文化折扣",以"求同存异"的包容心态开展外交传播;第三,实施"全政府"推进、跨部门联动策略,统筹协调,由多部门联合制定"中国外交传播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第四,加强对外交传播媒体的政策支持,优化国内媒体外事报道的风格与形式,建立中外媒体常态化合作机制;第五,凭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优势以及中国通讯产业的技术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更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全球性外交传播媒体.此外,我们要围绕大国外交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尽快启动外交传播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项目,加快推动"外交传播学"的学科构建和人才培养进程,向世界讲好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故事,借此提升外交话语权和大国形象,从而真正体现出大国外交的话语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由于在西方世界征服的失败,俄罗斯帝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调转方向向东方进军,外交战略上表现出明显的东西方兼顾的特征。这种东西方兼顾的特征在外交形态上表现为均势外交与优势外交并举,俄罗斯帝国努力在西方推进均势外交以恢复和维持大国地位,在东方则推行优势外交获取更多利益以弥补在西方的损失。这种双重外交形态并举的现状,成了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罗斯帝国韬光养晦的主要外交内容。  相似文献   

6.
林媛 《阴山学刊》2011,(4):12-14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交流传播以促进彼此间相互了解,塑造自身良好国家形象,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外交形式,同时文化外交也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美国是世界上在文化外交方面影响力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政府进行文化外交的过程深受“美国例外论”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美国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忽视文化的特点、违背文化传播的规...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化外交深受宗教使命感、孤立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三种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民众参与文化外交的自觉性、政府对文化外交的晚介入以及二战后对世界文化霸权的追求等实践特征.美国的经验表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崛起的大国必须走文化兴国的道路,同时它的经验也启发中国在实施和平发展战略中注重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薇 《理论界》2013,(1):158-160
冷战的结束奠定了一超多强的势力格局。基于对政治观念、文化外交等软实力对改变世界格局作用的认识,以美国为首的强势国家纷纷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通过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方面的优势,大肆向殖民地国家宣扬和扩散,在全球性的交往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倾向。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文化帝国主义是后殖民主义批判话语之一,批判的锋芒直指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外交"政策。深处全球化进程之中的中国,维护文化安全,既是应然更是必须,它不仅关系到文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与否,更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助推器。居安思危,从容面对,才是我们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中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在有关讲话中多次阐释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和谐世界理念建立在对国际形势深刻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同时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相互关联.和谐世界理念立足自身、关照全球,承接传统和现代,对于化解国际矛盾、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玮 《学术探索》2003,(5):88-9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扩展 ,其内涵和外延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 ,而是渗透到科技信息、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要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占有一定优势 ,就要制定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实国情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发展战略。对此 ,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倩 《兰州学刊》2010,(11):22-25
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世界各国再次关注"中国模式"。与世界其他发展模式相比较,"中国模式"的特征表现在:在改革方式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文化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外交上,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日益获得人们的重视;文化与外交的联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历史、并与东南亚临近的文化大国,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外交拥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与公众外交均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从表达自己(和平崛起)到表达世界(和谐世界)后的再次升华,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世界历史观,着眼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弘扬传统文化,通约各国传统文化,超越单纯的国际关系视角,超越普世价值,寻找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方位引领作用体现在:理念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化、全球治理铸魂;原则引领——完善不干涉内政原则,倡导各国掌握自己的命运;实践引领——通过"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抗疫外交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世博会是国际性的综合盛会,也是文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国茶文化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扮演了重要角色。与以往参与国际性盛会相比,中国茶文化更多地体现出全面进入、亮点纷呈和注重创意的特色。上海世博会茶文化的表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思考参与国际活动时茶文化的定位、目标、对象和方式。同时,茶文化在公共外交中应该和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茶文化在公共外交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日益表现出一个理想的全球制造业基地的特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上升,中国成为近年吸收F肼,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制造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也是首选目的地.尽管中国目前还不是世界工厂,但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工厂"的综合优势和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近年世界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其制造业水平在10到15年内可望达到"世界工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外交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围绕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这一新世纪战略使命,在对文化外交的战略意义保持高度理论自觉的同时,以理性、务实和自觉的态度,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实践活动。虽然中国的文化外交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大力推进文化外交,才能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推动中华文明的复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依存在一起,各国人民之间的互动日趋频繁和深入,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在增进不同种族、文化、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善和提升一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正在进入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时代呼唤大量具备国际视野擅长沟通与对话,通晓世界经济、政治与多元文化基本形态的新型专门人才。为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9.
楼项飞 《理论界》2014,(12):80-84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传播因素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党和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视为当前中国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以下机遇:第一,有利于培养国内民众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民族认同感和健康的民族心态,为开展公共外交打下良好的国内民意基础;第二,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开展公共外交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第三,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现代传播体系,为开展公共外交赢得更多的话语权。面对当前的机遇,中国可以从制定明确的中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整合公共外交各主体的优势以及加强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公共外交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20.
张春秀 《理论界》2008,(12):75-76
江泽民“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国际关系创造性的结合,既是对周恩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继承发展,也是对邓小平和平共处外交主题的发扬。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第一,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三,强调世界的相互依存。它不仅对中国外交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