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则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视野中所研究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互不相同。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我们发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理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德林 《理论界》2009,(6):18-19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论述了范畴一般把握社会历史的局限性,应该通过"纳新"、"考古"和"面向感性确定性"的方式把一般个别化,克服范畴逻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对自我思想历程的回顾以及学术界"断裂论"的解读可以看出,于两年内写就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部著作体现了马克思思想整体中的内部张力,对"现实的个人"的论述是张力的表现,也是其原因.在写<手稿>时期的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观点,但使用异化"图式"还是囿于人本主义的框架,对人和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解答,对共产主义的论证以及历史观的决定论思想依旧保持着抽象思辨的色彩.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对现实的人的重新理解,基于对现实物质生产的内在向度--分工以及外在实现中介-生产资料的分析之上,既是唯物理解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又是探寻实现共产主义现实路径的立足点,还是确立其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尤其是历史决定论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物化概念有着双重含义.在对生产力的经济学解说中,物化概念主要通过固定资本这个概念揭示了资本的生产力特征,而其中形式规定性的辩证介入又说明了这种生产力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在对生产关系的经济学解说中,物化概念主要是通过物化的交换价值来揭示资本之为资本的形式规定性.历史唯物主义的物化概念应以揭示隐藏在物化现象背后的一定社会历史关系的本质为最终目的,这也是物化概念之历史批判功能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与传统形而上学把时间和"存在"结合起来考察的方式不同,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直面时间本身的生存根基,把时间和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人的资本主义存在方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结合起来,通过对资本的批判,实现了时间作为人基本生存方式的本源性回归.从而终结了一切形而上学的时间观,创立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新时间观.  相似文献   

8.
关于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问题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没有资本也就没有现代意义的市场,本文针对资本问题上的两种不同倾向,结合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全面论述了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文明面、资本的趋势、资本的生产性、资本的内在矛盾和资本的权力,以探索马克恩资本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莫斌 《理论界》2011,(3):6-7
本文重新研读了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分析了资本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以及人在技术化社会中如何实行全面的发展。笔者从马克思思想的教育与传播、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性以及马克思理论的批判性等三个方面指出: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蕴含的理论张力,能够回应经济-技术全球化过程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唐正东 《学术研究》2005,46(5):13-18
马克思从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构建了人类解放的理论逻辑,其中蕴含了把经济提升到哲学的层面上来加以实现的深刻思想.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后马克思思潮中的不少学者却不加分析地指责马克思陷入了生产主义拜物教的泥潭.本文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学分析为基础,试图证明马克思的物质生产的解放逻辑决不是生产主义的拜物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