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施创新教育 ,教师必须首先要成为具有实践精神、批判精神、探索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用不同层次的科研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 ,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分析判断锐度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生个性塑造与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 ,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个性因素是最核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特点和效果 ,高创造力者与低创造力者具有显著的个性差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个性入手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结合人才培养实践提出改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巨大任务。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设计竞赛为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大学生重要赛事之一。根据安徽理工大学组队参赛的情况,结合作者指导学生参赛的体会,阐述了设计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责任心等综合素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从激励机制、创新基地、团队建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作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突出特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要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军,就必须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要在如下基本点下足功夫: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尊重与发挥学生的创新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依托科技创新活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通过分析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难点,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基础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教师与教学环境的影响,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着力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品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着重分析了理工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障碍,提出从改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制度创新和营造创新能力教育的良好环境入手,彻底消除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障碍,以加强理工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理工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