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5,(3):1-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以来,和谐与和谐社会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i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ii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发展很多问题,如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其中,人口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邓奇霞 《决策探索》2008,(12):50-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重要范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人类要实现持久发展的权利,离不开稳定与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提出的全新的思想体系。构建和谐企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一、和谐企业的核心是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我党为加速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叉一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受到国内外的一致拥护和好评。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明确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足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5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闫薇 《决策探索》2007,(8):68-69
"和谐社会"是当今生活的关键词、主题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清醒头脑和远见卓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郑重地强调社会和谐,把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问题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既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又是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领导科学》2006,(23):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也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认为未来社会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的社会。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通往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的现…  相似文献   

12.
《领导科学》2005,(15):1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大飞跃,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曹咏 《决策探索》2011,(20):35-36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要问题是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同时又必须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巨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社会和谐是整个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就其最终的目标状态而言,应该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性质上已经是  相似文献   

16.
价值体系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是价值体系的基础和主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在当代中国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夙愿,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的实现仍然在党和各族人民的努力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系列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和信任等非物质存在的形态,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宏观和微观层次上的各种关系状态。社会资本的丰厚程度,往往可以显示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组织本身的效率高低和和谐程度。本论文试图从西南民族地区传统社会资本入手,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并尝试性提出构想,望和谐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全民族的"中国梦"早日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来的新概念、新范畴,它的提出是  相似文献   

19.
李辉 《决策探索》2008,(14):38-39
一、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般而言,和谐社会指的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在新世纪,我们党在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核和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和谐社会"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我们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