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薄一波曾作过重要评论,他说:"大跃进'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主要表现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等方面的盲目冒进."[1](P75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冒进突出表现在乡社合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全国的普遍建立(毛泽东在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誉之为"大公社")和以所谓供给制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制度的急剧变革上.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精神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共同成为中国现代文明兴起的三大思想精神支柱。周恩来精神最本质的特征是他甘作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出发点。他说:“我们要做实实在在的事,做实事,收实效,才会对人民有利。”周恩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周恩来实事求是的思想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维护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坚持实事求是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有实事求是“才会对人民有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他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导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至今仍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观点: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生产力,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协调各种关系,搞好综合平衡,节约资源,稳步前进,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中国经济建设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相似文献   

4.
“后大跃进”运动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以高速度、高指标为特征的又一轮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运动;“后大跃进”运动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洋冒进”、高等教育大跃进、交通建设大跃进等;“后大跃进”运动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它的长期盛行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防范它再度重演.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同志逝世之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高度评价了他的经济思想。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陈云同志一贯坚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的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严格的科学精神。他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订经济计划必须做好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和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把中国推入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模空前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处在第一线的刘少奇、邓小平为大会定下的基调是:分析形势,正视困难,进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全力进行调整,争取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刘少奇在大会上所做的书面报告、对书面报告的说明,以及在此后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常委“西楼会议”、中央北京“五月会议”的一系列讲话与活动,为纠正左倾冒进和扭转困难局面作出巨大努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领导的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的斗争,巩固了新生政权。随后,他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提出"国防第一,市场第二"的方针。国民经济恢复后,陈云提出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议,同时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他又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主张,使"一五"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大跃进"时期,陈云实事求是,进行了降低钢铁指标和整顿基本建设工作的努力,大大减少"左"倾冒进带来的损失。总之,50年代陈云的经济主张无不体现其"只唯实"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8.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一平二调三收款”为主要内容的“共产风”危害甚大。它的产生根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大同”、“小康”、“均等”等思想,对其产生、发展并发生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是一场空想式社会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9.
必须研究制约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但是,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有震撼世界的奇迹般的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有取得伟大成功的“一五”计划时期;也有左倾冒进的三年“大跃进”时期;有经过六十年代初调整经济而重新走上按比例发展轨道的时期;有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相继破坏而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十年大动乱时期;还有在粉碎“四人帮”后又迫不及待地迈开“大跃进”的步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经济思想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从实际出发搞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这是周恩来一贯的经济思想,建国之初,他在1949年12月的几个全国性会议上分析当时的财经形势时,根据当时的实际,对新中国经济中的城乡关系、内外关系、公私关系、工商关系、劳资关系和上下关系作了阐述。1956年2月,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他在发言中强调了“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指出“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  相似文献   

11.
从1958年至1962年是佳木斯市地方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制定计划的初宗是为了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一系列高指标,实施中进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事与愿违。佳木斯市地方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深刻的和深远的影响。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思想的核心贯穿于周恩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宝库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门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思想的核心。首先,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周恩来明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周恩来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思想改造论;(二)民主作风论;(三)实事求是论;(四)群众观点论;(五)自我批评论;(六)谦虚谨慎论;(七)勤政廉政论;(八)反对官僚论;(九)监督制约论;(十)以身作则论。这十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周恩来同志关于党风建设的基本思路,构成了周恩来党风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认真学习周恩来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和观点,对于进一步搞好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11月24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之一,建国前后,长期领导着我国的经济工作.为了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经济观点.在这些思想和观点中,其核心就是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也就是刘少奇实事求是的经济思想.正是刘少奇这种经济思想,不仅对于我国50、60年代纠正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和“左”的错误,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的调整,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而且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是1959年4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经济理论讨论会的主要主持人。他作为执行主席,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并报告了这次会议的筹备经过以及会议的任务,他说,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所提出的有关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还有计件工资问题。当时,在建立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过程中,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否定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搞“一平二调”,  相似文献   

16.
一、《反对本本主义》中关于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反对和防止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是认识和实践的对立统一,也就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已经蕴涵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生动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原理和“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能动的认识论原则。从根本上讲,实事求是既是唯物论的原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个认识论原则,即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担任总理的20多年中,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针对中国国情和经济建设实践而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张闻天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率先系统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一些根本理论问题。虽然有些观点并没有能摆脱当时的时代局限,但其中确有许多精辟见解值得探讨。一1959年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诚恳地批评了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并初步提出了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见解。庐山会议后直至逝世前的17年中,张闻天身处逆境,但仍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独具特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是分不开的,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毛泽东在建国后对所有制的认识逐步走入误区,无疑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跃进”前后,周恩来在领导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以其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纠正错误的精神和风格,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德,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当前,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中,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的实事求是精神,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