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不全、保障水平低下的现状与国家责任的缺位渊源甚深.主观上的认识偏差和客观上农民群体利益表达的缺失是导致国家责任缺位的主要成因.现代国家社会化职能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保障的本质决定了承担农村社会保障构建责任是当代国家的当然之责,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况及国家对农村的历史负债更进一步表明负起农村社会保障之责我国政府责无旁贷.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国家责任的具体承担集中体现于完善制度设计,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完善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政府是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和实施者。服务型政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设计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制度环境的营造者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者,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来取代原有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封闭运行、缺乏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谢晓琳 《兰州学刊》2008,(10):125-128
社会保障是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种政府的制度行为。其责任主体有政府、企业、个人,但最终责任主体是政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关键看政府在这一制度行为中是否负起了应有的责任。在社会保障的有所为领域,政府应该介入并强化自己的责任,在有所不为的领域,应当适当退出,充分发挥民间生活资源的功能,准确定位政府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责任主体地位,避免政府角色的缺位与越位现象。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经验教训表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充当着主导的角色。政府担负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适宜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监管机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重要职责。当前,为保证政府切实地履行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责,需要纠正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宋士云 《江汉论坛》2007,(9):129-133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即土地保障 国家救助模式→集体保障 国家救助模式→土地保障 国家、社区扶助 现代社会保障试点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始终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这可视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国家对农村制度供给责任和其"暴力潜能"不足,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改善制度环境,强化政府职能、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才能真正促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柏琳 《理论界》2007,(4):58-59
东北老工业基地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特点,使该地区政府部门面临着极其严峻和迫切的强化社会保障的任务。只有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打破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瓶颈,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本文主要探讨该地区政府强化社会保障责任的必要性,分析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落实社会保障责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府责任的缺位.对社会保障本质的误读,对家庭保障、集体保障和土地保障作用的过高估计和过分夸大政府承担农村社会保障的财力负担等直接导致了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遗忘与忽视.政府应当是公共产品最主要的供给主体,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推进呼唤政府责任的回归.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的政府责任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财政投入、立法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方菲 《天府新论》2009,(1):103-107
社会保障围绕权利与责任、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之间孰轻孰重形成了不同的理念,西方社会保障演进中出现了国家干预主义、自由主义、福利多元主义(中间道路),它们直接影响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道路选择.社会保障的道路轨迹体现出:理念是开启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钥匙;社会保障的理念与实践都经历了从极端到理性的回归;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使经济增长放缓和就业压力增大,危机对社会保障制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扩大内需保增长,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是政府的责任与承诺;危机使企业社会责任面临大考,企业更应该强化社会责任。危机使工会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又有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工会组织应努力协助政府、企业,维护好金融危机下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本文围绕金融危机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强化政府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和工会责任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继海 《理论界》2008,(6):168-169
本文在新古典理论范式的现代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模型框架内,从消费者行为假定的外部环境设定和内在主体设定两个方面,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的转变增强了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扩大了收入差距.强化了居民的风险预期、理性程度和预防性头脑账户。文章得出结论,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转轨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责任和弱化收入分配,因此,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农村依托集体经济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形成了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以及集体经济的建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明显地存在着制度化水平低且不稳定、随意性大、保障水平低等缺陷。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合理的目标定位和稳定的推进措施,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严重不足,政府的角色定位有严重偏差等。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的根本体现。建设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全社会就业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了独立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和企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之后,二者随着政策的变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囿于历史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养老保障制度方面差异逐渐明显,引起公众广泛的讨论。因此,我国政府急需重视养老金双轨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始进行并轨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城市社会救助经历了从传统救济到现代救助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体现了城市社会救助工作从政府恩惠到政府责任、从单一济贫到综合救助、从无法可依到有章可循、从"输血"到"造血"的巨大转变。重新审视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现阶段的社会救助体系,这对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弱势群体问题尤为突出的转型期意义重大。提出了从明确社会救助中政府的主导责任、健全综合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的法制保障和重视受助者的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不断完善当前的救助体系,使弱势群体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筑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将水库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风险降到最低已愈显迫切;可借鉴大中城市的社会保障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突出社区的作用,走水库移民的社区化保障之路。作者运用农村社会保障理论,提出水库农村移民社区化社会保障模式,对其模式设计以及国家在构筑水库农村移民社区保障体系中的责任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住房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对住房保障的认识和建设,而在此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住房保障发展历程和相关建设经验非常必要。二战后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变化历程便充分印证了住房保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并揭示出了住房保障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政府责任偏差和路径依赖的问题。通过对英国住房保障政策制度演变的总结与归纳,可以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以民为本”思想,我国古代历来有政府救助的优良传统,并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政府救助思想。这些思想涉及灾害牧助、特殊救助等方面,并有严格的政府救助管理、监督制度和程序。我国古代政府救助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不足,但在历史上确实为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宁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我国政府救助制度的建立、政府救助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金伟 《理论界》2013,(9):11-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国家、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总体性社会"。在"总体性社会"结构背景下,社会建设依附在国家政权体系下,以政府为主体,依靠政治动员的力量,服务于政治目标。国家依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与计划体制,控制了一切社会资源,整个社会结构封闭、凝滞。这种社会建设模式虽然有利于国家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在短时间内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整合的目标,但其形成的一系列僵化体制对今后我国社会建设的推进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毕天云 《学术探索》2014,(11):77-81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从“普遍一碎片型”转向“普遍一整合型”,实现不同身份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普遍整合的关键环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难度相对较小。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是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实现路径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20.
袁泽民  莫瑞丽 《理论界》2013,(11):54-57
刑释人员能否回归社会关系到公共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研究发现,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遇到许多排斥,这些排斥呈现系统性、隐蔽性、相对性等特点.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的制度性因素,也有微观的家庭及刑释人员自身因素.消除对刑释人员的社会排斥,建立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支持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