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范畴,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性规范.本文解读了"八荣八耻"的基本内涵,论证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和谐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础,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因此,在全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和社会要抓住时机,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青少年获得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辱观是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试金石,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前,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挖掘,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为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代老年》2006,(10):30-30
为培育“四有”新人,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利用老干部的政治资源和优势,武昌区老干部局与党建结对在积玉桥街幸福里社区开展了一次社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加强对青少年"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价值观,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培养青少年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要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不能就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而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宽广的视野,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推进,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迫切期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养成教育符合青少年成长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内涵,必将促进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培养这种良好习惯,需要遵循相应的科学原则,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教育目的并由此促进青少年成才.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精辟、深刻,切中社会时弊,对当前的道德政纪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笔者在此将从四个方面概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警示意义,并结合当前国情实际,从找准"突破点"、选准"切入点"、把好"关键点"、创新"工作点"、远离"诱惑点"的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青少年思想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及社会、家庭、学校应采取什么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教育产生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价值判断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统领和先导。  相似文献   

12.
谢安国 《职业时空》2009,5(6):136-137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充分注意道德教育的特点,把握道德教育的规律,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教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做到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当好社会主义荣辱现的实践者.2.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3.严谨治学,崇尚科学.4.遵纪守法,依法执教.5.为人师表,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14.
观念成习惯,规范变行动,这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健全荣辱观践行机制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每个大学生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保持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阵地和文化支撑.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从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公平、教育机制创新、先进文化促进、学风建设带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等方面对和谐校园建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精神,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探索以学生党建为核心的高校团学工作新机制,为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培养合格建设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由此决定的社会人格和个体人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而荣辱观的混乱和颠倒又直接根源于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分离,根源于人格的二重化。因此,只有重建人格的统一性,才能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格二重化的条件下,国家、政党、政府是社会人格的代表,应当扶持贫弱、防止行业和社会分化、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认同和可供依赖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经验是消除人格的二重化,重建人格统一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望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从“知、情、信、意、行”的道德基本结构入手,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品德的心理实质,为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与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审视与对策:当代青少年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是一种实际存正的社会现象.对此,应该如何审视?审视之后,又应该采取何种对策?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主要有三种途经:一是家庭影响,二是从众心理,三是真诚信仰.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主流意识的缺场和主流价值观的软弱,"一切向钱看"所导致的精神贫瘠和信仰危机以及逐渐恶化的社会生态环境,致使宗教所宣扬的那种超越精神、道德戒律和所践履的慈悲济世的生活方式,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充满了吸引力,这是客观原因.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好奇心理的驱动.也有心理压力的宣泄;既有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则是其主观因素.对青少年信仰宗教,本文认为.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将其视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对青少年信仰宗教,应该:第一,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宗教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第二,应深刻检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滞后、失误乃至在位缺失;第三,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革青少年教育工作,从思路到方法,都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净化社会环境,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工作必须与反腐倡廉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姜焕伟 《职业时空》2010,(2):145-147
高等学校必须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