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认为<黄钟通韵><音韵逢源>二韵书的基础音系是东北方言,根据二书的韵图及满文音注与<广韵>音系比较,初步得出结论如下:(1)知、章、庄合流,从而使声母更加简化;(2)精、见组细音已经舌面化;(3)日母字混入疑母、影母;(4)全浊声母已经消失;(5)尖团音问题复杂,韵图与音注存在矛盾;(6)韵母存在着遇摄、通摄以及少量的臻摄(合口入声字)相混,蟹摄(合口一、三等)与止摄(合口三、少量开口三)相混,蟹摄(开口一、二等)与止摄(少量开合三)相混,果摄、假摄、山摄、宕摄相混,咸摄、假摄、山摄相混,臻摄与深摄相混,山摄与咸摄相混,梗摄、曾摄、通摄相混,宕摄与江摄(少量)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江永是一个著名的古音学家,字慎修,安徽婺源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死于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他写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十三部,这部著作对清代以后研究古韵分部的人很有影响。他对等韵颇有研究,著有《音学辨微》和《四声切韵表》两书,前者是他分析等韵学理和其他音学问题的著作,对四声、平仄、字母、七  相似文献   

3.
<正> “之”部在上古音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韵部,它所管辖的字音在后代的发展变化也比较复杂,比较突出.之部在上古时期《诗经》韵脚字的分类中,与支、脂等部字颇多瓜葛.在清代学者段玉裁之前,古音学家顾炎武、江永等人把之部字与支、脂部合在一起,段氏始将此三部分立.后代音韵学者大多赞扬段氏的卓识,并且承认他的判断.但近些年来,仍有人对段氏三部之分提出异议,以为之、支、脂不当分立.我们认为:从《诗经》的用韵情况以及结合先秦其他韵文材料来考察,之部字与支、脂部之间,自然有混而不清的种种迹象,段氏在发表其三部当分的意见时,也有将合用之例匿而不发的缺点,但从总体来说,段氏分立三部的证据还是比较坚实的.之部自应独立成部.不过,从学术史上的这种争论看来,对之部的研究确有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先师方孝岳先生特别写了一篇题为《论谐声音系的研究和“之”部韵读》(载《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3期)的论文,论述之部的一些重要问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代,"齐"与"斋"表"戒洁"义时是通用的。"斋"从古"齐"字分化出来的时代可能是商代后期至周代前期,至少在春秋时期已投入使用了。到了西汉,表"戒洁"义的"齐"为"斋"所取代。因而,表"戒洁"义的"齐"和"斋"使用的断代界定大致可以标示为:齐(周代之前,不含周代)→齐/斋(先秦)→斋(西汉及西汉之后)。  相似文献   

5.
<辽史>所载"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实为辽朝时期发生的事情,但被元朝修撰者误为遥辇氏阻午可汗时.所谓"分三耶律为七"是指把皇族耶律氏分成七个部分,即皇族四帐、五院、六院和遥辇氏九帐族;"二审密为五"是指把后族萧氏分成五个部分,即国舅乙室已大、小翁帐和国舅拔里大、少父帐及国舅别部."阻午可汗二十部"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富金壁 《北方论丛》2003,(2):100-106
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修订本)注释中的疏误,笔者前已著文谈及.今王力<古代汉语>虽已于1999年5月出第3版(校定重排本),但其注释中的疏误,基本上一仍其旧.且此修订本不仅已经影响到一代学人,而且影响了一些重要辞书对语词的释义.如注司马迁<报任安书>"身直为闺阁之臣"的"闺阁"为"都是宫中的小门,二字连文即指宫禁",<汉语大词典@门部>"闺阁"条因误设"宫禁"一义项;注"视徒隶则心惕息"为"徒隶,狱卒",<汉语大词典@彳部>"徒隶"条除释为"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外,又补释为"亦专指狱卒".又,释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之"纡"为"屈",即不得伸展的意思,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定影响.笔者辩正此类误注,并指出了一些其他疏失.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积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黑龙江省因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一直在积极推进以对俄罗斯经贸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2015年"龙江丝路带"规划出台以后,大庆作为哈大齐(满)产业集聚带的骨干城市,要充分发挥其城市功能,通过与其他城市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带动黑龙江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刘洋 《社会科学》2007,2(5):171-174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都出现了"三环"一词,关于其含义,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实际上,"三环"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即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告其子不孝,司法机关必须反复调查案情,然后再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目的是为了预防高龄父母告子不孝时,可能会出现的"告不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正 《北方论丛》2002,(6):133-135
当前,社会上广为使用的"炖菜""炖肉"的"炖"字,原是1977年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二简字".这个方案的全部"二简字"于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废止使用,但"炖"字(还有作货币单位的"元(圆)"字)却在1988年3月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字)收列进去,不声不响地成为"规范字"了.然而又没有作任何说明,成为"私生子"的"规范字".应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其具有的合理性,并提出让其合法性的建议,以利于汉字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庄子@寓言>篇主要发挥了<齐物论>与<外物>的意旨.庄子在论析寓言、重言、卮言等问题以后指出万事万物永远处于变化状态,新事物不断地替代旧事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齐物论>语).当人去认识去言说当前事物的时候,这事物已经成了旧事物.<寓言>篇"孰得其久”的"久”字当读若旧.庄子认为而这旧事物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被认识被表达的,只有"和以天倪”的"卮言”才能对于变化中的事物进行有限的表达描述.这说明任何语言也赶不上"意".庄子关于天钧、天倪及其关系的理论,从一个方面说明言、意之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张涅 《浙江社会科学》2005,23(1):140-144
<孙子兵法>是一部用于指导军事实践的著作,其著述对象是"将"."将"可以分为决定战略目标及行为的统帅和具体指挥作战的将军两类.在春秋时期,两者一般不分,故孙子概而称之.但是战国以后,职责逐渐分明,读解<孙子兵法>时应该对"将"义有所界定,惜前人未加重视.由"将"字入手,可知前四篇对统帅而言,阐述战略思想;第五篇至第十二篇对将军而言,阐述战术原则;末篇<用间>,兼对统帅和将军言.这应该是这部著作的思想本旨.  相似文献   

12.
刘进才 《中州学刊》2007,(4):212-216
1907年,留法学生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等在巴黎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中文周刊,该刊物以近代以来流行的进化论作为自己的理论资源,并诉诸革命、公理等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发出了"废除汉字"、"径用万国新语"的语言变革主张,开启了打碎汉字传统、除旧布新的语言变革潮流.围绕"废除汉字"和实行万国新语的论争,足见当时不同的文化观念及思想背景在这一领域的呈现和碰撞.不管是国粹派基于民族文化留存所表现出的炽热的语言民族主义情绪,还是新世纪派以进化论相标榜、废除汉字以改造种性、世界大同的美好想象,都寄托了他们对于民族文化和未来社会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3.
唐朝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的白居易在洛阳与胡果等六位年纪在70岁以上的致仕官员举行"七老会",后又增李元爽与僧如满二人,遂称"九老会".白居易的"九老会"是中唐以来士人追求以闲旷心态为官处世的风气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风流佳话,引起了后人的纷纷仿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代士人举行了很多仿慕"九老会"的集会,围绕这些集会产生了一大批以次韵酬唱为主要形式、风格闲适的诗歌,这些诗歌实际上属于"白体"范畴,为宋代诗坛增添了一份特有的闲适面貌.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通过对庄学与佛学(唯识宗)义理的汲引,构建了其独特的"齐物"--"两行,,学说.这一学说拒斥了当时在思想界占主流地位的"进化论"学说,揭示了文化价值的平等性与相对性特质,带有浓厚的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色彩.章氏认为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文化存在形态均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在价值上无可区分轩轾;文化在"时间"上的传递则是恒处于矛盾统一体中的事物及其对立面同时俱演,文化作为"时间"的存在也均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主张对于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文化存在形态应按照其"惯习"去自然地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十日并出、万物皆照"的世界多极文化存在格局.对于文化的变革,章氏主张应在本民族文化传统所给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对"尽革旧俗、一意维新"的激进主义的文化变革模式,对于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章氏则主张"现代性"应从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开出,反对以"欧化"为取向.章氏这一富有前瞻性的独特思想意旨,暗合于现代世界的思想潮流,充满了现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是宋代徐兢所撰的一本出访高丽见闻录.徐兢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上世为建州瓯宁(今福建瓯县)人.徐兢少时颖异不群,然科举考试却不成功.政和四年(1114)二十四岁时,以父任补将仕郎,授通州(今江苏南通县)司刑曹事尚书郎.摄知雍丘县(今河南杞县),移原武县(今河南原阳县),皆有政绩.宣和五年(1123)以国信所提辖官身份随使高丽,归后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进朝廷,受徽宗赏识,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兢多才多艺,以书法绘画名噪一时.正因如此,才被选为奉使高丽的一名主要随员,并能够得心应手地“物图其形”,把奉使所见图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拜读王宁邦先生<〈华山畿〉小识>(<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一文后,感到王先生对胡适<中国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华山就是丹阳之南高淳境内的花山"之说的批评有理,另对郭茂倩所引<古今乐录>的注文字次序需调整"华山畿"与"云阳"的前后,作互乙处理也可考虑.  相似文献   

17.
《老子》"事善能"辨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八章(王弼注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事善能"句,帛书甲、乙本均同.古今解<老>者,皆以此"能"字为能力、才能之能.如:"能方能圆,曲直随形"(河上公注)、"善于使自己作事有能力"(秦维聪<李耳道德经补正>123页,中州占籍出版社.1987.)、"处事要像水那样有力"(黄瑞云<老子本原>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做事善于发挥能力"(戴维<帛书老子校释>98页,岳麓书社.1998.),等等.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哲学笔记"不是一本现成在手的著作,只是一部由后人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的列宁在二十余年(1895~1916年)中陆续写下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读书笔记、心得和阅读批注之汇集.对这部书稿的整理、编辑、出版和中文翻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从文献学的视角认真梳理了这一重要文献的历史生成和基本文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方圆 《家庭科技》2009,(6):50-50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人们便将1份油和5份碱性植物灰混合制成清洁剂.在欧洲关于肥皂起源的传说很多,一说是古罗马的高卢人,每遇节日便将羊油和山毛榉树灰溶液搅成稠状,涂在头发上,梳成各种发型.一次,节日突遇大雨,发型淋坏了,人们却意外地发现头发变干净了.另一说法是罗马人在祭神时,烧烤牛羊泌出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油脂球".妇女们洗衣时发现,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净.  相似文献   

20.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王献唐研究丛书》第一种《一代传人王献唐》,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研究山东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的专著,第一次对王先生的事功与学术给予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与评价.通过作者绵密细致的论证,中肯地概括出其"事功与学术双峰并峙"的特点,这一结论是令人信服的.该书填补了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空白点,对于深化山东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于当代图书馆以及文博事业的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代传人王献唐》(57万字)是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同志博士学位论文《王献唐研究》(72万字)的主体部分,她以在山东省图书馆近30年的工作阅历与知识储备,以20余年坚持不懈的王献唐研究积累,在她殚心竭力搜集与发掘的王献唐日记100余万字、档案资料20万字、师友往来书札近1000封、题跋600余篇、诗词600首等逾200万字的王献唐研究第一手史料基础上,抉微钩沉,以求征信,终有所成.在全书内容安排上,作者精心组织,分章别类,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总结、评价王先生的事功与学术.全书前两章首先详述"王献唐家世与生平"、"王献唐师承与交游",作为论述的基础,后三章着重论述"王献唐与近代图书馆事业"、"王献唐与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王献唐主要学术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订、分析、总结了王献唐对山东文化事业的不凡功绩以及在多个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