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7):17-21
十九大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转化。我们既要精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了解人民需求所发生的变化,了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在;又要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它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必须坚持以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谋划推动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24-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主要矛盾,研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改革发展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群众通过现实的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深入研究甘肃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问题,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再认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再认识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党)执政基础问题、 共产党(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 共产党执政目标(奋斗目标)问题的再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再认识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再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遵循"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再认识的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的深化就是深化对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要充分认识社会基本矛盾不会变化而社会主要矛盾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9):16-22
政绩观具有鲜明的时空流变性与时代特色。作为新时代的精神引领与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绩观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和实践根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中等或准发达"向"发达"的过渡,是"新时代"的明显标签。适应、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的理论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现实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政绩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具体体现;政绩取向——社会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的本质规定;政绩工具——社会主要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政绩标尺——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主体的切身考量。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7,(6)
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生活、生活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概念,我们要从片面强调"物质"和抽象"人"的视角转到注重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视上来。要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正确结论,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坚实的理论依据,更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弄清需要、了解发展、认清矛盾,才能全局性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变"与"不变",抓住历史决胜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欣广 《创新》2018,(2):1-10
民生论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遗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新社会的"制度承诺",而"民生主义"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民生论体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专题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展,以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为民生论的理论基石,由此引领民生优先战略,体现了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实践性在增强.民生论从拓展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有利视角、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劳动与财富、体现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等方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亦表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新进程中的新起点、新坐标、新工程、新事业和新思想。从新时代的逻辑起点、内涵意蕴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可洞察新时代的产生、途径、意义、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重大意义。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这个"新时代",仍是当前理论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1):10-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喜红  张昕 《学习与探索》2023,(11):1-8+175
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重要方略,也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科学把握共享发展的时代要求、厘清共享发展的实践原则、拓展共享发展的推进路径,对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共享发展要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平正义为着力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时代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遵循、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指引以及普遍受益与合理差别的有机统一,以增强社会流动性、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作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4):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理论指导,以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时空方位为基点的科学判断。从纵向的历史继承性与发展性、横向的时代共通性与民族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入解析"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是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前提与逻辑起点。"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系统化、塑型化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质变阶段;"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格局的开拓阶段;"新时代"是全球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趋势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个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儒家孝道作为一种伦理价值观念传承至今,已经成为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对当今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与家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红生 《探求》2018,(1):19-26
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存在"基本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综合动力论"等三种一脉相承的理论形态。"综合动力论"作为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再生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关联,是对已有的"基本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的扬弃。解决当今主要矛盾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方面综合考虑,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云婷  方世南 《创新》2021,15(5):12-21
风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语境和必然常态,战略风险则是影响战略发展全局的风险,集中表现在现代社会内在逻辑的运行对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风险和造成的冲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在防范战略风险上形成了凸显战略风险的严峻性、注重战略风险的辩证性、明晰战略风险的隐蔽性、确保制度体系的完善性等四个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体现了其谋"势"眼光.为助力当代中国安全发展,要坚持人民主体性的实践路向,以坚定的自我革命精神牢固树立共产党人价值观;坚持战略学理性的实践路向,以强大的改革魄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战略主动性的实践路向,以战略和战术的统一打好防范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二五"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然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中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个全面"立足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协调推进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三次历史性的飞跃,这三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划分这三次不同的历史性飞跃,主要依据的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它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是新时代我们党对"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历史"、共产党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富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需求在升级、分配不平衡、生产不充分。这对新时代党的执政资源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面对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政党必须提升执政资源的聚合性,这对"党的领导"提出更高要求;二是面对多元社会阶层分配不平衡,政党必须提升执政资源的有效性,这对"党的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三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充分,政党必须提升执政资源的驱动性,这对"党的执政"提出更高要求。聚焦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优化执政资源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优化执政资源,在人民立场中优化执政资源,在深化改革中优化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20.
海洋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海洋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海洋战略决定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兴衰成败。1949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从以"生存"为底线的海洋认知,到以"发展"为基调的海洋政策,再到以"强国"为战略目标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内涵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国正处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既有良好环境和基础,也有风险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