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直觉主义是柏格森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直觉和理智是柏格森哲学认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一对范畴。文章认为要想把握柏格森直觉思想本质,不应只局限于《形而上学导言》和《创造进化论》,要立足于柏格森哲学思想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直觉和理智相统一的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2.
推崇直觉并赋予它把握生命世界的独特权利,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根本要义。从这一点出发,柏格森将他的直觉主义认识论应用到艺术领域,得出结论说,由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必须依赖于直觉,而这种直觉从根本上讲,只是对人的内在情感的一种领味,所以,依赖于直觉的艺术其最终使命就是成为情感的连通器。柏格森理论启示我们,艺术的真正目的只在于传达情感,唯有借助情感,作家与读者才能够实现交流;唯有依赖情感,艺术才可供认识与教育。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从小说艺术视角提出了其独特的美学思想,概括而言就是:"体验"、"直觉"、"激情"、"关系"和"载道".它既体现了劳伦斯的心灵激情与哲学沉思,同时也是对其小说创作的提炼与升华.劳伦斯的美学思想既源于其独特的"血性哲学",也有其浪漫主义文论、叔本华、柏格森和尼采的生命意志和直觉主义的历史渊源.此外.劳伦斯所处时代的文化语境等均导致他美学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在法国表现得特别突出。法国哲学的这种转型出现最早,但与陈旧的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前理性时代的唯灵论、折衷主义等思潮也曾一度成了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法国哲学现代转型中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是孔德和柏格森。孔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的创始人;柏格森则是由揭示人的生命(意志、生存)的性质和意义进而提示人的历史和文化以至整个世界的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生命冲动说和直觉主义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直接影响沈从文创作的西方哲学、文艺思想有两大体系:一是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与启蒙主义相结合,进而与柏格森的“自由意志”的“生命力”结合构成一大体系;二是柏格森直觉主义中的“意识绵延”(意识流)和“心理时间”成为作者以性爱为核心,以表现人的潜意识而进行精神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的哲学思想受到多位西方哲学家的启发及影响,每部作品的创作与其哲学思想的转变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每部作品都折射出丰富的哲学意蕴:布鲁诺的辩证哲学思想、康德关于艺术的哲学思想、柏格森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关于美与戏剧的哲学思想、阿奎那的"完整、和谐和辐射"及维科的历史循环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乔伊斯的小说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7.
1907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表了《创造进化论》一书,建立了以“生命冲动”为核心的哲学体系。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儒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在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梁漱溟热烈地推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他用这一新传入的西方哲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学,从而也用儒学来改造西方哲学而使之“中国化”(实为儒学化)、目前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至多只是简略地提到相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淇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此作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以推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深人。一、柏格森的生命冲动…  相似文献   

8.
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晋生 《东岳论丛》2003,24(1):93-97
现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提倡直觉哲学。这是一种典型的直觉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直觉是一种与理性认识根本不同的认识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着意志的努力钻进对象内部 ,与其本质相交融。这种认识与人的物质利益无关 ,但并非对人生毫无意义。相反 ,它能使人了解生命的真理和意义 ,提升人的精神。因此 ,它是人生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理论,由此确立了他的人生观,并提出人生艺术化的看法。他运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创作和欣赏。后来他逐渐超越柏格森的思想,把它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宇宙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朱谦之借鉴柏格森的"直觉""绵延""进化"等范畴,将《周易》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互相发明,以真情为宇宙本体,用以信仰为基础的默识的方法来达到至神的境界,建构了他的哲学方法体系。真情的默识方法分为爱美、尽性、至神三步。朱谦之的唯情哲学体现出强烈的本体意识和方法自觉,体现了他对中国哲学直觉思维方式的承继,昭示着他归宗孔孟的为学旨趣。  相似文献   

11.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认识论上以鼓吹直觉主义而甚负盛名,与他同时代而稍后于他成名的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他的现象学学说中,同样以贯彻直觉而著称于世。作为意识活动之一的直觉为什么会受到两位哲学家如此的重视和青睐?两者的直觉主义又有什么异同?本文打算就此作一些粗略的考察,希冀从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认识或启发。  相似文献   

12.
标志着柏格森哲学的时间观和绵延概念,与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创造性结合在一起,使得近代哲学研究有了新的指向,焕发出新的生机.柏格森哲学中所揭示的表层自我与深层自我的对立关系,在生命面前更加公开化,自由成为了精神对物质的一种突破.我们的智力在面对生命的自由本质时,也显得无能为力.柏格森的这种生命进化观点是纯主观的,虽然带有明显非理性因素,但是给我们理解生命、考察自我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是一位思考并行动着的新儒者,对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思考激励着他复兴儒家文化的勇气与决心,他援佛入儒并吸纳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思想,以静默静心的形式构建自己的道德修养理论,并将这种儒家思想转换为伦理实践,开展乡村建设,试图实现中西文化之间的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4.
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存在论美学"对古典"本体论美学"的挑战.虽然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的存在主义曾因其所产生过的巨大社会影响而引人注目,但对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美学资源的重视迄今仍很不够.本文试图从柏格森的"生命绵延"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说和海德格尔"生存筹措"说入手,对这一思想的美学特色与贡献作出某种总结.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 ,在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之外 ,郭沫若受柏格森“生命哲学”和“艺术  直觉”说的影响最大。郭沫若早期美学思想中的主情主义、主观性、直觉、灵感等艺术观念均可见出柏格森的直接影响 ,是其诗歌创作实践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但是 ,因现代中国的特殊现实处境 ,郭沫若对西方文艺哲学的接受又融入了自己的体知和认识 ,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梁漱溟的新儒学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梁氏思想具有中西哲学融汇的特点。杨文认为,梁漱溟思想既受到近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制约,又以传统文化为其历史根据,在总体上表现为儒学、佛学与叔本华、柏格森的思想之融合。儒学中的“王学”构成了梁氏哲学体系的传统根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则从另一侧面制约着其体系的建构,此二者的结合使梁氏完成了重建儒学的尝试,但个中的理论缺陷,却又给后人留下了若干值得注意的见解及理论思维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毛娟 《阴山学刊》2007,20(5):50-54
在亨利希.伯尔的《列车正点到达》中,既存在空间时间,也存在心理时间,这两种时间既尖锐地相悖,有悖反的张力,又惊人地统一,有极端的巧合。在这两种时间关系上,伯尔选择性地吸收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又赋予它新的涵义,表达了他对二战的明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试论禅宗与柏格森的直觉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的直觉观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却具有诸多相通与契合之处。本文将从探寻两者直觉思维的源流开始,立足于直觉观的本体论意义、直觉主体的共识以及直觉视域中的时间观等视角对其予以阐释,通过对两者在差异中所存在的契合的观照,阐释其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美学包含了丰富的西方哲学和美学资源,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学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柏格森美学对个体生命的高度重视使中国现代美学在建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生命精神。他对生命、艺术、直觉的美学阐释影响了中国现代美学家、文艺家,使他们的理论呈现出生命的艺术化精神、艺术的生命创造精神和艺术的审美直觉精神。  相似文献   

20.
对直觉问题许多人从哲学、思维科学、美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柏格森试图在哲学领域中对直觉问题加以阐释,但终因其基础建立在唯心主义之上,因而他所探讨的直觉带有宗教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其实质是将人的认识能力的一个方面——综合能力绝对化。直觉主义是错误的,但直觉在科学创造和发现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对直觉问题继续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