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礼·春官·司尊彝》“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注》引郑司农云:“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何以称承盘为“舟”呢?未见进一步的说明。我认为这个“舟”字当为“盘字之误,“皆有舟”实应作“皆有盘”。李孝定先生曾经指出,“皆有舟”当作“皆有凡”,谓“凡”字“契文象承盘之形”“凡与舟异物而二者古文仅毫厘之别,后世多相混,进而凡亦舟矣。”(见《甲骨文字集释》卷八“盘”字条下和卷十三“凡”字条下)。李先生指出“舟”为字误,这是正确的,但认“舟”为“凡”,则似欠审慎。  相似文献   

2.
根据印玺文字"■"即"■"字,我们认为"■"即甲骨文"△"B体"■"字之讹变。如是,我们认为甲骨文字形"△",当释作"觅","觅"是指追捕动物时用的专字。饶宗颐(1959)认为"■"当释作"■",从字形隶定而言,饶说是对的,但其训读字义是错的。我们认为,"■"古音在明母支部,"觅"古音在明母锡部,"■""觅"二字古音声母相同,韵部支锡对转,古音可通。"■"即"觅"字。《诗经·殷武》"■入其阻"当读作"觅入其阻",才是正解。  相似文献   

3.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即“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习用。如《汉书·扬雄传》:“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书·苏绰传》:“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乂《资暇集》:“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也,故天子叹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宋周密《齐东野语》:“虽然,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土之语,尝见侯白所注论语,谓昼字当作画字,盖夫子恶其画寝之侈,是以有朽木粪墙之语……昌黎《语解》亦云昼寝当作画寝,字之误也。宰予四科十哲,安  相似文献   

4.
从甲骨文的易说到有易与易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甲骨文中的"易"甲骨文有字小。一人一)、)(等诸形,我看都当释作易,前者为易之简体,后者为繁体,本像两容器将所盛液体相倾注承受之形,是象形兼会意的字,有更易、改变的意思,会意为赐予。简体乃取繁体之一部分而成。金文中除多见简体的易字外,也有作繁体的。(经)(传)中常用的赐以及赏赐意义的"锡"字都是后起字。(说文)曰:"易,晰易、烟蜒、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日从勿。"许慎《说文》所言皆非事实。郭沫若《由周四德器的考释谈到殷代已在进行文字简化)(《文物)1957年7期)一文中认为,七Y(…  相似文献   

5.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句,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即是。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乃“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多习用。《汉书·杨雄传》即有:“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之句,《周书·苏绰传》亦言:“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义《资暇集》言:“梁武帝读为寝  相似文献   

6.
王弼“贵无论”简评木耕王粥,字辅嗣,三国时期魏国人,是一位早熟的天才,24岁逝世,遗著凡五种17卷,皆可立世。清末章炳麟说:“《周易》、《论语》,辅嗣之注……近古莫能尚也”。王弼的哲学思想,可用“贵无”二字简括之。他认为在运化万变的世界后面,有一个统...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中的"■"(■)字,罗振玉释为"騂"之本字,指出有赤色义,此后学术界一直未提出异议。罗氏考释"■"字有赤色义,其说可取,但关于"■"字的形义关系,未做出解说。我们考察甲骨、金文"■"的字形、辞例,发现"■"字在甲骨文中是"羊牛"二字合文,后演变成一个字"■";且《说文》等书,对"觲"字的解释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释“寤”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甲骨照片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法的再检讨》附图2.4和《京人》Plate246。拓本见《京人》S.3099,又收入《合集》20966。摹本有二:一为《京人·本文篇》图109;一为严一萍先生所摹,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附图11.37,以及《甲骨学》下册第七章“断代”图37),日本贝冢茂树先生和伊藤道治先生释为客字的异体,与宾字同义,殆作动词用。严一萍先生隶写为寤,无说;丁驌先生从之。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有(?)字,初欲释如改卯之改,杀也,以其可视作从已从文(后悉李亚农先生亦释改);然《说文》有(也攴)字,云“读如施同”。朱注:“当从它声,经传皆以施为之。”它,也皆蛇虺之象形(也为女阴之训后起),支者持杖以扑杀之也。如是爰知于省吾、陈梦家二先生释施文不可易(分见《骈枝》3.46;《燕  相似文献   

10.
字小篆作。《说文·部》:“,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 徐铉说:“此疑只象形,非从入一也。”段玉裁也以为许慎的说解“似会意而实象形。”但是说就的字形看,如说“从入一”为非,总觉没大根据,而说为“象形”,却又所象不明。下面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查甲骨文未见字,但有从的字,如今字从,(见后引《说文》)甲骨文今字作,或作,或迳作,其所从作。又如合字从,(也见后引《说文》)甲骨文作,其所从  相似文献   

11.
此文对甲骨文中的三个未识字进行了考释,认为《辑佚》398上的“■”应是“安”字,并通过考察“■”、“■”、“■”三者的用法,认识到在甲骨文中三字应是一字之异体,皆应释为“安”;《辑佚》450上的“”应是“乎■”二字之合文;《辑佚·附录》8上的“■”应是“艾(刈)”之异体。  相似文献   

12.
《诗经》读札(四)陈柏华《召南·鹊巢》为新婚礼赞之诗。诗中“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兴中兼比,自《传》、《笺》以来皆以鹊巢鸠居况女居男至。然今人有以为“鸠不会作巢,常侵占鹊巢而居之。诗以鸠侵占鹊巢比喻新夫人夺去原配夫人的宫室”(见高亨《诗经令注》).此...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穿字从穴从豕两个偏旁,是豕用牙拱掘的会意。豕指野猪,其吻部较长,上下颌均有獠牙,善于掘拱穿凿。后世豕、犬作偏旁有时互换使用,穿、突两字有时字义相同。突字是甲骨文穿字孳乳。甲骨文■(辮)字,像以双手辮丝绳之形,■是会意字,辫为后起的形声字。由甲骨文会意字——■演变为形声字——辮,符合文字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代不少古文字研究者认为“薄”字可作“语助”用,如刘淇《助字辨略》说:“诗国风‘薄言采之’毛传云:‘薄,辞也’。……愚案:‘薄,辞也;言亦辞也。薄言,重言之也。诗凡言薄言,皆是发语之辞。”杨树达《词诠》则把“薄”定为“语首助词”。新《辞海·语词分册》在训释“薄”的词义时也列了“作语助”一条。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呢?下面想就我们研究的结果,谈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薄”字金文作(?),《金文诂林》卷十二引容庚《金文编》说:“(?),从干,经典通作薄。虢季子白盘:(?)伐(?)(?),即《诗·六月》‘薄伐(?)狁’”。许慎《说文·(?)部》说:“薄,林薄也。一曰蚕薄。从(?),溥声,傍各切。”段注:“林木相  相似文献   

15.
由商代的“帝”看所谓“黄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胡适就指出秦以前的"帝"是指天神"上帝","黄帝"是西北秦民族的天神,而不是指人帝。在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有许多"帝"字,总结这些"帝"字的用法可分为三种:一是作祭祀动词是指禘祭;二是作名词是指天神上帝;三是作庙号表明商王不称"帝"。由此看来,既然三千年前的商王朝,"帝"仍是指天神上帝,商王都不称帝,那么,传说生活在四五千年前的所谓黄帝,就不会是指人帝。  相似文献   

16.
"迪"字是《尚书》(据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中的常用字,今本《尚书》中凡45见,其用法颇为复杂.由于字书对"迪"字释义比较含混(如《说文》"迪,道也"之训),故占人往往随文训释,如孔传释"迪",或释为天道的"道",或增字释为"蹈道",甚或释为言道的"道",因此疑义甚多.清王引之经梳理后提出新说,认为"迪"字有可释为语词之"用"、发语词及句中语助者.[1]王氏见解有其独到处,但亦有疏失,本文即针对部分尚存疑义的"迪"字,结合出土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甲骨文中的"(禾要)"字进行了补释,认为该字就是《说文·禾部》义为"禾危穗"的"(禾勺)"字本字,并结合文献及方言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李白《以诗代书答元丹丘》中说:“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学术界迄今普遍认为,这首诗是李白游长安时作,只是在具体年代问题上有分歧。旧说认为作于天宝初年李白待诏翰林后期,近些年来提出的新见主要有两说。一说作于开元十八、九年第一游长安期间,二说见于李从军《李白三入长安考》中: 既云“三见”、当有所指。过去都把“三见秦草绿”泥解为李白在长安三年、见泰  相似文献   

19.
释住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粹》393,《合集》27522),过去,郭沫若先生隶写为,无说。李孝定先生以为此字“从人从卩,说文所无”,写成(亻卩)。细审此字,写作(亻卩)者与甲骨文字形相合,而写作(亻卩)者漏掉了中间的一个点。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见有人论及,现在试作考释。 甲骨文字,从人从|从人跽形。|是此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释时不可忽视之。传世商代铜器有“|庚”两爵(《三代》15·27·8,《筠清》1.16)|是|的肥形,金文好用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6,(4)
《清华(叁)·说命》描述傅说外貌时说"厥说之状,鹃肩如锥","鹃"当从虞万里、胡敕瑞读为"鸢","鸢肩"即双肩上耸;"傅说"之"说"在《上博(五)·竞建》简4中写作"鸢",在《清华(叁)·良臣》简2中写作"■"。基于这两点,傅说之名"说"本应写作"鸢",或用"说"、"兑"、"敓"者,均为"鸢"之假借字,并取义于尖锐之"锐"。睡虎地秦简《日书甲》"诘咎"篇"为刍矢以■之"等处的"■"非"鸢"字,当释为《说文》训作"缴射飞鸟也"的"隿"。《诗·小雅·四月》"匪鹑匪鸢",《说文·鸟部》"鷻"下引"鸢"作"■",此"■"很可能就是"鸢"字的讹写,非见于《说文》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