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侠世界自然是一个独立自足且又千奇百态的艺术天地。尤其新派武侠小说,作为“成年人的童话”,更多虚拟幻想色彩,又讲究通情达理,成为对世相与人情的一种象征,事实上武侠也是文人写,是文人便跳不出文化环境这个圈子。对于金庸,这一点则显得格外突出。他的文化观念,几乎构成了自己武侠小说的本体论,自觉置武侠小说于文化环境之中,而武侠的功夫又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意味,侠非侠,武非武,武中有文但武又在文中。我们认为这正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韩云波:“大侠之梦”的理论重构与文化解读──读韩云波的《中国侠文化系列丛书》袁黄在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中,有一种独特的"大侠之梦"。在远古时代的战国与两汉,出现了侠的狂潮,其后,每隔一段时间,便都有侠的各种衍生形式异军突起。作为快的历史形态的映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武侠小说的创作再创高峰,并且出现了以现代都市为故事发生背景和以现代人为主角的都市武侠小说。然而,都市武侠小说与现代法治社会和侠文化的积极精神相冲突,扩大了侠文化的负面影响,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游侠的文化精神和武侠小说的写意美。都市武侠小说始终没有成为武侠小说的新旗帜,大部分武侠小说作者仍然将古代或虚拟时代作为...  相似文献   

4.
道教在唐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其丰富的宗教幻想被运用到侠义小说中,使唐代武侠小说产生了新的质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道教对唐代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的建构意义重大,唐女侠人格结构、思想性格、精神价值观、行侠方式等无一不深受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作者从佛家的悲天悯人精神出发解读人性,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诠释侠武的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刍议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一方面兼收并蓄,集前代女侠形象之大成;另一方面又大胆地开拓与创新,体现出超越前代的创新性,是继唐传奇系列女侠形象之后文学殿堂中的又一奇葩。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的行侠主题大力拓展、行侠手段大大丰富、女性特征真正坐实、精神内涵伦理化等特征,在武侠小说史上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对现当代武侠小说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渴望与超越——中国仙话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话是以描写仙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学作品,是中国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一种特殊产物。仙话晚出于神话,最初由神话发展演变而来。但仙话之所以能在中国神话的母体中诞生,中国神话之所以走向仙话化,归根到底是由上古时代中国生命意识觉醒的独特道路和导向所决定的。早在被西方学者称之为“轴心时代”即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相当于中  相似文献   

8.
唐前志怪小说中的人仙恋故事主要以仙女凡男类为主,其又可分为人仙相遇型和仙女降临型两种。人仙相遇型多侧重情感欢愉;仙女降临型则带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其与六朝上清派的存思降真传道之法联系密切。受道教文化影响,志怪小说人仙恋故事中存在世俗化与神圣化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道教人仙恋故事源自世俗又归于世俗的发展道路决定的,其随着道教对女仙的崇尚与改造而产生,最终又随着道教的世俗化而消解。  相似文献   

9.
侠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早有,随时代发展又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时期,梁朝偏安南方一隅,其文人咏侠诗不仅反映出独特的时代风貌及前代文学影响,也体现出文人独特的心态及文风。文章从梁代文人咏侠诗的审美现象--诗中豪气、地理及季节特点、侠的佩带物及表现的知遇情结,仍可找出诗中深藏的文化根源,及梁代文人咏侠诗得以呈现别具一格的审美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武侠小说叙事时空主要以明确、虚拟和淡化历史朝代三种方式指向中国古代社会之“历史”。在这一时空前提下,小说家又主要采取借用和架空两种方式想象重现或“改变”历史生活,既塑造“侠”的形象,又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揭示历史与文明进程的规律和意义。这可概括为武侠小说的历史性类型特征。中国古代社会“侠”的丰富存在和文化传统,是武侠小说的历史前提和文化前提,作为英雄之“侠”的形象塑造、玄妙神奇之“武”的渲染、传奇江湖描绘的要求是武侠小说的文体前提,它们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历史时空成为武侠小说具备本土性、文化性、想象性、合理性、可信性存在的必要时空。武侠小说虽然不是历史小说,但历史性是武侠小说这一中国传统小说类型的根本属性。历史性之于武侠小说,可以产生现实的超越性、感受的真实性、内容的深广性以及侠的形象塑造的丰满性等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侠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集作者十余年中国武侠文化研究成果之所成,运用主题学原理,从文学母题的文化内蕴贯通流变角度,将侠文化与民俗、文学主题相结合,分析了二十余种卓有意趣的武侠文学范式,探讨了侠文学及其慕侠习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精神在民俗传统中的流变、道教仙话、女性观念、饮食文化、武侠文化、江湖侠盗伦理等武侠崇拜民俗的双向、多向互动关系。对”侠”这一特殊人群的行为方式、心态及其亚文化观念等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梳理,将文学主题研究延伸到江湖…  相似文献   

12.
从拯救模式、性别立场、武打元素、行侠方式四个方面对武侠小说进行解读,重点探讨类型叙事与现代精神的冲突及其解决方案,可以认为武侠小说的拯救叙事模式是正当合理的,而其在性别立场、武打元素、行侠方式等方面存在深层问题,不过随着武侠小说作家观念的更新,武侠小说文本是可以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时代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武功有四重境界:第一境界,无招无势,乱打一通;第二境界,有招无势,花拳绣腿;第三境界,有招有势,大侠级别;第四境界,重回无招无势,似乎忘记自己会武功,却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侠文化流变试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侠文化迄今为止经历了神话原型、历史实存与文人“幻设”三个发展阶段,伴随着与各时代历史特点相适应之复杂演变。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了“侠性”的三大“板块”。本文对侠文化所作的脉络整理与内蕴探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地了解这一“中国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5.
宗教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应对西方科技的挑战?陈撄宁先生调适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将道教的神仙养生术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仙学体系,认为仙学与科学相近,并援科学以改造仙学,弘扬道教的神仙养生之术.这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为挽救道教而采取的迂回战术,既坚持传统的仙道学说,又把科学融入仙学.这也是道教神仙学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6.
由武侠小说转向武侠文化研究,应重回武侠研究原点,探求“基本叙事语法”,其中存在着一个 以“大武侠”与“全媒体”为特征的武侠结构,这一结构发源于华夏神话,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是其演 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侠客是“侠”、“武”、“义”三位一体的“调节者”,武侠文化的基本叙事语法就是“义”的 实践,包括四个核心的原型,在四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将华夏神话、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武侠结构连 接起来,它们分别是:厨会、五行、内丹与仙女下凡。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着眼于时代和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侠文化作以阶级的分析,指出武侠小说对下层民众的不良影响及其危害性,对其思想倾向进行了批判和否定,但他对武侠小说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成就也有所肯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瞿秋白的侠文化批评话语有着历史的合理性与积极的时代意义,而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特殊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道教自身的发展,元代道教审美文化呈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雅,对于时代审美文化乃至于对道教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道教审美文化之雅,体现为庙堂之上忧国忧民道义之高雅、馆阁间文人相呼应的形式之文雅以及处江湖之远的隐士道人心态之清雅,反映了元代道教独特的时代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格的黄帝指的是真实存在的具有人的品性的黄帝,属于这个系统的黄帝的形象有远古圣王、华夏始祖、人文初祖等.此外黄帝还具有皇天上帝、太阳神、五方帝之中央帝、道教神仙等神格形象.人格的黄帝与神格的黄帝常常会联袂登场,令人人神难辨,故而出现了黄帝原本是神,后来由于"神话历史化"的缘故而被人格化的观点.其实无论黄帝的形象如何多元,如何复杂,其本质仍然是人不是神.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的部族首领,由于他功绩卓著,声名显赫,加之后人不断的附丽和艺增,便成了人文初祖和远古帝王,成了文化英雄和华夏始祖,经过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以及汉代的造仙运动,又成为皇天上帝和道教神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轩辕黄帝的形象,实际上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是人格的黄帝与神格的黄帝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回忆     
教育类的,我喜欢读张文质先生的《唇舌的授权》等系列作品;散文类的,则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著述;杂类,无比喜欢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舒婷,我读大学时代很多人为她发疯”,我想起当时与她齐名的北岛、顾城,他们的诗也很有深度,我们也为之疯狂。说起小人书,我也有美好的回忆,记得蓝色画框封面的《三国演义》四十多本是每集必看的,就像现在准时收看央视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一样,我想现在的三国志游戏那么盛行,这都是名著的力量吧!林长生先生说曾在1996年8月16日把《射雕三部曲之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