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公孙龙子六篇,除了《迹府》一篇系属一种“别传”性质以外,其余《白馬論》,《指物論》,《通变論》,《坚白論》和《名实論》等五篇都是有关邏輯学上某一項問題的著作。其中《指物論》一篇实包涵着全书中全部邏輯思想各种基本理論的因素,其应用貫穿到其他各篇。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在1957年以前的古典文学研究中,曾经广泛地使用和流行过“人民性”这一术语。许多古典文学研究者对于《诗经》、《楚辞》、杜诗、白(居易)诗、关汉卿的戏剧、《西厢记》、《水浒》、《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等作品,几乎是一致肯定了它们的“人民性”。而古典文学作家作品一  相似文献   

3.
“殷人尚白”问题试证朱桢一、“殷人尚白”的文献记载及过去的研究古代文献中有所谓“殷人尚白”的记载,如《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马原,牲用。《礼记...  相似文献   

4.
“白艻子弟”考索─—兼论宋代乡兵的一个特例刘复生“白子弟”之名出现在北宋时期,有关宋代的主要史籍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宋史》等书中均见记载。本文通过对“白子弟”活动的考察,探索其性质和作用,同时对北宋川峡地区乡兵的一个特例进行扼要的...  相似文献   

5.
公孙龙哲学被认为是多元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要是据其《坚白论》中的“离坚白”主题推论的。然而,论者对《坚白论》并不甚解,对“离坚白”尤为曲说,说公孙龙只承认世界上存在着多元的“感觉要素”(如“坚”、“白”等等),公孙龙所说的“物”只是“感觉要素的复合”,而且其“感觉要素”又是神秘地“自藏”着,所以他的哲学还是神秘主义的唯心论哲学云云。我们不赞同这些看法。在深入研讨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探究一下《坚白论》所阐明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白氏长庆集·琵琶引》中“梦啼妆泪红阑干”句,今人皆以宋绍兴刻本为现存最早刻本而持之不疑(如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查《四库备要·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均于此句下注:“一作‘梦啼妆泪落红阑干’”。辩二句之优劣,笔者认为当以“啼妆泪落”为好。  相似文献   

7.
发现于山东诸城的“弄珠客思白”致丁惟宁书札 ,是对《金瓶梅》研究的深化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献 ,但却长期受到学界忽视。笔者认为 :此信的作者“弄珠客思白”与《金瓶梅》的序作者“东吴弄珠客” ,均是董思白 ;信中所谈到的“奇书”正是《金瓶梅》 ;《金瓶梅》抄本的最终源头在诸城丁家 ,丁惟宁是此书的续作者 ,而原作者乃其父丁纯。这封信的发现 ,为全面破解《金瓶梅》创作之谜提供了重要契机 ,堪称《金瓶梅》研究的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一、丑叉: 丑诧 丑姹 恶姹 恶叉 噁咤 兹各举一例如下: 《赵礼让肥》三。白:“当年应武举去来,嫌某形容丑叉,以此上不用某”。 《铁拐李》三[鸳鸯煞]:“畅道我残病身躯,丑诧面皮”。 《西游记》二本七出[斗虾蟆]:“金甲白袍灿,银装宝剑横,显恶姹的仪容”。 《大战邳彤》三[伴读书]:“则你那恶叉雄威除残暴”。 《齐天大圣》三、白:“真乃是蠢鲁之物,丑姹之形。” 同剧一、白:“三天神鬼尽皆夸,显耀千般噁咤”。这六种不伺的写法,实际是一个词在形体上的变化。其意义均指长相丑陋。诃尾“叉”、“诧”、“姹”、“咤”皆为同音语助,不为义。在现代汉语中,“丑”和“恶”的意义范畴较古代缩小很多,“丑”为“美”的反语,“恶”为“善”的反语,泾渭分明,不容混淆。而在古汉语中,凡不好的事物皆可谓之“恶”。“恶”既是“善”的反面,也是“美”的反面。例如,《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把粗衣劣食,说成“恶衣恶食”。《史记·货殖列传》:“博戏,恶业也。”这是把所谓低贱的职业,说成“恶业”。晋·陆机《猛虎行》诗:“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这是把难看的  相似文献   

9.
<正> 文质一词最早出于孔子之口。但物质世界有本有末。《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乐记》郑玄注:“质犹本也,文犹末也”。本末即文质,文质即本末,两者同义,都源于万物。万物由本起末,由质而文,先后承续,互相制约。股周经籍《周易》,扬雄曾云“说天者辩莫乎《易》”。天即自然。《易》的原始作者深入自然,仰观俯察,发现万物变化而多采,起源于阴阳之道、文质之和谐。《易·序卦》云,“贲者,饰也”。万物之本质必修饰文采方可显示。而文采定要与本质匀称相谐,不过又不逊。故修饰终于“白”即素朴。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云“贲象穷白,贵乎反本”。程颐替《贲·上九》“白贲”作《传》:“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华实亦文质也。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杂文《脸谱臆测》中,曾通过戏剧“脸谱”的剖析,深刻地揭示了阶级斗争中这样一种现象:不论反动派如何乔装打扮,虚加掩饰,他们反革命的心理状态时刻都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在其“脸谱”上,总有征兆可寻。在《脸谱臆测》里,鲁迅针对“第三种人”的“具体的表现”,为其勾勒了一副脸谱:“倘使他要永远中立,自称‘第三种人’,精神上就不免时时痛苦,脸上一块青,一块白,终于显出白鼻子来了。”当时苏汶之流,就是打着“中立”旗号,自我标榜为超阶级的“第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1855——1917),号蕴白或允白,又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是台湾省近代著名诗人,著有《窥园留草》一卷,收诗词一千另九十八首。许地山说:“嘉靖中从广东揭阳移到赤嵌(台南)居住底许超便是窥固先生底入台一世祖。”许南英也在《窥园留草》中1895年的《台感》中说:“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唐景崧镇守台湾期间,他应聘为台湾通  相似文献   

12.
九尾白狐与中国古代的祥瑞观傅军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狐有黄、黑、白三种,白色者犹稀。”《山海经·大荒东经》云: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郝氏义疏曰:“九尾狐其色白也。”可见九尾狐、白狐实皆一也,故史书或称九尾狐,或称九尾白狐,或略称白狐。隋唐以前,...  相似文献   

13.
《答李翊书》语法分析任瑞麟1.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解说“六月二十六日”,时间状语。‘’白”,告白,陈述,动词谓语。1.2李生足下。解说“李生”,韩愈对李翊的称呼。“生”,前辈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生,本是“先生”的简称。《史记·儒林传》唐人司马贞《索...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王禹偁在《自贺》一诗中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可以看出王禹偁的诗作与白、杜的关系?幼艿姆矫胬纯?杜甫、白居易对他的影响也并不是相等的。稍晚于他的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赞叹说:“放达有唐唯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读王黄州集》)。这不仅恰切地评价了王禹偁诗作在宋初文坛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准确地指出了王、白诗作间的  相似文献   

15.
一、国内外对李佳白和尚贤堂的研究现状及其评析在近代传教士研究中,李佳白较少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尚贤堂的研究也比较少见。顾长声在《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一书中介绍了李佳白的生平和主要政治观点,并专门介绍了尚贤堂的情况。①对于李佳白,该书认为他开设尚贤堂,是要“把帝国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相结合,以建立文化上的反动同盟,企图奴化中国人民”。②王立新在《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一书中也简略地论及李佳白,认为他在中西文化之间取“鉴别吸收”的观点,还探讨了李佳白如何从一个维新变法的鼓吹者演变为封建旧学的辩护士,指出…  相似文献   

16.
“西施”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施已成为中国美人之化身,特别在文学作品中,这个人物更是常常不可缺少的。就连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女主人公林黛玉也必须“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还专门做有《五美吟》诗,其一便是《西施》,曰:“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顰莫关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  相似文献   

17.
《离骚》迷离惝恍、不遵矩度的风格特征在“求女”与“远逝”两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屈子之父……其最难读者,莫如《离骚》一篇,《离骚》之尤难读者,在中间‘见帝’,‘求女’两段。”而就纵横开合、超逸奇幻来看,似乎“求女”又胜“远逝”一筹。《离骚》向有奇文之称,“求女”可谓奇中之奇。这段文字的含意难于理解,但对全诗来说十分重要,只有正确理解它,才能认识《离骚》的深刻意义,才能“令屈子一片深心,千古共白”,而“不失之背谬侮亵,不流于奇幻,不入于淫靡”。所以,自汉代以来它就成为《楚辞》研究的“热点”,新说层出不穷,至清代以前主要说法有以下几种:1、以求女喻求贤臣、贤土、良辅,此说以王逸《楚辞章句》为代表,从之者有戴震《屈原赋注》、钱杲之《离骚集传》、王邦采《离骚汇订》等;2、以求女喻求贤君,此说朱熹《楚辞集注》主之,从之者有蒋骥《山带阁注  相似文献   

18.
<正>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个术语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在这一著作中陈氏首创“致动用”和“意动用”之说,并且对它们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此书在讲“本用活用问题”时说:“人于物得变易之、或造成之,于是乎别生一种之他动,如‘天下遂从而君之’之‘君’字,是为致动用。”又说句类活用表示“认之为”之意者谓之意动用,如韩愈文中“诸侯用夷礼则夷之”中第二“夷”字、“彼白而我白之”中第二“白”字皆为意动用。嗣后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改称为“使动式”和“意动式”,再往后杨树达先生在《高等国文法》中又改称为“致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到  相似文献   

19.
李白长流夜郎,究竟是在巫山遇赦还是在贬所夜郎获释,这是文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之悬案。正史对于李白流放事记载甚略。《新唐书·李白传》只有“有诏长流夜郎,会赦”一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也只以寥寥数言记载此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这些记载均未交待李白遇赦获释之地点。唐人撰写的李白之《墓志》、《碣记》、《墓碑》、《集序》等,对于此事,更是未置一语。首先明确地提出李白获释地点的是北宋曾巩。他在《李太白文集后序》中说:“乾元元年,(白)终以汙璘事长流夜郎,遂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至于“至巫山,以赦得释”之根据是什么,曾巩未作具体交待,他只是对于记叙李白生平事迹之依据,笼统地总提一下:“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而白之诗书能为此提供线索的,只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杂考(二十四)胡可先卷七七○潘佐《送人往宣城》,按此诗又收入卷七三八潘佑诗卷。“潘佐”为“潘佑”之讹。同卷收王梦周《散白岩禅师院》一首。按王鲁复字梦周,见《全唐诗》卷四七○,并收此诗。故此卷王梦周及诗应删。卷七七五易思《寻易尊师不遇》,按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