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战略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刘肇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有4.4亿人,其中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上的劳动力约有1.1亿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3亿人,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人”①。大量的而且正在继续增多的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4亿多人。除务农者外,乡镇企业吸收了1.2亿人左右,剩余劳动力有近1.2亿人,据有关权威部门九十年代初的预测,到2000年则增加到2亿人以上。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自/、十年代以来一直困扰着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至今未找到一个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就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一、正确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首先要澄清三个模糊认识,转变三个观念,排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障碍。如何看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无论是政府有关…  相似文献   

3.
聂正彦  杨角 《晋阳学刊》2013,(2):137-140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1995-2009年甘肃省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相关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到来,农业发展正在走资本替代劳动的道路;短期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在长期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会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工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分布及剩余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有4.4亿人。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分析预测,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大关,其中农村人口约10亿,15—59岁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6.6亿,实际劳动供给人口约为5.9亿。从劳动力需求看,种植业劳动力需求量约为1.6亿,林、牧、副、渔约需0.8亿,共计2.4亿。也就是说到2000年农村将有3.5亿人的劳动力需要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即使按1978—1988年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每年800万人估计,到2000年时农村中仍将有近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试探“民工潮”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谢圣赞目前我国衣村总劳动力为4.5亿人,按现有的生产能力,其中1.5亿左右被农、林、牧、渔业吸收,9000多万被乡镇企业消化,剩余的2亿左右农村劳动力时刻都处在转移流动中。这股庞大的流动大军不仅对流入地(主要是大中城...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机理与转移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社会科学》2004,(7):13-17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本质上有所区别 ,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 ,两者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者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进行内部消化 ,绝对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重点在城乡“中间带”。  相似文献   

7.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出台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三农”问题,都在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有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发展县域、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逐步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初具雏形,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三农问题”透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三农问题” ,加快城镇化进程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目的 ,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优化城乡人口布局 ,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数据一:据国家计委的分析和预测:“九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年新增劳动力水平为1246万人,1999—2001年估计每年有692万人,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有1.32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随着黑龙江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成为全省农村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 ,在黑龙江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过程中 ,却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对黑龙江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问题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目前 ,我国农村实际人口占总人口的近 70 % ,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为 6亿多 ,而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 ,我国农业只需 1.5亿劳动力。除去外出打工的民工约 1亿以及乡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了约 1.5亿外 ,实际剩余劳动力约 2 .1亿。认真分析和认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和现状 ,对于我们制定多管齐下的解决途径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 ,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能够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就业门路,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它还作为现代农业和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枢纽,通过产品加工促进工业化,间接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交易机制促进市场化,间接驱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从而保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和有效性.据估算,1996-20016年农业产业化年均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740.93万人,约占同一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规模的11.32%.  相似文献   

13.
当前使用最多的词汇当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着墨最多的不是如画的憧憬,而是沉甸甸的“重点”、“难点”甚至是“疑点”。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中国有近九亿农村人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当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市化已被世界经济发展证明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路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党的16大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农村征地、农民安置补偿等制度严重滞后,从而使这一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突出。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国已有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但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部门的乡镇工业。这本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是难避免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则是值得注意的。我认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比较多的转移到农村第三产业。 <一>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和艰巨的。我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农业劳动力近3.5亿,现有耕地14.5亿亩,劳均耕地约4.3亩。据农牧渔业部的预测,在农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方面可以从农业内部解决,政府应大力投资于农业领域的公共基础建设,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依靠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另一方面,应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中,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认为是造成“三农问题”的罪魁祸首,而且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现代部门。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就会对城镇就业产生冲击,因此,这种转移并不是无条件的。在农村劳动力迁移率的简单模型中可见它对城镇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争先恐后地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谋求职业,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尤其是每年春节前后,大批民工滚滚而来,致使全国铁路干线列车严重超员,大中城市车站旅客爆满,形成了难以遏制的“民工潮”。进入90年代后,民工潮规模急剧扩大,势头有增无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汇成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远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博达 《理论界》2007,(11):33-34
农村职业教育既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也要为农村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应把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作为远程职业教育的重点,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