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写《〈滞经〉与十二次之“鹑”考释》一文(以下简称《考释》,载于《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0年第6期),在以确凿的证据考释了《诗经》的《鄘风·鹑之奔奔》、《魏风·伐檀》的“县鹑”和天文十二次的“鹑首”、“鹑火”和“鹑尾”之“鹑”,皆同《诗经·小雅·四月》的“匪鹑匪鸢”之“鹑(tuán)”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说文解字段注》的“《魏风》‘县鹑’、《内则》‘鹑羹’字当为‘(享隹)(chún)’和“《内则》有‘鹑  相似文献   

2.
一林家骊先生的《〈诗·魏风·伐檀〉中“鹑”字当作“雕”解》一文(《文学遗产》2002.1),所考释《伐檀》的“县鹑”(含《鄘风·鹑之奔奔》)之“鹑”当作“雕”解,甚是。然而,窃以为再进一步考释一下“鹑”字的字形演变和有关资料与“县貆”之“貆”和“县特”之“特”的确切含  相似文献   

3.
鉴于卫宣姜改嫁卫宣公、昭伯上烝宣姜是齐卫两国政治媾和的结果,卫宣姜谗杀卫太子伋、卫宣姜少子朔趁机夺取君位符合我国古代宫廷争斗的套路,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是狄人攻破卫国的主要原因.卫宣姜儿女中不肖子、昏庸之君(卫惠公)所占比例小,而社稷之主(卫文公)和巾帼英雄(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所占比例大为客观事实.最终得出"卫宣姜并非红颜祸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古今研究《诗经》者,公认为《匏有苦叶》与婚姻爱情有关。例如《诗序》云:“《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毛传》、《郑笺》、《孔疏》认为这是讽刺卫宣公和宣姜(或夷姜)的诗。朱熹《诗集传》说“此刺淫乱之诗”,只是改“刺宣公”为泛指。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匏有苦叶》是“刺世礼义撕灭也”,也是从婚姻方面解说的。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虽然说这是“邶人刺管权之诗”,但又说  相似文献   

5.
“燕”和“报”指中国古代男子与母辈,或辈分较高女性的私通。《左传·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燕与夷姜,生急子”。注:“夷姜,宣公之庶母也”。同样,《左传·宣公》三年还记有“(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注“汉律,淫季父之妻曰报”。所以后来把男女间不分长幼辈分的淫乱,称作“烝报”。近来,有些学者却把“烝”、“报”说成是转房婚,认为这是一种群婚制的残余,是父终子妻其庶母,兄终弟妻其嫂,叔终侄妻其婶,甚至认为烝报制后人称为转房制,这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6.
太伯仲雍奔吴揭开了吴国历史的序幕,先秦典籍如《穆天子传》、《论语·泰伯》、《楚辞·天问》、《左传》、《国语》等对这件事都肯定不疑,但又都未指明太伯仲雍倒底奔到了什么地方。到了汉代这个问题变得明朗起来了,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周本纪》:“二人亡如荆蛮。”王充《论衡·遣告》:“太伯觉悟,之吴越采药,以避王季”。韩婴《韩诗外传》:“太伯反吴,吴以为君。”西汉学者几乎都认为太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谓“[D·之·M]”结构,指的是“[动·之·名]”这样一种句法结构。关于这种结构,前一个时期语法学界曾有学者作过论述。本文拟就上古汉语的“[D·之·M]”结构内部的组合关系谈谈其特征,并以此阐明这种结构中“之”字可以作人称代词“其”字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杜许”别解《世说新语·方正》篇有云: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杜许”二字,刘孝标未注,后人或以为是一人姓名;或以为是二人之姓;或以为应作当时俗语理解;或以为无法确解,直以“未详”避而远之。我觉得,“杜许”二字并非指人。因为其一,杜许其人,既然可以提出与王述较高低,无论是当时人还是上古人,史书不会不记载;再则历史上也没有将“杜许”二姓并提作为典故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浅论文廷海明朝统治者对人才的巨大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如丘浚说:“我国家所恃以为治者,人才也” ̄①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必须依靠一定途径,“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 ̄②明之国子监(即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明史·职官·国子监》载:明之...  相似文献   

10.
词义札记     
嚇《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耶!”四十年代,有人批评1936年版《辞海》给“嚇”立“惊恐”义不该引《庄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嚇我耶”作为书证。说:“《庄子》里的‘嚇’字只有一种意义,就是‘怒其声’,也就是一个拟声字。‘嚇’就是拿这种声音来对待我,也就是以为我  相似文献   

11.
论墨翟的二重化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翟哲学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以“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为根据,讲“天去”“明鬼”,被认为是唯心主义验论;讲“兼爱”“尚贤”,被认为“贵兼”(《尔雅·释诂》邢(日内)疏引《尸子·广泽》).另一方面,又以“百姓耳目之实”为来原,以国家刑政、百姓之利为权衡,讲“非命”“履行”,被认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讲“尚贤”“使能”,被认为“不知壹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论者各执一端争论不已.我以为,两个方面对立统一构成墨翟的二重化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沉郁”说是《白雨斋词话》的核心,也是陈廷焯论词的唯一标准。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沉郁主要是指词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自序)“作词之法,首贵沉郁。”(卷一·三)“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孳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漂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卷一·八)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古汉语别称词的性质和作用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八云:“南中丞卓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上蔡。”“牝卫”是母驴,“卫”是驴的雅号。据宋·罗愿《尔雅翼·释兽》云:“晋卫玠好乘之,故以为名。”《文选》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绿蚁,原  相似文献   

14.
涉足仕途的人是没有吃茶、听蝉的人来得轻松的,不然何来“无官一身轻”之说? “无官一身轻”的反面,该是“有官一身累”吧? 有官何以知累? 《中国检察报》(95·8·17)曾披露了犯了受贿罪的市长忏悔:“我是栽在市长这个职位上的,如果我不当市长就不会犯罪。原来是“权力效应”累害之累,以笔者思之,市长成千,不一定都栽了;不当市长也未必不犯罪。对于这种“累”权且称之为“权累”。  相似文献   

15.
《诗经》的三首诗中有三个(实为四个)“鹑”字,或释为“镦(tuán),雕也”;或释为“音纯,鹌鹑鸟”,至今尚无释此三“鹑”字之音义皆同者。古代天文十二次之鹑首、鹑火和鹑尾,分别所属的井鬼、柳星张和翼轸七宿,又恰与“四象”之一的南方朱鸟(亦称朱雀)七宿相同,至今未见释此十二次之“鹑”与《诗经》之“鹑”的音义皆同、朱鸟即为鹑(鹑鸟)的工具书。笔者不揣谫陋,以写此文,有不当之处,请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6.
<正>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指原属甲类的词在文中临时处在乙类词的位置,词性发生了变化,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如.“驾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旬子·劝学》;“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以上三例中的“水”、“鱼肉”、“二  相似文献   

17.
“举”、“毕”“胜”都是古汉语中表示范围之全的副词,例如: 《孟子·告子上》:“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国语·越语上》:“越国之宝器毕从。” 《孟子·梁惠王上》:“诛之,则不可胜诛。” 但这三个副词的词义特点,是有差别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8.
劝 目前一般的古书注本都把《荀子·劝学》篇的“劝”字注为“鼓励”,“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我以为不妥。 查《说文》卷十三下·力部:“劝,勉也。”段玉裁在“勉”字下下注说:“凡言勉者,皆相迫之意。自勉者,自迫也;勉人者,迫人也。”根据段注,“勉”是互相的,一是“自迫”,二是“迫人”“自迫”就是自己逼迫自己,即勤奋努力的意思;“迫人”就是使人勤奋努力。 “劝”、“勉”都是从“力”的形声  相似文献   

19.
立社与分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立社是同分封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心理。什么是“社”?《说文》云:“社,地主也。”《周礼·大司乐》:“土示,五土之总神也,即谓社。”社又称“后土”,与主宰上天的“皇天”相对应。《尚书·武成》:“告子皇天后土。”什么是“立社”?为什么立社?《白虎通·社稷》云:“封土立社,示有土尊。”该书《祀典》篇又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极功也。”《礼  相似文献   

20.
沙丘事件本来就是疑案。赵高就私下对胡亥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史记·李斯传》)赵高、胡亥与李斯三人阴谋立胡亥为太子,矫诏杀扶苏,这确是该疑的。《史记·始皇本纪》记载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又《李斯传》和《蒙恬传》载,始皇病重时,赵高和胡亥、李斯三人的活动很神秘鬼祟,由此我就怀疑除了纂立胡亥矫杀扶苏外,一定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问题。此案存于我心中数十年,遍读各书,也未见有人提出怀疑的。然而,我以为这是古史上的一件疑案。 我认为秦始皇死因不明。使我引起怀疑的有下列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