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完成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努力奋斗。农业是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农村工作目…  相似文献   

2.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2-M0001
温家宝 国务院总理 对于中国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农皿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强调: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增加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有7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意愿,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最关键,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近来,各地纷显其招,突出试点,涌现了多种多样的典型,然而冷静观察,也的确不乏造做之处,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急于摆脱对“统一执政标准”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有初期不知所措的盲动,还有急功近利的政绩思想。因此,找准新农村建设的主线十分必要。这里要说的是,建设新农村的主线决不能偏离以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的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就是实现"农业丰、农民富、农村稳"的基本路径,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通过对道里区、呼兰区、阿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的考察、对三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思考,建议:遵循倒层级补偿的原则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总结推广农业产业化新型组织模式;培养农村中的经济能人。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小城镇的现实意义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农村城镇化是把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的途径,是沟通城乡、工农产品交流的桥梁,是市场经济辐射的阵地。发展小城镇,触及了农村最深层次的、最困难的问题,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的根本出路,从根本上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志群 《科学咨询》2010,(17):15-16
农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与农村、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农民的好日子。仁怀市农村目前仍存在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就业难、增收难等等问题。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解决好这些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全国人口 12亿之多 ,有 9亿在农村。这 9亿农民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步 ,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只有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化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而“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朱钅容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 ,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10-14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水产业作为齐河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明显的综合优势,有广阔的增收空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支生力军。要充分认识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水产业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4.
洪银兴  杨玉珍 《管理世界》2023,(5):1-8+53+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其理论范式也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是:以农业高质高效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宜居宜业为目标的乡村振兴;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的农民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范式的创新或转变:由非农发展的带动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由追求农业剩余范式转向品质加附加值模式;农业发展基本要素由土地和劳动力转向科技和人力资本等现代要素;城市化的内涵转变为在农村城镇创建相当于城市水准的现代生活条件。发展范式这4个转变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农民的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范式可以溯源到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但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范式的创造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是中国发展理论对发展经济学新进展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河南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的1/10,农业在我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河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近年来,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1.“民以食为天”,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对发展农业、增加农业产品供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发动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后来又搞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推行农业机械化”等活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与农村、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农民的好日子.仁怀市农村目前仍存在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就业难、增收难等等问题.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解决好这些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从我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并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在世纪之交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次确认。从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来讲,它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成都平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中心,是成都经济圈的承载基地,也是全川人民生息繁衍的重要场所。之所以有如此殊荣,从根本上讲,还是在于它是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特色还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发达和耕地的肥沃。在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比较困难,乡镇企业支持农村,繁荣农业,富裕农民方面,四川与沿海的差距还较大的情况下,成都平原仍然是四川经济振兴的基础,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小城镇是传统农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传统农区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素质是对农民的最大支持和保护。小城镇是我国传统农区集中人力资源和各种经济发展要素,实现规模经营.节约、高效、创新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客观基础。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实现传统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多年来,寿光农村合作银行坚持立足“三农”不动摇,以“四步曲”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