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很少论及。本文认为太平天国辖区内连年不断的灾荒,大大加重了太平天国政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而粮食的匮乏无疑是导致太平军一些战役失利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严重的瘟疫、雪灾、水灾等灾害也是太平军几次重大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采取许多措施延揽人才,但效果不佳,后继乏人。这与其文化政策有关。太平天国简单否定固有文化,强力推行上帝教,道德文化建设呈现两重性,这些都排拒了知识分子,也给曾国藩煽惑读书人敌视太平军提供了“口实”。  相似文献   

3.
一   1 85 6年 (咸丰六年 )上半年 ,太平军击溃了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城的围困 ,在天京外围战场和西征战场上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到 1 85 6年 6月 ,太平天国已拥有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 2 3个府州 ,在军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正当太平军转入反攻的大好形势下 ,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先是东王杨秀清逼迫天王洪秀全“加封万岁” ,直接威胁了洪秀全的地位 ,于是洪秀全密诏在江西瑞州前线的北王韦昌辉回京诛杨。素与杨秀清有矛盾的韦昌辉接到天王的命令后 ,感到报复的时机来临 ,遂挑选精兵三千 ,星夜赶回天…  相似文献   

4.
张翠婵 《南方论刊》2011,(12):54-56
1850年底,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打响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一枪,标志着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在起义前期,太平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究其原因,主要是太平军内部上下团结一致以及战略上的正确指挥等内外部因素起关键性作用。而后期,由于内外部的复杂因素都发生了变化而且与前期有着明显的区别以至使太平军节节衰败。  相似文献   

5.
在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有一个问题长期聚讼纷纭,至今莫衷一是。这就是:太平天国与捻军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而派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太平天国与太平军之间能不能划等号?太平军与捻军又是什么关系?捻军首领接受太平天国封号之后捻军是否继续存在?以及太平天国与其他友军之间关系如何?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借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太平天国是个联合体,是当时许多农民起义军的共  相似文献   

6.
李秀成战败被俘,沉痛地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著名的“十悮”——导致太平天国败亡的十大错误。其中第四悮,便是“不该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可见,李秀成认为太平军湘潭战败,对太平天国政局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作为太平军后期主帅的李秀成,他在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它从1851月1月金田起义开始,经过永安建制,天京建都,北伐、西征和东征,直到1868年8月由太平军将领参预领导的西捻军被镇压为止,前后经历了十八年,其势力遍及大江南北十八省。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就在这么短暂的历史阶段中,太平天国建成了一支有严格组织纪律,军民关系融洽,始终保持顽强战斗力的农民革命队伍——太平军;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备的政权机构,有效地行使着自  相似文献   

8.
正郭毅生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之一。其中第53页"太平军北上湘鄂东取南京图"关于太平军由郴州北进长沙的标注有若干需要商榷。太平军于咸丰二年(1852)四月自广西挺进湘南,七月初三日(8月17日)占郴州。七月初七日(8月21日)  相似文献   

9.
翁同书(1810~1865),字祖庚,号药房,江苏常熟人,大学士心存长子。184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东乡试正考官、贵州学政等职。1853年太平天国定鼎金陵后,翁同书受命赴扬州江北大营,入钦差大臣价善幕办理文案。1856年4月帮办德兴阿军务,“军事日有起色,多出同书赞画。”①1858年7月23日,清廷以同书“剿匪”有功授安徽巡抚职,帮办钦差大臣胜保军务,节制安徽境内各军,在天长、六合、定远等地指挥清军与捻军、太平军作战。1859年7月,翁兵败走远,逃奔寿州,被革职留任。1860年1月,清廷重新调整“剿匪”布署,将胜保调离安徽…  相似文献   

10.
李锦全 《学术研究》2000,7(6):14-18
《太平杂说》提出三点一、认为太平天国称号不能使用,应该正名。二、将外文标题都译成太平天国,这种称谓是错误的。三、遥想“天京”,认为太平军入南京,造成大屠杀的劫难。本文对这三点表示质疑,作出驳议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1853年初,当太平军顺江东下,进攻安徽省城安庆之时,淮河两岸蓁蓁莽莽的平原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农民武装——捻军,与太平天国互为呼应。特别是前期捻军,张乐行等部分领袖还被太平天国授予官爵,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因之,史学界颇有以为捻军已归并于太平天国,一些著述甚至把捻军称之为“太平天国新军”云云。我们不同意捻军是隶属于太平天国的一个实体、一支正规军之说,相反,认为太平天国对捻军是利用、歧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上海史上,太平军攻打上海是足可大书一笔的。多少年来人们通称“太平军三打上海”。这三次时间,一般是指1860年8月、1862年1月和5月。根据当时中外官方与私家文字记载,我们认为太平军为要夺取上海,曾八次发起对它的进攻。现按进攻上海先后顺序,稍作叙述:1860年4月,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部,攻破围攻天京经年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挥师东征。6月,陈玉成部靖东主将刘玱林攻占苏州。太平天国设苏福省于苏州,作为经略淞沪的基地。下旬,李秀成派所部大佐将认天安陆顺得、荷天安麦冬良率先遣队一千五百人扫荡长江三角洲。陆顺得等势如破竹,占领太仓、嘉定、青浦,虽一度在松江受挫,无锡船工出身的承天福樊玉田被俘,但松江府城仍为攻克。此时英国牧师戴着“友好”面具,从上海相继赶到苏州,企图阻止太平军攻打上海。李秀成一时为“洋兄弟”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水师是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主要支柱之一。这一支组织严密、规模宏大的革命武装力量,在太平天国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抗击国内外敌人的革命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太平军水师的庞大船队,活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水域,承担起军用与民运的重任,在保障军民供给和促进商业贸易等方面,也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8,(2):112-118
太平天国的农村政治,遵循着一条独立于<天朝田亩制度>文本之外的规律.太平军从接触农村社会,到建立稳定的统治,一般经历下列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呈逐级上升趋势.第一阶段是贡单阶段,其表现特征是征收贡物.第二阶段是门牌阶段,是在恢复和沿袭清朝旧制的基础上,推行以征收传统田赋漕粮为特征的农村政治.第三阶段是田凭阶段,在天国后期一些地区,在李秀成等的主持下,一些太平军贵族会向田主颁发田凭确定他们的土地产权.但即使到这一最高阶段,太平天国仍然没有涉及土地关系的任何变革.太平天国农村政治的基本规律受三个方面的冈素影响:主政太平军贵族的政治倾向、乡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政治军事环境是否稳定.  相似文献   

15.
史载:“赖文光本隶太平军,封遵王,太平军贩,始变而为捻。”(《安徽通志馆大事记稿》卷上)据此可知,赖文光是个跨太平天国和捻军两个时期的人物。但对捻军时期的赖文光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意见歧异,今就下列两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是赖文光加入捻军还是捻军加入太平军。对这个问题,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卷一《序论》中认为“‘蒙、亳之众(指捻军——引者)’的人数多于赖文光的部队,但组织的主体,组织的骨干却是赖文光的基本队伍,而最高的领导又是赖文光本人,所以我们说是‘蒙、亳之众’投入太平天国队伍”。窃以为,这与史实不符。实际上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赖文光领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最深刻、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农民们建立自己的国家太平天国,组织强大的武装太平军,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实行各种革命政策,还肩负起反对外  相似文献   

17.
林启容是太平天国优秀将领之一。他踞守九江达六年之久,与清军展开了数以百计的规模较大的激烈战斗,牵制了敌军主力并给以重创,在扭转太平军西征军的被动局面、屏障天京等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 林启容是广西人,一八二○年出生。当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兴起时,他就积极参加了太平军,一直随军战斗,英勇杀敌。太平军夺取南京后,林启容于一八五三年四月始授土官正将军,接着于五月又擢任殿右八指挥。  相似文献   

18.
对于19世纪60年代叱咤风云的捻军,半个世纪以来学者著作多有说它是太平天国的一部分,并说后期捻军诸王也受封于太平天国。江地说,捻军诸王是南京失守太平天国灭亡之后,"遵王赖文光仍在江北军中奉太平天国正朔,执行太平天国各项制度。封王之举,想系赖文光采取的权宜之计,代表太平天国当局赐爵"《捻军史研究与调查》,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卷八《后期王爵人物表》中,将之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同列的,也有后期捻军诸王鲁王、梁王、荆王、魏王和加入捻军诸王的太平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目前史学界大体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也是传统的意见,认为太平天国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其理由是: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斗争的产物,有反封建的针对性。它的纲领政策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这个政权是对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它的主要成份太平军,不是镇压农民的军队,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