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文化都市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都市"是都市文化学的一个新范畴。与传统的政治型、经济型城市不同,文化都市是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对象、以文化产业为先进生产力代表、以高文化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文明标志的新城市形态。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城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功能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文化"与"都市"在历史上一直密不可分。一方面,大城市聚集的人口与财富直接刺激了城市文化功能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度发达的文化功能又不断地扩展到城市生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各方面,使原本主要倾向于实用目的的古代城市在城市结构、功能上发生变化,由此形成文化都市的古典形态与模式。都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都市的形态、结构、功能与性质,使城市文化功能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尺度。以城市文化功能高度发达为基础和特征的文化都市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核心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奋斗目标,并将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这是新时期破解发展矛盾、促进城乡融合、激发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着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增长极和动力源功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3.
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综合系统,都市发展的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的都市生态计划,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规划中必须利、充原有的甚至重新设计生态计划;在新的生态计划中必须明确一个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城市".  相似文献   

4.
空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规划的重要战略,沿海开发已成为国家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沿海进入国家开发战略,需要遵循空间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强化区位优势、开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等,以促进沿海地区更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发展,激活区域发展内在动力,引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合理定位,尽早发展成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世界级大城市群北翼的一个自我组织的城市连绵带。  相似文献   

5.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转型对接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基础是明确三地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天津由于在协调区域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其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城市功能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天津城市功能演化的历史轨迹为参照,系统考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天津城市功能新定位的逻辑架构。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城市功能发挥中存在的若干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对提升天津城市功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认为,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特色、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四项功能.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应该按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四个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圈内交通、产业、市场、科技四方面对接,促进圈内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和企业重组,形成武汉辐射周边、周边支持武汉,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真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市的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构筑海峡西岸都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都市圈的建设。海峡西岸都市圈建设形成一线四群一主体总体格局。区域都市圈建设的主体是中心城市建设。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其建设发展将幅射影响多个城市和地区,形成都市圈发展,推动海峡西岸建设。  相似文献   

9.
杜林子 《兰州学刊》2004,(4):106-10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 ,城市经营战略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以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经营的阶段分析与推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利益主体地位逐渐形成 ,“城市经营”成为各地的选择 ,呈现出从城市之间的城市竞争 ,到城市区域竞合、城市区域一体化依次演进的三个阶段。“城市经营”的这三个阶段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目前中国城市正处于拓展“城市区域竞合”初期的“磨合”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 ,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 ,促进对内开放 ,积极推进以同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竞合关系大格局为背景的城市区域竞合 ,应该成为中国城市经营宏观布局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的现状,京津冀城市群围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治理方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功能协同、治理协作、利益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效果。为使京津冀迈向更为高效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新增长中心、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綦岩 《理论界》2012,(11):122-124
哈尔滨的城市形成表现为突变模式,经历了区域母体形成,城市个体孵化,区域母体衰落城镇个体出现,城镇个体相互作用和突变五个阶段。突变基础是区域内其他城镇发展的结果,突变动力是中东铁路的修建,突变表现是商埠形成带来的繁荣。哈尔滨城市形成在区域整体中表现出自身体征,城市化过程加快,发挥中心城市的团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加快产业升级,要采取构建一个核心区、聚集两个重点区、辐射三地、激活周边地区的发展模式,发挥优势练好内功,贯彻开放拉动政策,实施创新带动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潜力产业。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城市转型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将直接推进我国城市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下的系统转型,并由此带动科学城镇化体系的形成.面对未来近20年的新一轮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城市必须超前谋划转型发展之路,特别是一批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竞争优势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及所带动的城市群,理应树立国际标杆,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生活体系为基础,朝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宜居型的现代化都市目标迈进,探索出一条以城市转型发展来引领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天府新论》2006,(Z1):108-109
我国现代各省区模式基本上是在清代行政省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研究清代省会城市的功能,对现今我国城市更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城市功能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区域政治管理与权力的中心,文化资源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已形成全国性布局,但各城市发展特色并不鲜明,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旨在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步伐,避免示范城市之间发展战略趋同化或低级化,实现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业良性竞争和协调发展。本文阐述了服务外包差异化发展的机理,IT服务外包案例和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进行系统考察的基础上 ,结合南京市的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与潜力 ,提出了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都市农业生产力布局 ,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作者认为 :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城市绿色生态框架、城乡关系上重视资源整合和城乡共同繁荣、重视拓展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同时注重改造而不是放弃生产功能、广泛应用高新技术、通过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提升农业竞争力。同时 ,作者提出南京都市农业生产力布局宜采用总体上的中心———卫星布局和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圈层布局相结合的原则。最后 ,文章分别从土地政策、劳动力就业政策、融资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创新管理机制和利益机制等方面就如何促进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施"扩容提质、向海而兴,加快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大势所趋,也是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茂港区率先享受了实施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好处。按照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要求,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建设的大发展。撤销茂港区、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茂名城市滨海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进行系统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市的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与潜力,提出了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都市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作者认为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城市绿色生态框架、城乡关系上重视资源整合和城乡共同繁荣、重视拓展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同时注重改造而不是放弃生产功能、广泛应用高新技术、通过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提升农业竞争力。同时,作者提出南京都市农业生产力布局宜采用总体上的中心——卫星布局和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圈层布局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文章分别从土地政策、劳动力就业政策、融资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创新管理机制和利益机制等方面就如何促进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为城市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城市经济发展必须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必须摆脱不合时宜的传统思维框架。结合云南省保山市的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经济发展,应该走特色城市之路,构建中心城市体系;实施制度创新,解决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和土地问题;强化城市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树立产业化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