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编寄语     
本期特稿的内容与“中国学论坛”有关。一讲到“中国学”(China Studies),就会讲到它的另一个更学术化的英译名Sinology。20多年前我研读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莫里斯·弗里德曼的名著《中国的宗族与社会》(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时就注意过这个词,并且还知道可以译成“汉学”(不是中国学术史上与“宋学”相对的那个老气横秋的“汉学”,含义广  相似文献   

2.
风险以及风险理财概念日益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但许多人在理解“风险”概念时出现了歧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将“风险”解释为“危险,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而在1981年版的《辞源》和1989年版的《辞海》中,尚没有“风险”的释义。理财学中科学地进行了定义:风险是”对事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在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当今时代,这种作中性理解的风险概念更符合时代精神。正确认识风险,合理地计量风险,和谐地决策风险是风险理财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超级女声”之后,如何来反思这场“暴动”,尤其具有深刻的意义。其实,在“超女”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就有不少人不断地为其赋予更深、更广、甚至是令人震撼的意义。例如,有的媒体和学者过度阐释,把它定位成一次“民主彩排”。在8月26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超女”评选中的公民意识》中,把“超女”看作是民众自发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4.
《打渔杀家》不仅京剧多有演出,而且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梆子剧种中也是常演剧目。清升平署的京剧本是现存较早的戏剧本。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劫牢”“珠圆”等组成。后来,“打渔”和“杀家”两折并成一出,便是《打渔杀家》。  相似文献   

5.
风险以及风险理财概念日益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但许多人在理解“风险”概念时出现了歧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将“风险”解释为“危险.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而在1981年版的《辞源》和1989年版的《辞海》中.尚没有“风险”的释义。理财学中科学地进行了定义风险是“对事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在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当今时代.这种作中性理解的风险概念更符合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电影《孔子》公映后,票房一路攀高,观众们毫无悬念地记住了两个人:孔子“附体”的周润发和颜回“附体”的任泉。有意思的是,周润发与任泉不仅在戏里成就了《孔子》。还在戏外培养出了亦师生、亦兄弟、亦知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戴维·赫尔德是国际知名的政治学家,现为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华莱士讲座教授。他在政治理论、社会理论、民主理论和全球化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述丰富,代表作有《民主的模式》、《政治理论与现代国家》、《民主与全球秩序》等。其中《民主与全球秩序》出版于1995年,赫尔德在该书中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世界主义民主”的构想和理论。“世界主义民主”是一个超出国家范围的国际化民主模式,是一个富有创见而又充满挑  相似文献   

8.
(一)创造力的定义海纳特指出:“创造力”(Creativity)是由拉丁语“Creare”一词派生而来的。“Creare”的大意是:创造、创建、生产、造成。它与另一个拉丁词“Cresceve”(成长)词义相近。在《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曾出现这一概念:“上帝在一切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和地”(“qui∶creativitcuncta de nihilo”)。从词源上看,“创造力”的大意是:在原先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东西。  相似文献   

9.
海伦 《职业时空》2005,(13):48-49
《枫华》与《读者》常常有读者朋友对我说:“在中国我们爱看《读者》,在加拿大我们爱看《枫华之声》”。每当这时,我总是热情地对人家说:“谢谢鼓励,多多支持”。发自内心的显现出又感激又自豪的表情。应该心怀感激。加拿大的华人朋友们真的是很宽容。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我们这本小小的《枫华之声》哪里能跟《读者》相提并论。《读者》的印数上百万,《枫华》的印数才几千;《读  相似文献   

10.
田京 《老年世界》2007,(7):25-26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善本收藏地,《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资治通鉴》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也是“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1.
从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手机》,在中国贺岁片的龙椅上,稳稳当当地端坐着一位其貌不扬的导演——冯小刚。不管人们怎么评价冯小刚和他的“冯氏电影”,说他是个俗导演也好,说他的作品只是商业片也罢,没有人能够忽视这个既无背景又半路出家,却有本事把观众招回电影院的编导。冯小刚自称是个“相貌怪诞的苦孩子”,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冯导年轻时都吃过哪些“苦”吧!转业1984年,26岁的冯小刚还是名军人,在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任美术设计。有一天,政委笑眯眯地找他谈话,让他转业。冯小刚心头一沉,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无所谓…  相似文献   

12.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3.
文化宫     
《老年人》2002,(4)
古时“四”字表吉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里,“四”字是吉祥、完美、周全的意思,因此用“四”来命名者很多,例如:“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古代有四“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元曲有四大名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谢自静)何谓“三宝殿”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相似文献   

14.
姚小平 《老人天地》2010,(10):10-11
“春苗出土迎朝阳”是“文革”电影《春苗》主题歌歌名。尽管《春苗》像其他“文革”电影一样,渗透着适应某种政治需要和“高大全”痕迹,但由于创作者深人生活,贴近群众,艺术地再现了“文革”中的“赤脚医生”,所以电影一公演,李秀明扮演的赤脚医生春苗就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5.
潘长江,著名笑星,1957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一个梨园世家。1979年考入辽宁省铁岭县评剧团,1986年与赵本山合演《瞎子观灯》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北丑王”。在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上,由于他出色表演二人转《猪八戒拱地》而获“个人表演金奖”。1996年春节晚会上,他因小品《过河》一句“浓缩的都是精品”而名声大噪,并获央视MTV大赛金奖。他主演的影视剧《飞虎队》、《明天我爱你》、《别拿豆苞不当干粮》等也大获成功,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相似文献   

16.
京城演艺圈,要说机智、幽默、诙谐、风趣,那得数“二哥”候耀华莫属。这位从“编辑部”走出来的“侃爷”,在《豁口》里体验了一把“书商”的滋味,侃兴越发不可收拾。就连中央电视台组织《水浒传》讨论会,楞是请他结结实实地当了一回专家,和大名鼎鼎的学者李希凡、胡晓伟等人坐在一起,头头是道地给剧组人员和专门请来的数百名大学生观众上了一堂有关《水浒》的课。偶有机会,笔者好不容易堵住这位大忙人。二话不说,头一句就直奔主题:二哥,你看现在满街都卖“隐私”。您能谈谈您的高见,指点一下迷津吗?嗨,算您找对人了,我这歪嘴…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上,“她”平凡、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成了众人感慨的话题。当年的她由表及里地透现出一种“小”。小巧的身躯,小心地为人处事,最核心的“小”似乎是缺乏一个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凌云壮志。当年大多数中文系的学生都瞄准作家和批评家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奋斗着。而她很本分地啃着一本本教科书,订阅着《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这些专业色彩极浓的  相似文献   

18.
陈道明和杜宪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明星夫妻,“影帝”陈道明在电视剧《末代皇帝》、《围城》、《康熙王朝》、《长征》、电影《今夜有暴风雪》、《英雄》等众多影视剧中担任主角,并将“金鹰奖”、“飞天奖”、“华表奖”、“金鸡奖”等奖项尽揽囊中。 杜宪,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高材生,曾为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下海经商十余年后,现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穿越风沙线》、《寻找逝去的家园》等大型环保系列节目的策划、主持、节目制作人。  相似文献   

19.
平民梁晓声     
尽管钱钟书曾“不近人情”地对拜见他的英国小姐说:“你既然觉得鸡蛋好吃,又何必非要见那个下蛋的老母鸡不可呢?”但广大读者、新闻媒体对作家、尤其是名作家的仰慕依然不想仅仅借助于作品本身,更多的则与英国小姐有着同样的心情———想见一见那些“下蛋”的“老母鸡”。就像仰慕徐文长的郑板桥“愿做青藤门下的一只走狗”、齐白石“恨没早生300年,为先生铺纸磨黑”一样。梁晓声无疑是一只曾下过许多枚好吃的“鸡蛋”的“母鸡”。他是写知青小说的翘楚,他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年轮》、《今夜有暴风雪》等小说都曾产生过久…  相似文献   

20.
突厥 《老人天地》2010,(1):33-3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清晰地从一只鹩哥的嘴里“蹦”出来的时候,人们先是惊讶、继而好奇地围拢过来……这是我老爸心爱的鹩哥——“学者”在公园亮相的经典镜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