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人权的起源与发展,要从市民社会理论探源。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才形成人权要求,市民社会确认了人权主体和基本人权,并对这种人权实质做了揭示。在人权实现上,马克思认为基于政治解放局限性无法充分实现人权,市民社会中的人权存在极大不平等性,只有变革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才能充分实现人权。  相似文献   

2.
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权”口号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问世的。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启蒙到形成、成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 ,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罪犯人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对罪犯的人权保障既要注重权利内容的完善 ,更要注重其法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 人权和人权的国际保护,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法律学特别是国际法上的重要问题。资产阶级历来把人权奉为他们政治民主的标志,而人们也把它视作寻求解放的手段和目标。多少年来,人们向往人权,为争取和保障人权而斗争,反映了崇高而又善良的愿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属于发展中国家,历来主张尊重人权,并为此而作出努力。然而,由于十年内乱的后遗症和外来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曲解以至滥用人权的倾向。他们无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无视国家的尊严和权威,宣扬资产阶级人权观,美化资产阶级民主,提倡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人权的国际性质,寻求人权的国际保护。为此,研究人权和人权的国际保护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关于人权在我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认识一直跌宕起伏,建国后的历史还曾出现过将人权视为资产阶级口号而弃用的阶段。2004“人权入宪”,第二十四条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表明了理论界形成的基本共识,而且表明了人权在国家活动领域已被高度认同和重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进一步提出了广泛进行人权教育和传播人权知识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权问题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自由、平等和意思自治”本质的探讨 ,认为市民社会之人权也是此要义 ,从而保障市民社会人权也应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6.
试析人权派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赵慧峰在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人权派一度扮演过重要角色。人权派是以胡适、罗隆基、梁实秋、潘光旦、王造时等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组成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治团体,他们赞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崇尚思想自由,向往人权和宪政,并以此为目...  相似文献   

7.
人权作为政治口号是资产阶级最早提出来的 ,但人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各国的人权问题主要应由各国政府与人民自己来解决。当前 ,“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已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内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实 ,主权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联合国时制定的一项基本的国际关系原则。国家主权是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前提 ,没有主权 ,人权就无从谈起。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 ,肆意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 ,既破坏了国际关系准则 ,也是对人权的践踏  相似文献   

8.
“天赋人权”理论的创立,迄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在长时期内,因为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一切权利曾被剥夺殆尽,所以人权只不过是西方国家国内立法和政治生活的准则。战后,联合国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把人权保障扩大到国际法和国际关系领域。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文化传统各异,而且国际社会的变化带来人权内容与范围不断扩大,因而各国各民族对人权保障有不同理解,各种社会集团对人权有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在对近代资产阶级虚伪人权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关系、政治解放对人的关系的深刻批判分析,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利己的本性,人权与公民权的二元分立。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指出无产阶级的科学人权理论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时期以来,人权问题是国际政治生活中比较敏感的一个问题。1989年夏初中国发生政治风波之后,西方资产阶级大肆攻击中国政府侵犯人权,为少数坚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叫屈。国内已有若干同志先后发表文章,从各种角度阐释人权问题,驳斥西方资产阶级的论调。应该承认,人权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政治与阶级关系的各方面,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和理论上深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热点。斗争双方对它的运用最多、争论最激烈、分歧也最大。西方资产阶级认为人权是抽象的、超阶级的、永恒的、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对他国人权问题的关心不能视为干涉别国内政;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则针锋相对地认为,人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人权模式,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人  相似文献   

12.
论少数民族人权的国内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人权问题,是现代各国和国际关系中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少数民族人权的国内保护以民主政治体制为政治基础,包括立法保障、社会保障和救济措施等方式。目前,许多国家在少数民族人权的国内保护中都面临困境、存在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必须通过实行民主政治,完善立法,采取有效的司法、行政及社会进步与发展措施来调整民族关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现实社会政治人权实现的局限性 ,将随网络发展而在网络社会中得以实现。网络政治人权指人们通过集结网络政治组织 ,进行网络政治输入和要求 ,促成政治决策 ,达到符合网民一定要求政治输出的一种网络权力。它通过网络上观念的自由、政治组织的建立和网络民主的参与来实现它的权利。网络政治人权对人权的改善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肯定了以法国大革命为典范的政治解放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带来了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与宗教、资本与劳动等的一系列分离,带来了政治自由与民主的胜利,以及实践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法国大革命、政治解放并没有消灭宗教,也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与人权,更没有真正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个人或群体向国家或政治社会要求做人的权利的政治性范畴,它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和无偿性。若把人权伦理化,则就把人权之个人或群体与国家或政治社会的关系转变为个人与别人的关系;同时由于伦理的利他性,伦理化的人权就不但不应向别人要求权利,倒是相反地把本应属于个人的权利让渡给别人。因此,当人权被伦理化之后,人权就具有了相对性、有条件性和有偿性,这样一来,人权实际上已被取消了。  相似文献   

16.
人权与国家主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人权问题不仅是一个纯理论上的学术问题 ,而且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在实施保障人权的过程中 ,处理人权与维护国家主权关系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主要讨论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各自内涵界定及实践操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权模式论     
本文用历史考察与比较的方法,对近代各国人权模式作了对比分析;在界定人权模式要件的基础上,确定了下列人权模式:天赋人权模式、法律权利模式、福利国家人权模式、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模式、第三世界国家人权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人权模式。其中对三个资产阶级人权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模式作了分析,揭露了它们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对第三世界国家人权模式作了肯定,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人权模式的优越性、基本框架和特征,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权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权问题如同国家问题一样,被资产阶级弄得混乱不堪。他们把人权绝对化,视之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并将它说成是超阶级的统治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思想形式。当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把人权与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人为地加以对立,以所谓保障人权来反对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不能不对人权作历史的考察与阶级分析。马克思恩格斯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  相似文献   

19.
人权模式论     
本文用历史考察与比较的方法,对近代各国人权模式作了对比分析;在界定人权模式要件的基础上,确定了下列人权模式:天赋人权模式、法律权利模式、福利国家人权模式、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模式、第三世界国家人权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人权模式。其中对三个资产阶级人权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模式作了分析,揭露了它们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对第三世界国家人权模式作了肯定,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探方了中国社会主义人权模式的优越性、基本框架和特征,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权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海年 《南都学坛》2009,29(1):75-90
中国的人权法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历经坎坷。新中国建立前主要经历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争取人权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争取人权的斗争、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争取人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争取人权的斗争等历史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结束了剥削阶级欺压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为中国的人权法治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主要是通过国家政权创造条件来保障人权,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人权理论和实践也走了不少弯路,党和人民从中既获得了经验,也吸取了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权法治进一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相继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党的章程和国家宪法,成为党的纲领的重要内容和国家宪法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是中国人权建设的新宣示。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思想理论上加深对人权重要性的认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努力奋斗,就会使13亿中国人的人权保障达到更高水平,从而为国际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