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文军 《社会科学》2003,(11):113-118
在早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中 ,外来影响最大的是基希 :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理论源自于基希 ;基希带来了具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范本 ;1936年中国报告文学的丰收和成熟 ,与基希《秘密的中国》的被译介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斯诺的名字与中国紧密相连,在中国现代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斯诺的民主抗战思想,从酝酿形成到成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确立阶段和成熟阶段。 一、确立阶段(1931—1936年) 1.一二九运动之光 1935年10月22日,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起草了一份要求民主自由的宣言,为了使学生们的正义呼声让全中国人民、全世界进步人士所闻,斯诺立即帮助学生发布消息,将宣言转送到天津合众社在英文报纸上发表,这篇宣言乃是一二九运动的序幕。在一二九运动当天,斯诺夫妇紧随游行队伍采访、拍照。并把他在学生示威现场目睹…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斯诺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斯诺的交往赵德教1928年初,随着“雷德诺”号轮船一声长鸣,斯诺从纽约港出发,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数月后,来到了被欧州人称为“东方的巴黎”的上海。按照斯诺的说法,和所有的冒险家一样,他到远东最初也是来撞大运的。他原来只打算在中国旅行6个星期,可...  相似文献   

4.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13,(5):158-160
2012年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收获,是章罗生先生出版了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这值得为作者贺,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界贺,为未来的报告文学学科贺!  相似文献   

5.
从圣坛到人间──从刘勰、韩愈、章学诚之《原道》看儒家之道的发展和向朝儒家之道,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么,孔子*之“道”的内含是什么?“道”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母体,中国古代诸子*各家都言道,都以道来表达各自不同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在我国20世纪的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的社会传播作用。但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报告文学在社会文学生活中的价值愈来愈低。不仅报告文学不再有80年代和20世纪其他年代里的那种辉煌,甚至到了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愤愤,也有人激辩。事实上,报告文学所以会在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期出现生存尴尬,主要是由于其“文体”上“不三不四”的“出身”造成的。由于这种既文学又非文学,既新闻又非新闻的本性特征,客观上造成了社会接受的价值障碍。现在,报告文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们有必要将它交还给历史。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云南谢本书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虽然没有到过云南,然而除了他*的学说,他的精神,他的革命行动对云南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外,他对云南革命青年的关怀,对云南地区民*主革命运动的支持,对云南地区铁路建设的设想,对驻粤...  相似文献   

8.
一特写报告无論就我們中国文学或世界文学来說,都是一种年轻的文学。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工农兵通訊运动委員会,1931年在左联的执行委員会决議《中国无产阶級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中提出了在形式方面,“批判地采用中国本有的大众文学,西欧的报告文学,宣传艺术……等等”。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識地提出和組織报告创作的开始。而正式以报告命名的作品,则不能不推1932年出版的反映一二八上海战争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但因此而說在这以前中国还沒有报告或类似报告的作品出現,也是不确实的。既然高尔基可以举烏斯彭斯基和莫泊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云南回回社团的宗教网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云南回回社团的宗教网络系统①王建平某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回族作为民族的*认同感产生于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民*族的政策。在此以前,并没有回族这样一个民*族的存在。②更早以前,一则来源于传教士的资*料认为本世纪初的中国回民“绝对缺乏组织*性...  相似文献   

10.
朱琳  张勇 《理论界》2024,(2):89-95
本文针对近代以来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与初步发展路径作整体的概览,尝试通过纵向的历时性梳理,对中国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初期情况进行描述,以期展现19世纪末至全面抗战前夜中国报告文学作为独立文体的发展风貌及所体现的相应的文体观。本文将历时性梳理与文体观的流变融合在一起探讨,从近代不同的时间分期考察中国报告文学在发展初期呈现的文体特征。主要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和初步成长期,而在这个阶段内又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在这一阶段报告文学上承中国古典散文等文体,在西方报告文学理论引介的影响下,同时受到“左联”的推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09,30(2):95-99
历时性考察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形成、变异和发展.可以见出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由一些基本元素组成一定结构,其内涵在发展中相继呈现,其中有深化和丰富,也有异化和扭曲,似乎完成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政治制导是报告文学文体特性发生偏离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观念是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报告文学性质、审美特征的趋同性认识,它是这些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思维方法、文体追求以及社会风习、哲学思潮、生存方式等多种元素互动整合的结果。报告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嬗变决定性地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各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使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拟对中国现当代报告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嬗变进行简要归纳与理论梳理,以期把握报告文学发展的脉络,检讨中国报告文学观念与理论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又自成体系,认真研究其主要内容,发掘其现代价值,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一、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对利用外资的论述散布在他的讲话、著作及与人交谈之中,集中性论述较少,但论述时间跨度较大,从1936年起就陆续阐述了他的利用外资思想。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陕北采访毛泽东,当斯诺问及中国是否承认外国在华的财产和欢迎外国人来华投资的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只有中国…  相似文献   

14.
郭瑾璀 《云梦学刊》2009,30(4):159-160
章罗生一直致力于中国报告文学史的研究,已有《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观》和《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等几部专著问世,而他的新著《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审美新变》(华龄出版社2007年版),则从单纯的“史”学研究转向“史”“论”结合.显示了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该书以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作为论述主体,对其进行了整体的把握、全面的梳理和重点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建崇高、价值中立、返朴归真、多元发展”等审美新变的特征。不仅如此,作者还透过表象,在具体论述中融入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一些文本的表达做出了自身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的报告文学究竟于何时兴起?以前出版的现代文学史都引用以群同志《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中的提法:“在一九三一年底‘九一八’以前,中国还没有报告文学。那时,即或有少数类似报告文学的作品也未被称为报告文学,因为当时‘报告文学’这一名辞还未被确立起来”。田仲济先生于1963年《文史哲》三期上发表的《特写报告发展的一个轮廓》里,提出不同意见:“……而正式以报告命名的作品,则不能不推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反映一·二八上海战争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但因此而说在这以前中国还没有报告或类似报告的作品出现,也是不确实的。”在1980年四期《时代的报告》上,刊登了田先生《我国报告文学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又提出:“中国的‘报告’或‘报告文学’的产生应该说开始于五四时期,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每周评论》上亿万的《一周中北京公民的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的中苏文学交流中,最受中国人关注、作品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作家要数高尔基,他在中国的地位与影响没有几个作家可以与之相颉颃。然而他在中国的接受始终伴随了非文学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介入,表现出复杂的接受状貌。高尔基作为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个案,生动地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他作为文学家的复杂性,作品的丰富性被抹煞,对他的阅读走向程式化和政治化。这是对他的严重误读,是作为艺术家的高尔基之不幸。进入新时期,加诸在文学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逐渐祛除,文学日益回归自身,高尔基在中国才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然而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典范性意义也就此失去。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期。学界有观点认为报告文学是3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值得商榷。发生期的中国报告文学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取事与传播:制作的新闻性;二、觉世与新民:主旨的启蒙性;三、杂体与文学:表达的互文性。发生期的报告文学尚不完善,但它立定了报告文学新闻性、政论性与文学性“三元”组合的基本体式,其启蒙与批判的文体精神,导引着后续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演进过程。中国报告文学成名于三十年代“,其时,这一晚近出现的品类,在文体家族中取得了自我一格的独立地位。作为一种新文体,在其独立运行之前,已开始萌生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交替增变之时,一些知名的与无名的思想者、文化人,以其创作的实绩,为报告文学的萌生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这中间,就有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与瞿秋白。他们分别写作具有报告文学属性的《旅欧通信》和《依乡纪程》、《赤都心史》,从而成为现代报告文学史上早期重要的作者。对此,报告文学史家已有指认,赵通秋指…  相似文献   

19.
<正>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过名震一时的《西行漫记》,也有不少人晓得,他从1931年“九·一八”直到1941年间,采访、撰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报道、通讯和论文,但是,“五·三”惨案后斯诺的山东之行却鲜为人知,而且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未提到一笔。此次山东之行实有重大的意义,至少可以说明: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来华不久,即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报告文学的身份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中心地带滑落到了边缘。进入新世纪,报告文学不仅没有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反而更加陷入尴尬的生存境地。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叙事伦理的固有症结,民间话语的缺失等等,导致了报告文学困窘现状的凸显。而张扬动人的艺术个性,点燃烫人的生命激情,击出智慧的思想火花是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