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求》2017,(4)
硅谷是世界公认的全球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文章在分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组织结构和硅谷科技创新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从集聚创新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引擎企业、激发大学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构建创新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广州借鉴硅谷科技创新经验,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探求》2017,(1)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是广州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促进创新增长目标的重要发展布局,而创新网络结构治理能力则是衡量一个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硅谷之所以能够持续地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创新网络结构治理能力,包括以信息技术产业、斯坦福大学、风险投资和新股首发为节点形成的各个层面创新网络。这些网络在政府与大学、大学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科技成果与企业家、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实现互动,生成了开放的、面向全球的创新创业文化。这种创新网络结构治理方法表明,并不是说单个创新要素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应该结合特定的城市或区域实际,选择适当的创新要素节点构织起适合自身的创新网络。为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广州借鉴硅谷经验,不能通过鉴别个别创新要素加以模仿,而应从科技产业节点选择、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等方面强化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总部金融作为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区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北京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北京尽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当前,进一步增强北京总部金融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拓展和提升北京总部金融的创新功能,使其更好地满足首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北京总部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地级市为单位,以专利授予量作为区域创新的代理变量,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2001-2008年浙江省的区域创新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与产业集聚对浙江区域创新存在显著影响,地区多样化集聚比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区域创新,知识空间溢出现象较为显著并对区域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R&D人员投入和FDI对区域创新并无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浙江区域创新的四个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聚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杏珍  唐勇 《学术交流》2003,(10):58-63
在现阶段,对企业集聚问题的研究因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理性人"行为的产生取决于净收益的大小,这对于企业集聚行为的产生具有同样的意义。事实上,一个选择"集聚"的企业,主要考虑的是集聚的净收益。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明确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促进企业集聚行为的实现,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传统的创新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与国家创新政策相比,区域创新政策更加灵活,更适合依据区域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因而更适于应对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日本正由更多依赖国家创新,向依靠区域创新和构建创新体系转变。日本通过完善包括知识集聚示范区在内的区域创新模式、政策工具,以及合理分配在多重治理结构下区域创新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实现了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缩小了与全球技术创新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促进了日本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向世界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兼具国际展会、公共产品和政策宣示三重含义。通过对前三届(2018—2020年)进博会的追踪研究发现,它的内外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作为国际平台,进博会对内有助于促进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方案,进博会对外有助于扩大全球总需求、推动包容性全球化、引领国际经贸发展潮流,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未来,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全球视野,着力强化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建立放大进博会内外溢出效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跨国公司人才溢出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区域人才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本土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引进跨国公司人才的这种显性方式,也可以通过隐性的项目合作等方式来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知识溢出是指区域内部经济主体之间通过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学习方式,促进技术劣势一方的技术创新绩效以达到外部规模经济的一种运行机制。按照知识溢出主体的意识状态,知识溢出可分为主动知识溢出与被动知识溢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具有如下特征:从知识优势企业与知识接受企业的关系来看,单边知识溢出提高了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主动知识溢出具有个体最优选择特征;被动知识溢出具有不可控性与集体效率;知识溢出具有网络多维度和稳定性与普遍性特征。知识溢出效应可能会促进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但也可能产生与产权保护机制冲突的潜在风险。因此,从理论上,高技术产业集群必须设计一个知识溢出与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从实践上,应该培育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17,(1)
在广州举全市之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创新"三大枢纽之际,位于国际航空枢纽腹地的花都区,应立足区位优势,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核心区。本文重点分析了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核心区的区位、交通、产业、生态、政策和平台优势,提出了花都区应以"航空枢纽+高端产业"打造枢纽网络大格局、以"航空枢纽+大综合交通"推动枢纽型经济大发展、以"航空枢纽+城市功能提升"建设休闲旅游绿港,形成区域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化受阻的同时,国际产业链的高度关联持续激发全球跨区域合作的加速发展。跨区域合作兼顾区域内关联的紧密性和区域外效能的专注性,能够以良好的合作成效激发区域内的相互依存,推动区域内合作溢出乃至一体化。东北亚地区在中日韩俄等区域强国的共同推动下,通过跨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建立北极海洋通道,并以"中日韩俄+X"的模式不断引导区域内外其他国家一同参与相关合作,可最大限度弱化区域内久已存在的冲突与矛盾,并能够不断强化本地区内国家的合作认同和相互依存,为本地区在全球经贸格局转换中争取有利经贸通商条件、提升区域整体经贸竞争能力的同时,逐渐推动实现区域内一体化合作。  相似文献   

12.
《探求》2016,(5)
在对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经济学角度对重点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态势进行判断,进而提出以政府管治取代政府管理、建构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凸显文化旅游主题、优化文化创新集聚空间、积极开展区域分工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扎根基层等促进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企业转移出现新趋势,国内区域之间争夺国际资本的竞争也愈益明显。广州利用外资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欲保持广州外向型经济的竞争优势,应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新局面,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健全招商网络,发展总部经济,实施大企业、大产业的集聚,开拓中小企业对外合作领域,建立有效的招商引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黎振强 《创新》2013,(3):10-15
创新具有本地化特征。早期的经济理论中,熊彼特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传统的集聚理论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企业在有限的地理空间集聚的原因,但关于创新的局域性问题,相关研究尚少。新产业地理理论认为社会关系、根植性和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集聚创新的原因。现代演化经济学在不确定性、路径依赖等概念下探讨了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区域创新体系强调企业和其他机构的相互联系、交互行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跨国企业获取技术、资源、信息和市场的重要途径,并通过边际产业转移、进出口贸易创造、逆向技术溢出以及市场竞争效应促进母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VC)。基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和绩效特征,利用前后向产业关联GVC参与度指数对出口与产出数据中的国外增加值进行测算,刻画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研究发现,中国OFDI存在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企业OFDI的GVC攀升效应没有充分显现,GVC分工相对地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依靠原始创新掌控全球价值链,加快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安全自主的国际循环新格局,加快完善制度型开放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李三虎 《探求》2009,(1):28-37
中国30年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源于执政党意识形态转换与技术经验积累的实践过程,并逐步接近于一种民族技术自治、创新人才激励、技术创新扩散和产业优势培育整体推进的"四重奏"模式:在技术全球化背景下,借助国家或政府投资创新系统和重大专项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追求识别、利用和管理跨国创新,不断积累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形成自主产权的技术和品牌,在区域创新竞争与合作网络平台上,推动国内企业发挥商业性研究开发与产业性研究开发的互动作用,逐步、有效地将我国既有的智力或知识资源变成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进阶水平,进入全球高端产业链条中,取得长远竞争优势,在相应权力治理与制度安排下,以自主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影响技术全球化方向。这表明该模式并不能在意识形态意义上被简单概括为(新)技术民族主义或(新)技术全球主义,而只能在技术经济实践意义上被看作一种融技术全球本土化与技术本土全球化为一体的民族—国家时空行动。  相似文献   

17.
京港地区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跨国公司(MNC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地区总部(RHQs,Regional Headquarters)聚集所涉及到的经济学相关理论,学界及实业界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并不充分。在国际经济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此作深入研究有助于从事经济实践的人们“知己知彼”,从而更好地理解MNCs与RHQs的操作行为和战略意图。本文对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初步综述,对香港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的经验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进入方面存在的差距,指出:当前北京加速建设“四个中心”,大力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虚心学习其他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切实把握总部经济的实质内涵,制定长远视角的整体战略目标,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集聚北京。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3):14-18
长期以来,外资和外贸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拓展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加深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经济新常态下,外资和外贸互动发展面临一些瓶颈,表现在外资推动外贸作用减弱、吸引外资竞争加剧、本土企业与外资互动不足、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有限、外资分布不均导致外贸发展失衡、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倾向日渐明显、重视引资数量不能兼顾引资质量等七个方面。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理应注重利用外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曹群 《学术交流》2012,(7):110-113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虽然近年来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产业链的整合能力较弱,企业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大量投入资金和人力,创新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实现黑龙江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规划目标,实现黑龙江省跨越式发展,应依托产业集群优势,结合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具体创新策略包括:在网络化程度方面,建设完善的产业链网络、构建高效的支撑网络和培育基于信任的产业集群文化;在知识溢出方面,转变企业知识溢出的观念、拓宽知识溢出渠道;在企业知识整合能力方面,加强研发投入及管理、培养研发团队和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枢纽性城市,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国首都政务服务保障要求有所提高,首都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带来新手段,但北京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大国首都外交外事活动日益活跃,重量级国际组织及其总部数量少仍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短板;科技革命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但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仍然不足。为此,在全球化语境下,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当以首善标准提供大国首都政务保障,围绕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升级,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服务大国外交,瞄准国际前沿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