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的艺术>是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弗洛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分离的事实,否定了人类采取的两种典型的克服分离的方式,提出了爱是克服分离达成真正和谐的唯一方式的观点.<爱的艺术>提醒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人应更加关注人的生存,全面理解现代化,全球化、并为中国人学研究提供了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2.
宋德孝 《创新》2009,3(3):16-19
在弗洛姆看来,人的生产性潜能发挥出人的本质,异化是对人的生产性潜能的否定。异化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源和社会根源,它导致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空虚和人性的枯竭。弗洛姆认为,可以从制度和精神等方面对异化之症进行救治,他开出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以及“爱”和“集体艺术”的诊治药方。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内容深刻,别具特色,试图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但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电视使地球变小了,人与人更加接近。从来没有能象今天这样,人们可以同时有声、有色、有形地观摩,甚至参与万里之外发生的事件。电视又使地球变大了,人与人更加疏远。电视使得社会经常被分隔成一个个“独享空间”,这种无形的“隔离带”,往往又使人们陷入“现代孤独”。电视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同时电视又反过来作用于现代文明;现代人创造了电视,电视又反过来创造着现代人;人们占有了电视,电视又经常地占有了人……。  相似文献   

4.
徐艳  吴德勤 《社科纵横》2010,25(4):111-113,127
本文以弗洛姆深刻的生存思想与自由观为研究对象,将弗洛姆的生存思想与其自由观进行关联分析,努力打通"重生存"和"积极自由"、"重占有"与"消极自由"之间共同的内涵本质。接着进一步通过对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重占有"与"重生存"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引导出真正自由地选择真正生活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5.
论弗洛姆的社会哲学思想都本伟一、创造性的理论“综合”任何一个人的思想不能离开它的社会条件而凭空捏造,也不能离开已有的一些思想靠想象来杜撰,弗洛姆的社会哲学思想也不例外。为了解答社会矛盾、危机、人的境遇以及人的前途等问题,他一方面注视着世界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6.
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自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命题,都离不开对自由的界定和探讨。任何与人相关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自由问题。文章探讨弗洛姆自由理论的特点,阐明弗洛姆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性格结构中的自由动力,揭示人渴望自由与逃避自由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身体现象学及其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求是学刊》2007,34(5):99-103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从研究身体入手挑战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揭示出身体与意识、人与世界彼此渗透纠缠的真实存在面貌,强调体验的重要性,主张优秀的艺术应当展现人和世界互相交流渗透的过程。以上理论为生态美学向本体论研究层面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克服现代人的精神生态与艺术生态失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逃避自由>一书是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学分析社会问题的杰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以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冲动"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社会人群关系中所形成的冲动和欲求.但是,他超越了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弗洛姆通过对现代西方人生存境遇的考察,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并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疾病,为现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出了积极的途径和设想.这体现了弗洛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的处境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9.
穆阿妮 《唐都学刊》2013,29(3):93-97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不断成熟与完善时期,随着毛泽东思想的不断完善,毛泽东的群众利益观也在不断深化,走向成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群众理论和政策,使毛泽东群众利益观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利益观对于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利益观宝贵的理论资源与实践财富。  相似文献   

10.
舍勒:道德建构中的情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道德建构角度展开对情感的研究,是舍勒的独特视角。舍勒指出,由人类基本情感体验构成的精神气质是充满伦理价值意义的系统,爱和恨是其中两种居于主导地位的激情建构形式。舍勒确立了一种"爱感优先论"的伦理学爱之本体论,认为理想道德的建构就是爱的秩序的建构。然而,随着基督教爱的伦理观的衰微,现代人情感之爱欲向怨恨转化。怨恨成了资本主义类型人的精神实质,它导致了伦理价值的颠覆。怨恨在现代社会伦理建构中惊人地活跃,它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受怨恨支配的现代世界道德价值观的颠倒,意味着现代文明精神的"没落"。要摆脱这种没落,必须恢复和重建基督教爱的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渝生 《学习与探索》2006,1(1):144-147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的共识。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孕育了和谐思想的萌芽,为当代和谐发展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最初的文化积淀。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论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反映了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其中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而我国在走向资本大国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体制机制缺陷,尤其缓解行政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只有我国股市建立了一个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优秀的上市公司成为市场主流,监管者审时度势依法进行管理,投资者理智而成熟,股指和市值才可能和宏观经济琴瑟相谐,中国资本市场也才能真正进入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认识过程从低级走向高级,由片面走向全面。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对人本质的错误认识,是真正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10,(12):F0003-F0003
爱馨养老集团致力倡导“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养老观念,并身体力行,常年举办“免费一日游”、“才艺大展示”、“孝子大评比”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公益活动,使爱馨真正成为老年人的生活乐园和幸福家园。同时,还把每年的“母亲节”和“重阳节”定为爱馨养老集团的亲情日,向社会广泛传播敬老尽孝文化,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5.
无论你的产业有多大,人脉有多广,琢磨的和提防的,真正给你爱和你真正能爱的,也只是那几个人。 博恩·思希是位社会学家,主要研究人脉学。他有一套著名的理论——1:25裂变定律。即你如果认识一个人,那么通过他,你就有可能再认识25个人,这套理论曾被西方商业界广泛采用。他们在营销过程中,推行微笑服务,让服务人员不要得罪任何一名顾客,因为在一位顾客的背后,潜藏着25个客户。  相似文献   

16.
曹琦 《学术交流》2005,(4):57-59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有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背景,一个产业才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虽然网络游戏财产尚属于新的领域,但随着我国法律人士不断的深入研究,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将会日趋明朗化,相关理论也将会更加成熟。网络游戏领域的财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须讨论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裔美籍著名思想家埃利希·弗洛姆 ( 190 0— 1980 )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著述颇丰 ,学术活动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领域 ;同时 ,他还是一位从业达几十年的精神分析医生。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目标展开的 ,即以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为武器 ,透过资本主义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 ,批判其各种异化现象 ,建立健全的社会。《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下引此书只注页码 )一书代表着他的这种努力。  一、《健全的社会》一书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渊源弗洛姆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 :首先 ,他以“…  相似文献   

18.
幸福一直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问题,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形成了一种国家主义幸福观.国家主义幸福观有其特定的哲学和心理学发展路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赖西和弗洛姆等人对国家主义幸福观现象的内在原因从心理学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的研究对解析人们的幸福渴望与极权主义国家悖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对形而上学采用重构而非解构的方法,他在批判中建构新的哲学范式,以图对形而上学的真正的超越。他认为,后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就是,消解传统哲学的超验主体及其主体中心理性,克服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模式。后形而上学在现代社会中要承担"破界"的使命,同时,在后形而上学视域下,哲学还要承担起具有沟通功效的媒介作用。哈贝马斯认为,哲学必须与生活世界紧密结合,促进生活世界的自我反思,推动生活世界中文化、人格的成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聚焦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中,马尔库什试图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概念缝合在一起,进而阐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有效区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上,他剖析了"人的本质"概念的三个要素:劳动、社会性和意识,并揭示出人的本质不是一切时代每个人类个体所必然具备的特性的总和,而是人类的真实的历史存在的那些特性,即自由、普遍性和主体性的实现。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秉承了卢卡奇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弗洛姆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基本理路,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