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念孙每于《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随文刊正段玉裁《说文注》之疏失,其更出《王氏段注签记》专事补弊救偏,实足弼成于段书。惜王氏立辞过简,意多未尽。兹文考辨其中三事:其一,段氏"鸢""鹇""弋"牵混为一,失之;王氏谓"与专切"之"鸢"本从"戈"作,经传"鸣弋"自非"鸣鸢",得之。然王氏改篆从隶,固不可取。其二,段氏径删《说文》"骘"下"读若郅"三字,王氏云其非,未足具论。今考段氏致误之缘由,殆其未明职、质二部古音相通也。其三,段氏以"幵"声之字皆隶真部,王氏非之,惜言之未详。今验之古韵谐声,知"幵"声字古音分隶元、耕、脂、支诸部。  相似文献   

2.
《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文同。其中“守令”、“守丞”二语词,义蕴为何?自来说者纷纭。前曾获见陈直先生《汉书新证》,据宋刘贡父之说,以奏无陈郡,不当有“守”,且“守者非正官,权守者耳”、“皆不在”之“皆”字乃误衍,而云“本文之陈守令及陈守丞,皆试署之官”。在云梦秦简的讨论中,有些学者也持此说(如高敏《云梦秦简初探》)以  相似文献   

3.
游国恩先生在他所著的《楚辞论文集》里,提出“离骚”就是“劳商”,是楚国故有的歌曲名。近年出版的《离骚纂义》又进一步阐明这一看法。他说:“劳商”与“离骚”本双声字,古音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疑“劳商”即“离骚”之转音,一事而异名耳。盖《楚辞》篇名,多以古乐歌为之,如《九歌》《九辩》之类。则《离骚》或亦楚人固有乐曲,如郢中之有《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后世乐府之有《齐讴》《吴趋》之类。作《大招》者去屈子之世渐远,声音渐变,王逸不知《劳商》即《离骚》,亦即楚之古曲,故以为别一曲名,其实一也。  相似文献   

4.
《说文》无“其”,有“丌,下基也。”段注:“字亦作元,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元,元与丌同也。”《说文》又有“丌,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从丌,丌亦声,读与记同。”段注:“《大雅》‘往■王舅’,假借为语辞也。《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或作己,读音相似。’《郑风》笺云:‘忌,读为彼己之子之己。’《嵩高》传曰:‘远,己也’.笺申之曰:‘己,辞也,  相似文献   

5.
《辞源》中"從"字cóng音下辖有疾容切、疾用切两个不辨义古音。借助《广韵》、《经典释文》对"從"字cóng音的注音、释义,能证明《辞源》中"從"字cóng音下的疾容切与疾用切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两古音,不应处理为不辨义,也不应与zòng音似用切简单归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说文解字音证》作者:贾海生内容简介:《说文解字音证》由浙江大学古籍所贾海生教授所著。全书依据曾运乾及其弟子郭晋稀研究所得的古音系统,就《说文》中的九千余字,以古音三十部为纲,别出谐声声母,从声母得声的字系于声母之下,以喉、牙、舌、齿、唇五音为序,每一音中又依古声十九纽对举阴声、入声、阳声之  相似文献   

7.
从四方面论述了周敦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范畴"诚"的概念,试图寻找其"诚"对当下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首先,分析了周敦颐"诚"的思想渊源——《中庸》和唐代李翱《原性书》中"诚"的思想。其次,揭示了《周子通书》中"诚"的内涵,认为其"诚"的实质是体现于万物之中并作为其共同本性之"无极"。再次,分析了其"无事"、"无为"、"无思"的本性,并指出三者皆指"诚"之本体的朗然自现、自然流行的状态。最后,分析了"诚"指向圣人境界的价值意蕴,认为圣人境界即作为宇宙本体之"诚"在人身上的完全体现和实现,是"诚"之本体自然而然、流行化育之境界。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注释中的“通”表示某字与某字通用。教材中把通假字和古今字都归入了“通”这个范围。它的读音规律是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就读yue。“说文”中只收了“说”字,没有收“悦”字,说明“说”与“悦”是古今字(王力先生  相似文献   

9.
拙著《“江枫”新解》(载《社会科学战线》82年1期)发表后,不料竟引起一场小争论。一九八三年秋,笔者在陕西师大图书馆偶而看到叶昌炽编篡的《寒山寺志》,摘记数条,以为《新解》的补证。一、诗题《枫桥夜泊》之“枫桥”,宋代以前本作封桥;诗句“江枫渔火”之“枫”字,原亦应指封桥,与枫树无涉。《苏州府志》引《豹隐纪淡》云:旧作封桥,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待刻石作枫字,相承至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四字朱印。知府吴潜至寺赋诗云:“借问封桥桥畔人。”笔史言之,潜不肯改,信有据也。翁逢龙亦有诗,且云寺有藏经,题至和三年曹文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为了注音释义,《说文》一共援引《诗经》例句达380条,其中用以注音者15条,用以释义者365条.用以注音者如:《说文·目部》:"?,直视也.读若《诗》曰'泌彼泉水.'"《说文·瞿部》:"矍,佳欲逸走也.读若《诗》云'?彼淮夷'之?."《毛诗》"泌"作"毖","?"作"憬".可见,考察《说文》引《诗》注音,不仅可以明白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诗经》的异文.因这易于理解,故这里略而不论.用以释义者情况则相当复杂.王念孙说:"《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①"王氏此言未必符合许慎的初衷,但《说文》误以经类中的假借义、引申义证以字之本义则是事实.《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相较,或字同释义同,或字同释义异,或字异释义同,或字异释义异.研究《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的同与异,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意是颇有益处的,兹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地”与中国文化杨逢彬《说文·土部》云:“地,元气初分,轻清扬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这段说解,显然有些牵强而不着边际。笔者以为,许慎对“土”字的说解,才较为接近“地”的本义,详见下文。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也”字。“也”的古音在支...  相似文献   

12.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进程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礼的内容与形式即礼之"情"与"文"间的矛盾。《礼记》中《檀弓》这一章记录了有子因不明丧踊之义,疑其无情而欲去之,子游反驳其说,提出礼有"微情"、"以故兴物"两大特质。旧说多释"微"为"减杀、抑制","故"为"礼仪节文",皆不确。"微"当释为"隐","微情"即"情隐于礼",强调情与礼义皆蕴于礼之仪文度数。"故"即"故事",体现了礼有源自传统的稳定性。《檀弓》此章凸显了儒家言礼者在情文侧重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子游反对当时出现的单纯重情、片面强调礼义的倾向,在重视仪文的基础上,主张义与数紧密结合,这一思路在荀子《礼论》中亦有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说“契”     
契字多见于先秦古籍。《说文》:“契,大约也。从大,(丰刀)声。易曰:‘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段玉裁注:“约取缠束之义”。按《说文》释契为大约,取大之义,以(丰刀)为声,恐非契之本义。段注又广其义为约束,其说亦有未安也。先秦经典多用契字。迄于秦汉,古籍中字形与契有关之字亦多。如:锲、栔、絜、挈、恝、楔……等。此类字与契字,或以声,或以义,实出一源,其源即(丰刀)字是也。《说文》:“(丰刀),巧(丰刀)也。从刀,丰声。”段注云:“巧(丰刀)盖汉人语”。然不著出处。《广韵·黠韵》有(丰刀)字,写作  相似文献   

14.
表示喜悦之意的“说”与“悦”,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长期以来,众说纷云:有人认为是通假关系;有人不然,认为是一组古今字。(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192页)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这一纠纷问题。本文是在对先秦几种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5.
程亮 《东方论坛》2014,(2):8-12
《大学》《中庸》以"诚"这一概念为核心,构建出一个以"心性"哲学理论为根本、由心性修养之"内圣"而开出"修齐治平"之"外王"的道德政治哲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修身为治平之本,而"诚意"则为修身之要。所谓"诚意",即"毋自欺",即"率性",就是复归人皆有之之"赤子之心"和天命之性。"诚"不仅是修身之要,而且是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是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并列而为三的人道之功。致"诚"明道的途径有二,即"自诚明"和"自明诚",亦即"尊德性而道问学",两者相辅相成。这一理论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儒家,尤其是思孟学派的完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对"修辞"之"辞"的本义,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证之以《周易》原文,《说文解字段注》及其它典籍,《说文》中之"辞"应为"说也";《易·乾·文言》中"修辞"之"辞"应是"文辞"、"言说"之义.  相似文献   

17.
杨慎古音学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棫《韵补》大体上是为"古音"而作,不过没有形成明确的"古音"概念。《韵补》综合运用押韵、谐声、异文、古读等方法考订古音,这也是他的开创,并被后来的古音学家所继承。杨慎古韵学出自吴棫,他的功绩在于,明确提出了"古音"概念,注意到了古今音变的复杂性,改进了考订古音的方法。陈第古音学在杨慎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大的突破:完全抛弃了"叶音说",注重阐明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采用穷举法等。至此,明代学术,在古音学方面,完成了同清代朴学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庖丁解牛》中“批大郤,道大窾”的“批”字和“善刀而藏之”的“善”字,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注释是唐人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批”字《释文》用反切注音后说:“《字林》云:‘击也。’”“善”字《释文》云:“善犹拭也。”有二十多种选本全依《释文》旧注,如  相似文献   

19.
释混     
在语源学中,有同族词的研究。所谓同族词,是指读音和意义有某种历史的内在的联系的词群。自后汉扬雄在《方言》中提出“转语”,虽有晋郭璞为之张目,或许因为古音学未建,一千余年来几无人更言“转语”。直到清代古音学有重要建树,才有皖派学者戴东原就“转语”作理论的研究,可惜未完,今只留有一篇序。王念孙继承师说,在训诂实践中充分加以运用,取得辉煌成就。王氏《广雅疏证》序云:“窃以诂训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音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此之不寤,则有字别为音,音别为义,或望文虚造  相似文献   

20.
《大学》所论"明明德"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品德之意,是《大学》三纲的基础;《中庸》所论的"本性"是天赋予的,是人物皆有的,人的本性是善的;"诚"是圣人所达到了的一种境界,一般人通过明善、择善、固执可以达到诚。明明德即彰显本性之德,本性之德是至诚无伪的,达到至诚方可充分显示本性;圣人是明明德、尽性、诚三者的完美统一。明明德内蕴的由己及人的责任意识、本性所内含的平等观念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诚则对为人、为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