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关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的探索,历来少有专文论述。原因是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作活动很少,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比较沉默的时期,这就给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他在这一时期的战斗实践中,从他写的一部分文字中,我们仍然可以摸清他这一阶段的主要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对《黄石公三略》西夏译本中一部分所保留的《三略》古注作了逐一对比,结果证实了西夏本注释多袭引古注,但在文字上又常加以扩充,还在以前未见有注文的正文后新加注释,这使得注文的篇幅较之古注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3.
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八九一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甲骨文之后,古文字学家开始对埋没数千年的殷、周古文字进行研究整理,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甲骨学。从此,有了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和甲骨文书法家。然而,距今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西夏王朝国书西夏文字及其书法艺术,却几于无人问津,这大概是因为它的历史文献大量失传的缘故吧。但是,西夏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振兴中华,繁荣祖国文化艺术的今天,西夏文字的书法艺术实有研究之必要。笔者近年有幸接触到大量的西夏原始文献资料,深为西夏文字在书法方面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西戎传》的关系余太山本文旨在说明《后汉书·西域传》所传有一部分摘自《魏略·西戎传》。确认这一点不仅有助于这部分文字的厘定,亦有助于这部分材料的诠释。(一)《后汉书·西城传》序称:"班固记诸国风土人俗,皆已详备'前书'。今撰...  相似文献   

5.
关于回回民族的来源,大部分专家已考定,一部分来源于侨居中国的波斯、阿拉伯商人;一部分来源于成吉思汗西征时被迫东迁的中亚细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们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在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人民长期相处的过程中而形成为一个民族。但这个民族在语言文字上,除保留了一小部分汉语所没有的语汇外,基本上使用的是汉语言、文字。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源于外来人的回回民族没有保持自己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对《黄石公三略》西夏译本中一部分注释的来源进行了考察,将其与盛唐的《长短经》中所保留的《三略》古注作了逐一对比,结果证实了西夏本注释多袭引古注,但在文字上又常加以扩充,还在以前未见有注文的正文后新加注释,这使得注文的篇幅较之古注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李蕊 《学术探索》2012,(11):134-137
汉语和日语中有不少同形词。这些汉日同形词中有一部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字传入日本时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化时,使用汉字造出来的新译词,而后又被引入汉语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制造出来的新译词,被日语吸收过去的。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的联系尤为紧密,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日汉同形词的词义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11世纪初至13世纪,曾经出现过雄踞中国西北部,即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以及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地区的西夏(唐古特)国.西夏国内通用语是西夏语,随之也创制了西夏文字.  相似文献   

9.
异构是汉字中一种很重要的文字现象.在睡虎地秦简中,大部分的字形结构都比较稳定,具有异构关系的单字数量不多,这表明文字的使用在战国末期秦系文字中已趋于成熟和规整;部分汉字兼具古文字的特点,存在构件的相对位置不稳定、构件的通用和混同等现象,这显示该文字处于古今文字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0.
吴大激是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其在战国文字诸如先秦货币文字、古玺文字、古陶文字研究方面都颇有建树.对<说文>的古文时代提出新看法,并率先提出了"战国文字"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东乡族习俗     
东乡族人口为二十七万九千三百多人,绝大多数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其中东乡族自治县最为集中,有十三万五千多人,其余散居在临夏州各县。兰州市、定西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也散居一部分。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的词汇中,有不少突厥沿,阿拉伯、波斯语借词,汉语借词在东乡语言中也占相当一部分。东乡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早以来就是使用汉文的。  相似文献   

12.
"读"通常带"文字或文字作品"宾语,但是有时也可以带"非文字类"宾语.本文尝试用"构式语法"理论解释这一语言现象,并探讨"读宾"这一格式产生格式意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秦文字远绍两周文字,这已是古文字学界公认的事实,春秋后期,东方诸国的文字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形成所谓“六国文字”,秦国久据宗周旧地,文化深受其影响,因此秦文字远不如六国文字那么奇谲难识。然而秦文字之中也有少数形体殊异者,辩析其与标准秦篆的异同,对研究周秦系统的文字也许不无小补。本文试举五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汉字、彝文、东巴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属于自源文字,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征。通过对这3种文字起源神话的共性和个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揭示不同民族的先民在原始思维上的某些共同特点,更为客观而科学地认识这3种文字各自的起源问题,而且还可以为普通文字学意义上的自源文字的发生学理论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各级政府就一向十分重视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少数民族的出版事业,明确指出,在多民族地区“要把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工作放在首位”,“以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作为主”和“把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工作放在首位”。两种提法的内函是完全一致的。由于这一方针得到了正确贯彻,因此,我国解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的发展是很快的。“以民文为主”或者“以民族文字为主”,这是一个简略的提法,它的全面提法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多民族地区。发展出版事业要以少数民族文字为主”。它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不同的文字根据发生学标准可分为两大类:自源文字与借源文字,前者是指由符号的形体或体系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后者是指借用或参照其他符号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我们从自源和借源两方面入手来对文字发展进行考察,看看有没有“由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这一文字发展的基本要律。  相似文献   

17.
尝试从中西文字的理据性差异入手,分析中文文字在形义理据及视觉的形义认知感受方面较之西方拼音文字所具有的优势和魅力,并尝试通过文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如何通过文字的形义视觉认知感受进行诗意的语言呈现。这将有助于对语言及文字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为更深层次的跨语言的翻译与沟通研究开拓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契丹人乘唐末之乱建立契丹王朝之后,出于民族感情和为了适应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需要曾先后创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即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这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自行创制文字的先声,对于后来西夏文字、女真文字、蒙古文字和满洲文字的产生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荣翼 《中州学刊》2013,(1):167-171
图像话语虽然以图像作为表达意思的中心,但它并不排斥文字。与文字话语相似,图像话语在表达中也具有语法,这一语法体现在图像信息表达上的规定性和逻辑性。与文字修辞相似,图像话语也具有修辞特点,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隐喻方式表达出来的,把握这种特点有助于理解图像的含义。图像文化对文字文化构成了巨大冲击,从作家创作、作品发行到读者阅读、批评家的阐释发挥,图像文化都在产生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互文与创造: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是文字和影像这两种不同的表意媒介在艺术形式上最根本的结合点,是文字语言和视觉语言最具渗透性的特征。但因媒介的本体特征不同,文字叙事和图像叙事在互通之中有差异,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的转换,不是叙事方式和内容的简单移植,而是一种具有互文性的创造与对话。对叙事媒介的转换和比较研究有助于丰富文字和影像各自的叙事分析和叙事学研究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