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帝国主义占领了古巴,强迫它接受“普拉特修正案”,从而把它变为名义独立、实际依附美国垄断资本的半殖民地。从此,只要古巴国内稍有任何政治变动,美帝国主义就利用“普拉特修正案”,恣意进行武装干涉,镇压岛上人民的反抗。同时,美帝国主义通过签订“互惠商约”和“贷款”等方式,扩大对古巴的投资和贸易,加紧控制它的经济命脉,把它变为美国独占的资本输出场所和商品市场。到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 ,美国经过四次大的对外战争 ,国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战争利益集团” ,这一集团是建立在巨大的“战争红利”基础之上的 ,这包括军火红利、重建红利和政治红利。本文主要以此次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了美国的“战争红利”及其“战争利益集团” ,并且认为美国在这一“战争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对一些不服从它的小国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执行了怎样的对华政策?它是否自始就在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以便用武力消灭中共及其人民武装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能简单化而应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加以具体分析和探讨的问题。现谨就此略抒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在战争中掘起了具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美帝国主义,它凭借自己实力优势,推行建立“美国世纪”和反共反  相似文献   

4.
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索沃战争后的困惑 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干涉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美国该如何确定它在当今世界的利益?苏联解体后,美国关注国外事务有多大限度?在信息时代可以用常规的方式来界定利益吗?“国家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既用于描述对外政策,又用来确定对外政策。因此,关于国家利益,争议颇多。一些学者甚至对当今“国家”利益观念本身日渐式微感到遗憾。亨廷顿最近也撰文指出:“美国人对国家特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无法界定他们的国家利益,结果,次于国家的商业利益、跨国家和非国家的种族利益主导了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5.
科索沃战争后的困惑 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干涉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美国该如何确定它在当今世界的利益?苏联解体后,美国关注国外事务有多大限度?在信息时代可以用常规的方式来界定利益吗?“国家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既用于描述对外政策,又用来确定对外政策。因此,关于国家利益,争议颇多。一些学者甚至对当今“国家”利益观念本身日渐式微感到遗憾。亨廷顿最近也撰文指出:“美国人对国家特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无法界定他们的国家利益,结果,次于国家的商业利益、跨国家和非国家的种族利益主导了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美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侵略多米尼加共和国。美国总统约翰逊派出大批武裝部队,血腥鎮压多米尼加爱国军民反独裁、反暴政的斗爭。美帝国主义对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侵略,是它犯下的侵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又一严重罪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爱国军民,正在为保卫他们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为把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赶出他们的国土而坚决战斗。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亚、非、拉各国人民坚决支持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爱国正义斗爭,同声声讨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舞台以后,尤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之后,美国的民主政治,就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崇尚的榜样。而且,虽然美国也参加了八国联军侵略过中国,但美国没有单独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由于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也没有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强划势力范围。相比之下,美国在中国国人的心目中,要比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列强国“温和”得多。对美国抱有好感,成了近代国人尤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自觉不自觉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8.
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现象引起了国际政治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美国部分学者依据所谓的“软”制衡理论,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阐释、分析这一现象,并得出这种反对具有“制衡”性质的结论。本文针对这一结论,仍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考察欧洲有关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现象,但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反对不是制衡,而是传统的外交摩擦。  相似文献   

9.
美国未来学专家托夫勒最近撰文说:后近代社会“第三次浪潮”的特点是高度的计算机化,在这一时期,战争的形态将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人们从美军和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的经验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未来战争将不再靠数量取胜。 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实际上进行了两种形式的战争:一种是传统的战争,其特点是使用“第二次浪潮”时期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一种是近未来战争,其特点是使用“第三次浪潮”时期的有限打击武器。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战争,这两种战争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西战争期间的故事。总统需要向起义者的首领传达一条消息,事情万分紧急。首领的名字叫卡西,他受任去古巴崇山峻岭中的某个地方。但他在那里接收不到任何邮件或电报。有人告诉总统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回顾了美利坚合众国自独立以来,到伊拉克战争为止共计220多年的历史行为,初步探讨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一种强有力的内外政策--"战争经济"政策,并从认识论触角对美国人的国家意志和历次战争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影响等方面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这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主流的背景下,进一步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回顾了美利坚合众国自独立以来,到伊拉克战争为止共计220多年的历史行为,初步探讨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一种强有力的内外政策———"战争经济"政策,并从认识论触角对美国人的国家意志和历次战争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影响等方面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这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主流的背景下,进一步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萃与信息     
古代民族战争的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 孙正甲在《大庆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撰文,把中国古代民族战争分为四种类型:①建立独立政权的民族之间的战争。②以汉族或其他某个民族为主体的中央政府与以某个民族为主体的地方政权的战争。③被压迫民族举行的战争。④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挑起的战争。以上四种民族战争,仅第一种类型的部分战争兼有“实现统一的兼并战争”的性质,余均不属此列。文章认为,民族战争在客观  相似文献   

14.
开卷有益     
简介: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雨伯特·哈伯德典家人喝茶,讨论起了美西战争。大家都为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喝彩,而哈伯德的儿子伯特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战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亚将军,而是罗文中尉,那个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受此启发,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  相似文献   

15.
赵影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5):135-137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高新技术的发展,而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表明了信息技术不再仅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和某种经济的附庸出现,而是以一种有形资产的形式独立地登上经济舞台,成为一种经济产业,即“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6.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 ,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 ,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 ,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他们不再沉湎于就政体变化的角度来奢谈民主 ,而是将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国民看作立宪政治的基础 ;不再借助于圣人的权威来宣扬参与政治改革的自觉性 ,而是直截了当地倡导自由平等 ,要求树立“新民”榜样 ,阐明了国民参政意识对于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民权主义的勃兴。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一反过去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直接进行武装干涉和颠覆的惯用手法,更多地采取和平演变的战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新的世界战争”。他们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艾森豪威尔当年就说过:“在宣传上一个美元(其功效)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元。”美国政府从1983年起拨款  相似文献   

18.
“嘿!山姆大叔,我们的红场阅兵在哪?”尽管美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着最强大的军队,但每年的7月4日独立纪念日(国庆日)却没有大阅兵. 美国之所以不搞大阅兵,主要是受历史和传统影响.美国历史不长,建国前没有遭受过大规模战争侵略.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后,美国并没有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每个州都是独立自治的.也就是说,美国在建国之时,没有阅兵式,只有庆祝.  相似文献   

19.
摩根索认为保卫民族利益是任何外交政策的本质,外交政策除了保卫民族利益之外不能从属于任何原则。在国家的情况下,利己主义不是可憎的,而是合理的。摩根索又认为两种权力意志一旦发生冲突时只有两种解决办法:谈判或者战争,我认为解决办法的确只有两种:战争或者妥协。但是认为妥协一定采取谈判的方式则是错误的,可以有非谈判的协定和冷战一起进行,例如德国。同时民族利益概念模糊。就任何活体而言,其主要利益是存在下去,而存在可以有两种意义:组成社团的个人没有灭绝或者仍保持社团的语言、文化或独立。一个大国的抱负决不止是要求生存,它要的是能最大限度地为它提供安全、影响或者声誉的一个世界。因此一个大国应该干涉别国内政以有利于它意识形态上的同盟者。社会都是自私的,而且不能不自私,也不能因为自私而受到责备。以形式的标准把世界分为侵略者和受害者是危险的。在人类被战争和革命的蹂躏所折磨时,一个大国的概念不是某一种社会关系,一种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概念,而是它把秩序置于一切之上的指望。西方所建议的秩序是基于强国的领导权和弱国的真心同意的一种混合物。同时把生产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工业的有效监督移交给国际组织,增加调解和调停机构就可以逐渐达到和平。  相似文献   

20.
罗斯福的新政是美国民主政治(美国福利国家)在危机时代活力的证明。它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不是代表一种内部协调的思想体系;它不是一种信仰,因为它所表达的,不是一个对更好明天的信仰,而是对今天行动的号召;它不是一次十字军,因为它不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改革计划而进行的运动,“蓝鹰运动”与其说是十字军不如说是马戏;它不是一种实验,因为它不是要测验理论上的命题,而是要应付当前的社会需要与压力;它不是一次反抗,因为“新政大多数”不是由于反抗的观念而是由于对政府的新信任心理而投票的;最后,它也不是一种崇拜;因为新政的领导是“集体的”,而且罗斯福是一个政客,而政客的形象不会被看作崇拜对象的。新政究竟是什么呢?新政是福利国家政治成熟状态的表现。它解决国家问题的方法,不是通过意识形态或暴力而是通过政治的策略的。它不是回到一个意识形态的昨天道路,也不是走向一个乌托邦的明天道路;而是以一种政治成熟的精神来驾御政治力量的。新政是反映一种成熟的民主政治的必然性及其障碍的统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