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3.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儿童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父母应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关注,让他们能及时得到正确、合理的指导. 生长是反映一个儿童健康状况、营养和遗传背景的敏感指标.身高和生长速度偏离正常范围,可能预示着某种潜在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桑儿 《家庭科技》2006,(3):41-41
常言道:父母是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最早引路人, 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儿童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请家长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以下不良心理表现:依赖心理常见于隔代教育的家庭,父母或爷爷、奶奶对小孩过分照顾,不放手让小孩独立活动,小孩性格会消极、依赖、缺乏主见、责任感、耐力,难以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畏惧心理常见于父母素质较差的家庭,因其父  相似文献   

5.
正孩子种种冒险的想法和行为,都会让父母联想到非常糟糕的结果。其实那是孩子探寻勇气的一种方式,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用这种勇气去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变化。当孩子第一次伸出小手抓握东西,当孩子第一次迈开脚步学走路,当孩子第一次承认自己做错事情,都是他们内心充满勇气的表现。所以,帮助孩子获得勇气会令他们更好地面对世界。  相似文献   

6.
吴涯 《家庭科技》2021,(4):23-25
问题的缘起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但考虑到自身家庭经济情况、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及孩子入学的学籍等问题,他们不得不让孩子们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并且让祖辈或者家中亲戚帮忙抚养,因此大量儿童成为“留守儿童”.2018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留守儿童697万余人,其中96%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监护和抚养.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被迫面临“缺失性”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因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等形成的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在安全、情绪情感、品德行为和学业成就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决定了它在人生成长中的奠基和引路作用。 婴儿呱呱堕地,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说,孩子1—6岁时期正是成长的最佳期,这段时间,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较快,7岁基本接近成人水平,是教育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中的亲情沟通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父母想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就需要营造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占最重要的位置。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是任何东西、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呢?母亲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孩子的社会适应、心理健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我们要更新家教观念,改变以往重智轻德的倾向,形成“要成才,先立德”的共识,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大教育资源,它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及习惯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才算合…  相似文献   

10.
提早让孩子独立,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空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此,一个舒适的、度身订做的儿童房,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儿童房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但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共同参与规划 由于每  相似文献   

11.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所以要靠家长告诉孩子。对于一些坏习惯,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对孩子说:"不对!不能这样!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家长自己却没有遵守,也没有纠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时刻  相似文献   

12.
朱澜 《家庭科技》2012,(8):13-14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和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每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原本都是天高海阔的,如果要让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缤纷多彩,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16,(3):14-15
正很多父母白天忙着上班,晚上和周末是唯一陪伴孩子的时光。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两个家庭的不同方式家庭一:小明上一年级,放学后吃完饭,妈妈让他写作业,并一再强调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玩。随后,妈妈就去收拾厨房了,爸爸则躺在床上玩起了手机。不时传来搞笑视频播放的各种声音和爸爸的笑声让小明坐不住了,好奇地走到爸爸身边看。爸爸对小明  相似文献   

14.
<正>每当路过宠物店或在公园里看到小宠物,孩子都会眼巴巴地看着它们,央求着养一只小狗、养一只小兔时,很多父母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方面不想让宝宝失望,另一方面又担心饲养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问题。那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该不该养只宠物,让孩子在饲养过程中学会关爱和保护它们、学会尊重生命,培养孩子对家庭、社会和自然的热爱?在饲养过程中如何确保孩子的健康与安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导与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快、宽松、安全的家庭氛围。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多给孩子关心、鼓励,让孩子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容忍孩子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尽量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和更有意义。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合理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特别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家庭更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是学知识、学做人的打基础阶段。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总结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的思路是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严格要求。下面简单谈一下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1.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用自身的良好言行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人格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通过暗示、感染等方式传达给孩子,孩子则通过模…  相似文献   

17.
俞国荣 《家庭科技》2007,(12):38-38
孩子的饮食问题往往缘自父母或教养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过多数的父母并不自觉.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国外研究儿童蔬果摄取不足的情况,就发现关键因素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先改变父母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来营造家庭中健康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住房宽敞了,各种家用电器齐备了,这些"硬件"无疑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物质生活环境。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尽管许多父母都把孩子摆在了家庭中很重要的位置,给孩子买吃、买穿、买学习用品、上辅导班、上重点学校……但在家庭的"硬件"建设上,不经意间又出现了忽视儿童的特殊利益、不利于孩子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有的家庭摆设富丽堂皇,却没有一点"书香气",甚至没有孩子写作业的小书桌;有的家庭按照成年人的娱乐需要装修和布置房间,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饮食问题往往缘自父母或教养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过多数的父母并不自觉.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国外研究儿童蔬果摄取不足的情况,就发现关键因素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先改变父母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来营造家庭中健康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