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澍  邢蕾 《西域研究》2012,(2):125-133
学界对清代回疆司法控制的研究,主要涉及《回疆则例》、当地的习惯法、司法程序控制、实体控制、实施情况以及对其的总体评价等,相关讨论对深入了解清朝政府对回疆地区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而对相关争论的梳理有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姬元贞 《河北学刊》2023,(5):186-193
清代蒙古地区买卖人口的违法犯罪行为较为猖獗,对边疆地区的社会危害尤为重大,不利于边疆人口的管理,也会造成社会动荡,因此打击人口买卖、保护妇女儿童对于当时的人口管理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从清代归化城土默特档案入手,解剖“蒙人布木伯尔等拐卖人口”这一典型案例,梳理清代土默特有关人口买卖的36份司法档案,可以较为完整地还原清代蒙古地区买卖人口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从中央与边疆部族的关系考察,也体现了中央法与地方法、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理藩院则例》中央法与《蒙古律例》地方法的内容互相尊重,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与蒙古地区的制衡关系和清政府治理边疆蒙古地区的政策与谋略。清代土默特档案中司法判决的相关内容显示出蒙古地区逐渐认同中央《大清律例》的趋势,也体现出其严惩买卖人口行为的立法态度和相应减轻处罚的司法实践操作。这种法律表达与司法实践的背离现象,充分展示了清代统治者在制定、执行法律时,既能坚守中华法系传统,又能灵活应对社会变迁的务实态度。  相似文献   

3.
邢蕾 《西域研究》2015,(2):10-13
作为清廷对回疆的重要立法成果,《回疆则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在关注当地吏治问题的同时,还对宗教事务、经济活动和民族政策的具体实施内容等做出较为全面的设计,《回疆则例》在当地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回疆政治局势的变化,该法在实践中也逐渐显露出与社会现实间的不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理藩院是清朝管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中央机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还负责处理对俄国的外交事务。因此 ,《理藩院则例》不仅是理藩院这一机构的行政法规 ,也是清朝统治蒙、藏等地区的根本大法 ,还是清朝处理中俄关系的依据。在研究清代边疆史、政治制度史、民族关系史、司法审判史、中外关系史、宗教史、交通史、风俗史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参考书目。在清朝统治的 2 0 0多年中 ,《理藩院则例》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多次纂修 ,有满、蒙、汉等多种文本。仅目前见到的汉文本 ,就有乾隆二十一年内府抄本 ,道光六年刊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代回疆治理为视角,就清代回疆于国家体系中的地位、清代回疆基本治策因俗而治之赓续与变异、因俗而治之下清代回疆的地域文化、回疆伊斯兰文化的政治法律功能等多方面展开多元族群背景下的国家建构问题的研究,指出清代回疆治理不乏成效,亦值得多族群关系与国家建设深鉴。清代对边疆尤其是新疆的治理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注入许多新的因素,也为我们当下的边疆治理提供了诸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清代设于新疆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的基础上,从该任大臣卸任的情况、清政府对其素质的要求与官员自身素质间的差异以及清政府任官上的偏差等几个方面,对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履行职责的情况做了群体考察,得出在新疆军府制时期,专辖回疆的参赞大臣整体素质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清"例"简论     
清代的"例"是对除律(大清律)、典(《大清会典》)之外的所有法规的一种统称.它主要由"条例"、"则例"、"事例"组成.此三者虽然都属于法规性质、均多以上谕和臣工条奏为法源,且大都按期修订、编纂,但是,"条例"主要是与律文相对应,并对之补充的刑事法规;"则例"、"事例"基本为与会典对应并对之辅助的行政法规."条例"、"则例"时效性鲜明,"事例"则以沿革变迁见长."条例"与"事例"多一事一例,并分别录入大清律文、大清会典相关内容之后,"则例"则相对简约和原则,且独立存在于会典之外.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皇权高度膨胀,成为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轴心。皇权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在行政人事、尤其是处分官员方面反映更为突出,清代则更为明显。清朝统治者成功地制定了处分法规,创立了处分制度,赋予吏部、兵部处分大权,但是皇权在官员处分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渗透于处分的各个环节当中。运用档案资料,诸如《吏部处分则例》、《上谕档》、《宫中档》、《惩贪档》、《会典》等,可以比较全面地研究清代皇权在官员处分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对蒙古、回疆及西藏这三个非直省地区的立法中既彰显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充分体现地方利益。在司法审判中,对于事关国家主权及重大刑事案件保持中央绝对权威,同时允许地方固有法的存在,形成了清代非直省地区立法与司法上的多元化特点。这一特点实质上是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两种政治力量博弈的法制化表现。  相似文献   

10.
清朝对“蒙古例”、《理藩院则例》的制定与修订徐晓光,陈光国清代,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到乾隆时期,请政府为对蒙古进行有效的控制,颁布了大量的“蒙古例”,并先后制定了专门适用蒙古地区的单行法规《盛京定例》、《蒙古律书》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牛津大学所藏清代回疆档案文献资料和其他文献相互印证,对库车和沙雅尔两地的赋税征收制度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清朝康熙、雍正朝,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地丁合一的赋税制度。在边疆地区,由于民族、宗教与社会历史的差异,清朝政府推行的政策不得不与中原地区有极大的不同。以新疆地区为例,东部屯垦区和天山北路新设置的州县就没有地丁银额“输粟为赋,例无丁银”,所以自耕农所纳田赋为单一田赋。天山南路(文献中所称“回疆”)情况又不同于北疆,清代在这一地区采取的经济制度和准噶尔统治该地时的旧有制度有关,其赋税制度自成体系。清政府在回疆地区实行的回赋制度是在准噶尔统治时期旧有制度基础之上而来,有条件地沿用旧制,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统治之初因政权更迭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回疆旧有回赋征收同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土地所有制不同,征收的田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清会典》是一部“卓尔不群”的宏篇巨典,中国古代独特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赋予了它举世无双的特性。它以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行政管理活动的法规为基本内容,属于清代的行政法典;而做为行政法典,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起着根本大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清会典》是一部合行政法与根本法于一体的特殊的法典,堪称中华法系之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闻法规是清政府在决定全面变法修律,吸收引进西方法律理论及原则,重新构建中国法律体系的历史背景下制定修成的。通过对清末新闻法制定期间的上谕和奏折,以及当时报刊对新闻法制定的相关内容报道分析对比,可以证实清末新闻法规的制定工作始终是围绕着《大清报律》开展的,其他几部新闻法规如《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的制定,仅是为了弥补《大清报律》尚未颁行所造成的新闻法规缺失。清末五部新闻法规的制定颁行不是一个简单的前后承继关系,而更多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阿訇作为清代回疆地区伊斯兰教上层人士,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清朝在处理阿訇管理政策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回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清朝统一回疆后,针对回疆维吾尔族群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特点,采取了极为宽松的宗教政策;然而针对宗教上层人士阿訇,清朝政府给予了必要的重视与关注,尽量将其消极方面降到最小。基于这种需要,禁止宗教人士阿訇干涉世俗事务,实行政教分开政策,严厉镇压组织参与叛逆的阿訇,同时大加奖励反对叛逆行为而作出杰出贡献的阿訇。  相似文献   

15.
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是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定,这在地方立法中并不是一个生疏的概念,但是,在认识和理解上却各有不同。有的认为,不相抵触是指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必须依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对某一事项的相关规定为前提和根据;有的认为,不相抵触是指地方性法规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款相矛盾、相冲突;还有的认为,不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两方面的法律关系,一方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准行政法律关系或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服务关系.针对这种关系,依法维护高校秩序、依法维护大学生权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为此,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法规与校规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朝行政立法中,对蒙古行政立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会典》“理藩院” 卷,以《理藩院则例》为基础,对事藩院所掌管的事务及其各司分掌的职权作了原则规定,《理藩院则例》就蒙古的旗分、品秩、袭职、职守、设官、擢授、奖惩、比丁、征赋、廪饩、朝觐、贡输、宴赉、扈从、仪制、优(血阝)、会盟、驿站、边禁等方面规定了具体细则,构成蒙古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两方面的法律关系,一方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准行政法律关系或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服务关系。针对这种关系,依法维护高校秩序、依法维护大学生权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为此,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法规与校规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理藩院则例》是清朝治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门法规。它是清朝制定的民族法规中“体系最为庞大”、“内容最为丰富”、“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部”。它对蒙古族及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司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它把行政法...  相似文献   

20.
通事即衙署中充当地方民族语言翻译的人员 ,本文专指维吾尔族通事。其虽不入伯克之流 ,但他对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有较大影响 ,清代新疆南疆通事的来源主要有 :1、通事最初来源 清朝刚刚统一新疆 ,乾隆帝就说 :“通事苦累回人 ,甚于乌沙克等语 ,此等通事皆吐鲁番、哈密之人。”通事均由吐鲁番、哈密人充任是与吐鲁番、哈密特殊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的。首先 ,南疆没有产生通事的社会条件。在新疆建省 (1884年 )前 ,清朝对南疆实行民族隔离政策 ,主要表现为 :驻扎南疆的的八旗、绿营兵 ,均有专修的汉 (满 )城驻扎 ,《钦定回疆则例》也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