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彭德怀同志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一九五九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蒙冤受屈,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罪名。十年内乱期间,彭德怀同志又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直至含冤逝世。《彭德怀自述》(以下简称《自述》)是彭德怀同志在蒙冤中的严正申辩。他不顾加于他的骇人罪名,从容地写下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历史,显示出彭德怀同志光明磊落的胸怀。他的伟大风范将长留于天地间。《自述》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遭到错误批判。1966年“文革”开始后,彭德怀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里,不断接受批判和批斗。因长期的铁窗生活和无情折磨,1973年春,彭德怀患上了直肠癌。铁汉一般的彭德怀终于被林彪、“四人帮”整垮了。他每天很少进食,大便出血,身体完全虚脱。由于癌细胞不断扩散,他疼痛难忍,躺在牢房的木床上,不断地发出痛苦的叫声。  相似文献   

3.
名人轶事     
彭德怀改诗 彭德怀是一位名震中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保卫战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毛泽东即兴重书他在长征途中热情赞扬彭德怀的一首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在这首诗里,毛泽东对彭德怀能征善战的英勇精神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才能,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真实的评价。然而,彭德怀看了这首诗以后,却把“惟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这一改,不仅体现了彭德怀的谦虚精神,而且体现了他的高度的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正气歌》 彭德怀同志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命运是众所周知的。他在这次会上遭到错误批判以后,便悄然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深居北京西郊的吴家花园,过着“闭门思过”的生活。1965年9月恢复工作,毛泽东同志委以西南三线建设付总指挥的重任。临行前,毛泽东同志在同彭德怀同志的淡话中,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甚至表示“也许真理在你那边”,“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诚心诚意的”。他的“问题”应该算是已经结束了吧?孰料1966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的“三不谈”毛泽东同志从小树立了远大志向,到了青年时代,他给自己规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恋爱方面的问题。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天下”。董必武同志的“三种行为”董必武同志非谦逊,他把自己的工作比喻为“三种行为”:当布、跑龙套、敲边鼓。任弼时同志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多,三怕麻烦人。这“三怕”,充分体现了他的高品格和情操。彭德怀同志的“保公三诀”抗美援朝战争期,彭德怀同志曾针对一些随意拿取慰问品的部,提出了严肃批评,并指示管理物资的干部做到: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的“堡垒”被陈赓攻破 生性活泼的陈赓曾经为好几个老战友当“红娘”,而且成功的比率相当高。但是最难攻的“堡垒”大约要数彭德怀了。他严肃有余,个性又强。原先的妻子离他而去,在他心上留下伤痕。 陈赓想到40岁还孑然一身的彭德怀,便跟人念叨:“总不能让彭总当一辈子和尚呀!”许多热心人尝试过失败,便都眼睁睁地望着陈赓,看他如何操作。 陈赓脑子极灵,很快心里就有了谱,安排好“圈套”,就去找彭德怀:“首长,今天下午机关举行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妇女排球比赛,你去看看吧!” “我没时间。”  相似文献   

7.
愿龙  永生 《中华魂》2012,(2):6-11
彭德怀元帅(1898—1974)含冤逝世,迄今已整整37周年。1978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代表党中央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彭德怀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这里刊登的几则故事,从衣食住行的几个侧面,反映了这位元帅朴实的生活作风与高贵的革命品质。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同志长期在西北地区战斗和工作,深谙西北地区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社会背景和风土人情.他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倾注了自己大量心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发展西北地区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实践成果.彭德怀关于西北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反个人崇拜引起毛泽东的警觉,反冒进事件进一步加深了毛泽东对于反个人崇拜的担心和反感。1958年初,毛泽东公开提倡所谓“正确的个人崇拜”,党内高层开始合力为个人崇拜造势。但彭德怀在个人崇拜问题上坚持不跟风。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将批评的矛头直指毛泽东本人,给个人崇拜泼了冷水。毛彭冲突由此引发。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直接导致个人崇拜进一步升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析了彭德怀庐山上书的主要思想动因 :他对“大跃进”谨慎、怀疑的态度为其日后上书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在故乡之行和东欧之行后对“大跃进”严峻形势的深层反思 ,是其上书的主要因素 ;对庐山会议前期纠“左”不彻底的深切担忧和不安 ,是他秉笔直书、直言相谏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初,八路军总部驻在山西省洪洞县的一个村子——马牧村。由于八路军出师以来战绩卓著,所以不断有中外记者前来总部采访。 当时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将军年届40,但仍孑然一身 在西方记者中,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女记者获悉彭德怀这位中国抗日英雄的生活情况后,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并且以西方女性的勇敢坦率和火一般的热情向他表达了衷曲。  相似文献   

12.
正1959年8月,张爱萍等人奉命到庐山参加中央全会,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5日,轮到张爱萍发言,他只说些诸如彭德怀有时骂人、训人之类的话,只字不涉及什么"反党"之类的政治问题。庐山会议结束后,不少人对彭德怀唯恐避之不及,只有  相似文献   

13.
一男儿流血不流泪。五十岁的男人没有泪。但是,年近天命的我,在1998年却一次又一次流泪:为周恩来,为彭德怀,为我们的少奇同志。当接到“纪念彭德怀百年诞辰”征文通知时,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能否写好这篇文章。借来几本关于彭德怀的专著,首先看的是《彭德怀传》(《彭德怀传》编写组编写,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秉烛夜读,思潮翻卷,以一种敬仰、郁愤的心情一气读到彭总逝世:“……彭德怀持续高烧,停止进食,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一次醒过来,要哨兵给他泡一壶湖南茶水,给他买一点西北的白兰瓜。他用力喝下半壶家乡的茶水;西北的…  相似文献   

14.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反个人崇拜引起毛泽东的警觉,反冒进事件进一步加深了毛泽东对于反个人崇拜的担心和反感。1958年初,毛泽东公开提倡所谓"正确的个人崇拜",党内高层开始合力为个人崇拜造势。但彭德怀在个人崇拜问题上坚持不跟风。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将批评的矛头直指毛泽东本人,给个人崇拜泼了冷水。毛彭冲突由此引发。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直接导致个人崇拜进一步升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彭德怀元帅诞生100周年,作为他故乡的理论工作者应该写点东西,以资纪念。为此,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承担了这项组织任务。写什么呢?我们反复地琢磨彭德怀元帅的功业与为人,以及这些功业与为人产生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因而最终选择了脸德怀与毛泽东》、《彭德怀的人格扭力》、《生死皆为民》和《彭德怀与湖南》,作为《布衣元帅彭德怀》丛书的选题。彭德怀是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享有盛誉的元帅。斯大林赞誉他是无才的军事家;毛泽东赞颂他是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人民敬颂他是布衣元帅;诗人歌颂池是真正的人。彭…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孩童的时候,时常听到父辈们议论:"彭德怀打仗厉害着呢!日本鬼子、老蒋和美国佬都怕他。""做官就应该做彭德怀那样的官,敢为老百姓做主……"。1978年开始,已经上大学的我被彭德怀将军传奇般的经历和不怕丢官、敢为民讲话的精神深深吸引。我利用节假日,到一些大学的档案馆与图书馆查阅资料,终于在1980年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草稿《彭大将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彭德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作用,以往的党史论若曾有过种种评价,可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对彭德怀的作用是肯定的;1959年庐山会议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彭德怀被说成是所谓“在民主革命中参加我党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的代表”①,反对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犯逃跑主义错误.丢失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就彭德怀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馈赠     
提到彼得·巴菲特,人们首生介绍他为“股神之子”、世界上最著名的“富二代”。而事实上,他却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音乐的怀抱,是一名音乐人。  相似文献   

19.
如今50多岁的人,大都听说过田家英的名字。因为他是毛泽东的秘书;因为他在“文革”中发布“5.16”通知后的一个星期突然去世;因为他的名字总是和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中国当代的领袖人物紧密相连……田家英的子女们的回忆,使我们对那个时代以及那种追求,有了一番别样的滋味  相似文献   

20.
周燕 《社区》2004,(14):30-33
1949年底,正在指挥解放大西北战斗的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派人去他的老家湖南湘潭彭家围子,将同胞兄弟彭金华、彭荣华烈士的6个遗孤接到北京读书。其中一个刚满20岁的女孩子就是彭德怀大弟弟彭金华烈士的独生女——彭梅魁。在彭德怀被罢官之后,在共和国经历风风雨雨的日子里,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做医务工作的彭梅魁与伯伯彭德怀之间有着一段极不平常的经历,留下了下面这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