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周代,吴地产生的最早的歌谣为清代沈德潜选入<古诗源>中的两首吴地诗歌<渔父歌>和<吴王夫差时童谣>.<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了春秋后期吴国产生的第一位文人创作的诗歌--吴申权仪<乞粮诗>.<乞粮诗>特点之一--句尾出现的语气助词"兮",比<楚辞>早了两百多年.可以说,吴申权仪的<乞粮诗>已最早体现了周代南方诗歌句尾多用语气助词"兮"的这一特点.<诗经>中歌颂周人先祖的庙堂乐歌,如<诗经·大雅·生民>、<诗经·大雅·绵>等,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吴地诗歌,但却与吴国王室先祖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2.
所谓"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说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之道[1].自古以来,园林总是与诗歌联系在一起.读园就如读诗.事实上,不管是园还是诗,都是对自然的摹仿.中国如此,西方亦然.胡家峦教授<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以下简称<园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循着园与诗之间的亲缘道路,探究了英国诗歌与西方园林传统之间的文化渊源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上园派"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理论群落之一,是继"传统派"、"崛起派"之后形成的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诗学流派.它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和<诗刊>的诗歌观念、<诗刊>举行的一些诗歌活动、<诗刊>的有关编辑人员等有着密切关系,是文学期刊推动文学观念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诗刊>这个阵地将这些诗论家集中在一起,又通过这个阵地将他们的诗学主张推向读者.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雷抒雁是从陕西走出的当代著名诗人.1979年,他因长诗<小草在歌唱>蜚声诗坛;2008年他又创作<冰雪之劫:战歌与颂歌>,并再次唱响祖国大地.2008年,他编辑了自己1979年至2008年30年的年编诗选,以<激情编年>名之.2009年3月,"雷抒雁诗歌朗诵会"在西安举行.与此同时,诗人的母校西北大学举行了"雷抒雁诗歌创作研讨会".这是诗人诗性写作30年的阶段性总结,也是诗人对生他养他、并使他无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绕的故土的一次汇报.直此之际,中国人民大学牛宏宝教授于2009年3月20日上午,在诗人的家中就诗人自己的创作和当代诗歌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词头”的民歌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前景化"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阐释诗歌语言的变异,即对语言规范和传统有目的地偏离.美国著名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疲惫的哀歌>、<我也> 、<黑人谈河>和<被耽搁的梦想>四首诗歌,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层面集中展示了被"前景化"的文体特征,展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5,(6):118-119
<正>一、柳宗元诗歌具有情景交融的抒情特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他认为在诗歌里一切写景都不是单单为了写景,而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柳宗元的诗歌里,不少诗具有这样的抒情特点。(一)柳宗元的诗多是借用形象说话,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柳宗元的诗歌里,景物几乎都是具有强烈个人情  相似文献   

8.
自东汉王逸以来,学界对<离骚>乱辞的解释存在颇多争议和疏漏,譬如彭成为何许人,为一或为二,彭咸水死说的证据何在,释"彭成之所居"为水死的合理性又何在?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楚辞>文本和当时语用实例,提出:彭成本为二人,彭咸水死说系汉人因屈原水死逆推所得,<离骚>中的彭咸是诗人对他所请教的巫师的借代称呼."居"是安顿之意,"从彭成之所居"即听从巫师的指点,"所居"的内容则是"远逝",这在<离骚>文本中皆有落实.因而<离骚>乱辞只是对前文的总结:前二句对应诗歌的前半篇,痛陈"国无人莫我知"的苦闷;后二句对应诗歌的后半篇,叙述"彭咸"等巫师的指点以及诗人如何听从他(们)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尚书·说命》及其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学记>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教学为先"、"学学半"、"循序渐进"等,皆引自<说命>.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本文对<说命>之真伪、价值阐述了作者的意见,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这在教育史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杜晓勤<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一书,依据最新研制成功的"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统计数据立论,有些观点受了错误数据的误导.最为突出的是论述上官仪时却抛开统计数据,多用推论臆断建立新说,论证上官仪对唐代新体诗声律学的贡献,认为后来的重要声律理论都祖述<笔札华梁>.通过对<文镜秘府论>等文献认真仔细的研究,发现上官仪对唐代阐述新体诗声律理论的重要人物元兢并无明显的影响,两人的理论主张并不统一,几乎没有证据能证明新说成立.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税负不公,计征面积帐实不符,计税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农业特产税据实征收难度大,乡村组织收入下降导致运转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确定“费改税”的计税标准,公平税负.加快现行农业税制和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乡镇财政增长机制等对策,并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等配套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试论唐代西域的可萨汗国--兼论其与犹太人入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萨是西迁到高加索地区的一支突厥化部族,公元7至9世纪,可萨人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成为丝绷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8世纪中叶,可萨人从萨满教的信奉者转而皈依犹太教。本文着重分析可萨人改信犹太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结合唐代文献证明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由此提出这样的论点犹太人或可萨犹太教徒有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4):23-23
你会游泳、做饭或手工制作吗?想一想自己最拿手的一项本领是什么,然后写写自己学这项本领的过程、体会或趣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对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中369首诗歌的韵脚、韵式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并对其在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等三类不同主题诗中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从语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为语音手段之一的--韵,在形成唐代边塞诗语言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即韵脚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和韵式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以简约为主、繁丰为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东方的儒家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明,二者对各自文化圈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圣人观"和"上帝观"作为两个文明的核心观念,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决定了东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行为,形成了双方各自的政治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3,(12):58-61
在一个宁静的傍晚,地处美国圣安东尼奥小城东南部的萨凡纳小镇遭到了吸血蝙蝠的疯狂袭击,游客乔恩被噬咬得满身血窟窿,命悬一线。而这惨忍睹的一幕,恰被前来观光旅游、专门研究哺乳动物听觉定向系统的在读博士詹妮拍摄下来。为揭开吸血蝙蝠裘人事件,詹妮不惜和男友闹翻,并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栖息有数千万只蝙蝠的布兰肯洞穴一探究竟。危险重重,是生是死,是阴谋还是奇迹,詹妮又会被露一个怎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京东地区处于边防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这里的移民问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出现了军籍移民类型。军籍移民是整个京东移民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其他移民一样,共同开发了京东大地,为京东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如何运用好政府基础建设投资,以增量投资促进存量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关键。文章认为产权投资、项目融资以及市场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