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绘画中,"鸡"是历代画家乐此不疲的重要题材.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以"鸡"为主题的绘画流传于世.直到今天,在画家笔下,仍然可以见到各种雄姿英发的"鸡"的形象.究其原因,不外乎在传统文化中,"鸡"承载着很多的吉祥寓意.早在汉代,韩婴便在《韩诗外传》中提出"鸡有五德"之说.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文人画的真正特点,可谓众说纷纭.知名画家、书画理论家了庐先生对此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一直有着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传统中国绘画将"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作为作品的第一审美要求,最有意味的是它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要求绘画中的文化含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在绘画中,文人画其实是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的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即苏轼所说的"士人画",也是后人习惯称的"文人画".  相似文献   

3.
"400元、500元,还有人加价吗?成交!"这一幕来自北京来福士商场.一场名为"青年画家品鉴会"的活动中,在工作人员热情洋溢的"耐心介绍"下,现场不少人频频举牌,成交价格大都在500元左右浮动.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场拍卖的作品基本都是行画,也就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装饰画,若过分强调升值潜力就存在欺诈嫌疑.另外,这一活动虽然采用的是'无底价互动'形式,但实质上就是拍卖行为,严格来说,举办拍卖会需要具有拍卖资质并且报备,还要有国家注册拍卖师,否则程序并不合法".  相似文献   

4.
周林平具有很强的写实绘画基础,当他把写实造型转换为水墨表现时,"型"的概念则在水墨写意的规则下被淡化和简化,删去了繁琐的细节、逼真的描绘,而成为诗意的符号与全新境界的营造. 艺术是强调感觉的,优秀画家总是把世界的感觉敏锐地体现在画面中,使作品洋溢着清新的气息与蓬勃的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画家以非同寻常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去感受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并把自己独特的感觉凝定在作品的意象和笔墨上,形式和秩序中,使作品在关注现实中以发现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并从中撷取诗意,给以表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诗书画印"俱佳的巨匠.他擅画花鸟、水族、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其大写意造诣很高,但他也擅长精细一路,特别是其工笔草虫花卉画代表了他绘画的最高成就,用"超越古今"来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6.
"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上海画派"等)与"岭南画派",其关系之复杂,远不止地域与画风的差异,其中还牵涉到两个城市之间的历史背景问题,兹分论之.论者大都注意到,"岭南画派"与"海派",都诞生在近代中国商业化的城市,而且与诞生时期的商业活动频繁有关系,这就必须谈到广州与上海之间的城市地位互相消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最近,被《吐槽大会》和《奇葩大会》两档火爆网综迷住的网友不在少数,笑对吐槽、勇敢自嘲,以及打破刻板印象等思维,开启了新一轮头脑风暴,背后更有"怼"文化在年轻人世界的风靡.(怼读作duì.本意是怨恨,现今网上又多借为"打击"义."怼"文化也是对传统权威的消解和颠覆,年轻人在社会压力越来越重的情况下找到了情绪的出口)  相似文献   

8.
黄平之名,有种说法是其由"地平掘土为黄"而得名.还有种说法认为,"黄平"来源于苗语"王且"."王且"就是旧州,"王"即"皇","且"即"坪","皇坪"即"皇城","黄平"由此演变而来.清康熙年间,兴隆卫并入黄平州,州治移于原兴隆卫所,原州治所且兰改成旧州,兴隆改称新州,"旧州""新州"之名由此传开.  相似文献   

9.
前阵子,有朋友邀请吃饭,席间,有人提议喝点啤酒助兴,每个人面前都倒了一大杯啤酒.轮到君哥了,我看到他脸色为难,突然想起他曾经无意中说过,他有痛风,沾不得啤酒.于是我说:"君哥的酒我替他喝了吧,他有痛风,不能沾啤酒."我站起来一饮而尽,君哥感激地望着我,小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有痛风的呀?"  相似文献   

10.
"单位制"和"街区制"两种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 特点和运行机制存在巨大差异,构成我国城市空间生产转变的关键节点.笔者基于"城市空间生产"理论,从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和政策倾向多维度对比两种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探寻其空间生产模式下的转变.研究主要结论为:一是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引导着城市空间生产的经济社会基础的转变.二是城市空间生产主体种类多样化发展,引发空间利益博弈,城市职能转向复杂的商服职能,单位的分解和开放街区的形成,打造了城市"微交通"网络.三是资本的来源和运作方式更加多样;生产模式由单一走向复合,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政府"引导;工业化和城市化耦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1.
四大名旦书画各具特色 提起梅兰芳(1894—1961年),可谓家喻户晓.他是杰出的京剧大师,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有"四大名旦"之誉,梅为之首.他也是"梅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中国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人,他广受赞誉,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曾经倾倒无数的中外美男.在西方人眼中,梅兰芳先生俨然成了中国京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先提出一个目标,叫做"字古式新".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即修炼"文心艺质". 为什么要"字古"?因为古人比我们写得好.这是个客观事实.不能说"今不如昔",但在书法这一点上也确实"今不如昔".书法不同于科学技术,不是用机器,而是肉身所为,用毛笔去写字. 那么,为什么今人写不过古人呢?因为古人从三岁、五岁发蒙就用毛笔,这叫童子功.而且只要一拿起毛笔,就一直用到死,天天用,这个叫作"毕生穷修之功"."童子功"加"毕生穷修之功",今人哪个能做到?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员,还是多大的学者,都做不到.还不仅仅是拿毛笔的时间长短,更关键是当代人和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生活的状态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近日,有网友发现美国电影《爱乐之城》台词里"shanghai"这个词,竟是"诱拐、欺骗"的意思.语言专家表示,"汉语出口"即汉语词以拼音等形式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这一现象早在19世纪甚至更早已出现.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更多汉语热词进入英语词典,从侧面反映中国形象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老字号",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民间、官方还是在学界,迄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 我以为,所谓老字号,就是"长寿的企业和企业名称品牌".它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老字号是"长寿的企业";第二,老字号不是"品牌"而又是"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一、品牌初创 "三域堂",即三域堂工作室,英文名为Triple Major,其创始人Ritchie,是个九零后,生于厦门,在香港长大,后又前往洛杉矶留学,因而在经营艺术、品牌运作和商品营销上有着与传统国人不同的见解.2009 年,他在美国洛杉矶以"Triple Major"为名成立一个创意工作室.由于在美国留学期间, Ritchie 曾选修过的工商管理、国际关系、历史这Triple Major的学位,于是他将自己的小店命名为"Triple-Major",即代表着他所接触过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300多万辆车减产,相当于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局势十万火急."近日,德国企业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希望上海有关部门"网开一面"的求助信引起多方关注. 乍一听,硕大的数字、巨额的损失令闻者动容,让业界担忧.但细究原因就会发现,求助的缘起竟是该企业的滚针原材料供应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被"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如此作为难免有自食其果之嫌.而就在短短十几个小时之后,舍弗勒又发布最新声明,表示已调动全球资源妥善处理供应链事宜,目前对生产影响可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建设,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点城市,厦门旅游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之风顺势迎上发展.笔者分析了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雄厚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等,进而探讨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点: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枢纽中心,提升厦门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设计"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枢纽城市.以期将厦门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促进厦门旅游业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瑞田兄曾发表了题为《谁"遍临百家碑帖"》一文,对书法界一些人动不动就号称"遍临"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一"瑞田观点",确乎点到了当代书坛一个要害.书法评论家也罢,书法家也罢,在评价一位书法家或自我介绍时,通常会使用"遍临百家碑帖""遍临诸帖""遍临古代各家""遍临法帖"等类似词语,紧接着这些习惯性套话的当然是"自成一家""自出机杼""诸体兼擅"之类.由"遍临诸帖"而"自成一家",看似富有逻辑性,实质禁不起推敲.瑞田兄的观点我深有同感,完全赞同.这篇文章,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我觉得"遍临"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洪荒之力、工匠精神、小目标、套路、葛优躺……"日前,《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2016年网络十大流行语.这十大流行语中,除"供给侧、工匠精神"外,其他8条均来自于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新的含义, 2016年成为历年评选中网络用语入选最多的一次.年度流行语的评选结果,其实正是洞察年度表情的一个最佳维度.比如"供给侧""工匠精神"等,这些流行语都与政治经济相关.像"葛优躺""小目标"等,则主要立足于普通公众的视角,以草根眼光洞察和审视社会,从而做出的娱乐且戏谑的评价.不管如何,不同流行语的存在,其实并不是刷存在感,而是紧扣了时代的脉搏,传递出了时代发展的旋律和声音.  相似文献   

20.
现在,大家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最终都会落到"文化"这两个字上,任何事物的传播与弘扬,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传播.而文化传播永恒的核心和最终的落点,肯定是"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