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历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宏伟蓝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弘扬民族精神引领文化建设,以推进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这应视为我国实施文化建设战略的一种基本理念和思路。在现阶段的文化建设中,需要把民族精神建设摆在适当优先的战略地位,同时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责任.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努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于静  刘世强 《理论界》2006,(8):131-132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弘扬能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德育资源和舆论支持,而培育则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接受能力,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民族精神培育的栽体和平台,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戴华兴 《天府新论》2004,(3):142-14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与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不仅要继承 ,更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精神不仅是现代化建设本身所包括着的内容,而且体现和决定着一个民族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价值取向,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传统精神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基础,还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时代精神;民族的时代精神具有世界意义。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腐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由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不仅是民族内强、民族外强的需要 ,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张新泽  张若甲 《河北学刊》2007,27(2):236-238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临诸多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全球化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的全方位冲击,概括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教育实效的途径与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肖应连 《理论界》2008,(2):167-16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本文从文化的视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生性资源,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借鉴性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和综合国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提高有赖于民族精神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自强不息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丰富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内在动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内在动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的精神力量,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任务,发展科学精神、加强社会风气建设、继承传统文化,建设这会主义新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符惠明 《社会科学家》2006,4(4):196-19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今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把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当代高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键,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努力推进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杨树美 《学术探索》2008,(1):124-128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使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凝聚和相互认同的精神力量。人们的民族精神状况是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人们当前的民族精神状况,我们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把握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状况和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