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政治体制双重变革下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变迁实践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应用提供了难得的试验场.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变迁路径,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对财政体制改革分权化和政治体制改革公共化的拟合程度.研究表明,即使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中的解释力是可观的,但其理论仍然需要结合中国实践予以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创新的基本动因及其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基本动因,既存在于客观的制度环境之内,又存在于主观的 内在需求之中。正是这种需求,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其出发点是地方政府行为适度 化。包括:行政管理行为适度化、经济管理行为适度化、公共服务行为适度化。  相似文献   

3.
制度总会不断创立、修正、改革和创新,这一过程被称为"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两种模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作为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占有制度而言,亦会存在不断创立、修正、改革和创新的变迁过程,影响变迁的动因中既有社会动因、经济动因,亦有技术动因和观念动因,这些动因有诱致性的也有强制性的,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理论中汲取养分分析占有制度变迁的动因,找出其中的强制性动因和诱致性动因,对占有制度的变迁做历史解释的同时,亦为当代的占有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的注解和历时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政府体制演变存在革命、改革、创新三种路径.这三种方式都离不开动力与路径选择.当代政府创新的特点表明,政府创新存在着压力型动力、政绩型动力和危机型动力三种行为动力.大量事实表明,由于政府创新的路径选择不同,必然带来不同的制度演变结果:一种是积极的创新活动累积为改革,实现制度向现代化变迁;另一种是以"温和的变革"祈求稳定,巩固现存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5.
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有关中国组织和制度创新与变迁之社会过程的研究,应以社会变迁,而非制度类型学作为基本范式。制度创新与变迁首先是保护带的调整,以保证制度内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制度在渐进状态下逐步实现变迁的社会过程;嵌入性作为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结构性环境,直接决定组织制度变迁的方式、方向和效果;路径依赖是组织和制度变迁中一种不可避免的行为惯性;意识形态及其连带的价值体系在制度变迁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变迁为统摄的中国组织和制度创新与变迁之社会过程,必须在制度与其文化、组织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多重关系内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农村、农民与农业问题向来为历代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近当代农村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发展,是"三农"问题的研究热点,学术界已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余永跃 《江汉论坛》2004,(12):21-23
在西部大开发现有的制度体系下,由规模经济、生态经济外部性、经济风险和交易费用等多方面因素所引起的西部大开发潜在利润的增加不能实现内部化时,形成了制度创新的利益动因,从而有必要对当代中国西部大开发现有制度体系进行创新,以利于实现这些潜在利润的内部化,达到增加收益的制度创新与变迁的目的。本文着重就这四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西部大开发制度创新的利益动因。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近代官僚经济行为的矛盾特征及社会效应□陈自芳在任何社会中,制度都是决定的。制度孕育出特定的官吏,而官吏的行为又对制度的运作和变迁发生反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官本位和官僚专制集权传统的国家。官僚经济行为在近代制度变迁和反复出现的经济动荡中具有...  相似文献   

9.
农业制度供给不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制度做为一种“公共品”,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更由于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农业制度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中。中国农业制度供给不足,既有初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又有次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然而做为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农业制度供给不足主要是政府主体造成的。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就业制度等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制度需求,对中国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构当代中国政府创新的行政范式 ,是政治发展的基石 ,传统的三权分立政治结构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 ,而官僚制行政范式 ,却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的建构 ,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过程方法论 ,以对政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然把握为基础 ,从制度保障、规范行政、责任行政和组织建设四个方面 ,拓展了政府创新的思维视野 ,建构了政府创新的行政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