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程度副词“太”的否定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主要有“太不VP”和“不太VP”。它们的句法结构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学者们对“不太VP”的句法结构的看法存在差异。通过对其句法结构的比较分析,揭示其内部存在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语法化学说的指导下讨论了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形成,认为其形成方式主要有五种:他类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同义复合形成新词;句法结构固化为语气副词;跨层结构凝定为语气副词;附加后缀形成新词。形成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种:汉语自然音步规律对双音节语气副词的形成产生影响;语气副词的平行虚化现象普遍;重新分析和类推成为语气副词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语义和语法两方面分析了南通话程度副词"嫌"、"很"的基本用法,认为南通话"嫌"、"很"在语义上,相当于普通话程度副词"太",在句法上呈现出功能互补.在此基础上,指出南通话"嫌"的副词用法源于动词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一种表现;而南通话"很"的副词用法与普通话"很"完全不同,其特殊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表现在历时和共时平面都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4.
程度副词可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本文对辽宁省黑山县方言中几个"很"类(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副词的语法特征,如句法功能、组合能力与重叠形式等;副词所表程度义的等级性及其对所修饰成分的选择性;该副词与其他方言中相关、相类词的用法的异同辨析.  相似文献   

5.
结构重音与"太X"和"不太X"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词"太"在现代汉语里使用率很高,外国人学习中出错率也很高,这与以往对它的研究和描写存在较大缺陷有关.本文从实际出发,一改成法,以结构重音为纲考察"太"字结构的核心格式"太X"和"不太X",按照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将其进一步分化,并对分化而来的七个基本格式进行逐一描写和相互辨析比较,从而为正确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较准确全面的语义和语用信息.同时,也以此实例表明了结构重音在副词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程度副词"非常"的有关偏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外国学生在运用程度副词"非常"时所出现的病句为例,归纳出五种常见的偏误类型并分析、论证了其偏误成因即"非常"对动词、形容词的兼容选择及偏误成因;"非常"与程度副词的共现及偏误成因;"非常"与否定副词的连用及连用后对形容词、动词的选择及偏误成因;"非常"对"比"字句的选择及偏误成因;"非常"的静态程度定性与动态性的不相容及偏误成因.  相似文献   

7.
"好歹"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好"和"歹"通过经常连用而逐步凝固成词的.根据功能的不同,"好歹"可分为名词和副词两类.名词"好歹"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复合词;另一条则是通过转喻,代指事件或情况的结果.其中后者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前者.副词"好歹"既可表时间,也可表语气.从认知角度看,概念结构的隐喻是时间副词"好歹"产生的根本机制,而转喻则是语气副词"好歹"形成的内在动因.语气副词"好歹"的主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歹"出现的语言环境有了变化,二是"好歹"的句法位置变得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8.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目前已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语法格式.其生成机制是范畴转换,即名词在特定语境下认知范畴发生了变化,向形容词转变.范畴转换是变换范畴对同一认知对象进行观察.本文对范畴转换的类别、方式、动因等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9.
考察汉语及多语种语料中的弱肯定性副词的词源以及语义演变的进程。研究显示,汉语中"能、许"和量化词"约、概"是弱肯定性副词的常见词源义,最主要的演变机制是通过重新分析和类比。多语种语料中弱肯定性情态副词主要以形容词性的"可能"语义为词源基础,影响较为广泛的演变路径主要是由包含功能性句法成分的句法结构或原本不在同一层次的相邻成分发展形成弱肯定性副词。这既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共性,也揭示了不同语言在概念化和词汇化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紧缩构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句法结构,而关联副词框架是其重要的常项构成。参与关联紧缩构式两项的关联副词框架是跨词类的,它并非仅由副词构成,还可由副词和其他词类构成。其语义构成类型有三种,层次类型有两种,框架构成模式基本都是后嵌式。紧缩构式关联副词框架形成、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语法化,构成一个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连续统。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12.
"副+名"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副 +名”结构可以拿名词为切入点分为三类 :一 ,程度副词 +抽象名词 ;二 ,程度副词+具体名词 ;三 ,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本文对这三类结构分别从语义学方面对类别定义、形成原因、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这三类的异同点作出归纳总结 ,并预测了各自可能存在的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13.
副词的语义归纳和语义识别关系密切,但两种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不同。多功能副词的语义识别需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语音因素、句法结构因素、相关词语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推理等百科知识。现代汉语副词“都”具有总括范围和强调极性两种基本功能,这两种功能在真实文本中的实现有相应的文本因素表现。准确识别副词“都”的功能对于正确理解话语的意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阳方言的副词"可"分为两个,一个是评注性语气副词,一个是高量级程度副词.文章首先重点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语义成分,即非现实信息性,进而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附加语用色彩,并对其在程度副词系统中定位,然后讨论了评注性语气副词"可"与普通话的不同.最后附带谈了一下语义范畴以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史中对"会""先""比""竟"等的性质的判断多有失误。在和时间短语一起出现时,该类词容易被误判成介词。句法结构相似、语义相似、功能相似是误判的原因。若从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认知方式和焦点凸显角度对该类词进行定性则可以确定其副词性质。  相似文献   

16.
范围副词“都”起源于东汉 ,发展和完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都”反映出它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两方面的重要发展和创新 ,为其后取代“皆”准备好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对"程度副词 指人名词"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这种结构中含有一些理想认知模型(ICM).利用理想认知模型(ICM),可以很好地理解"程度副词 指人名词"结构.  相似文献   

18.
"看即"是唐宋时代常用的时间副词,词义较为费解,辞书又未立目."看"由动词虚化为副词,表示"随即"、"随后"之义,是由动词的隐喻机制造成的."看即"属于同义连文,唐诗宋词的形象性促成了"看即、转面、转转"等一系列时间副词的产生,同时又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元明以后基本未见其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9.
以<礼记>为研究语料,采用穷尽式定量统计的研究方法描写了"与"在该典籍中的介词用法,根据语义对其用法进行了分类分析,考察其句法结构及语序,归纳其介词结构使用的语法格式,总结出"与"作介词在<礼记>中的使用特点是以充当状语占绝对优势.但<礼记>中还出现"与"字介词结构做补语的用法.通过与相近时期专书"与"的介词研究进行比较来看,<礼记>"与"介引的语义类别趋于减少,且<礼记>的语言相比较而言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20.
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词类归属.当前,学界普遍将"尚且"一词归入连词,只有极少数人将其视为连词和副词的兼类词.但从"尚且"一词的语法特征以及该词同"都"、"还"、"也"等副词进行类比的分析来看,"尚且"应归属于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