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树灾后重建在区域稳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宗教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变迁的堕距性、文化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再造、文化重构与发展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建设,是构建玉树灾后文化关系和谐有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民族地区社会重建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玉树灾后民族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7月中旬的玉树,美如仙境、清凉宜人。在全国人民努力追寻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值玉树灾后重建决战收官之际,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玉树,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活动期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为玉树人民精心准备了一场包括戏剧、音乐、曲艺、书画、摄影等门类的文化盛宴。全团成员还专门参观了玉树震后重建的禅古新村,向部分家  相似文献   

3.
还格吉 《民族学刊》2012,3(5):84-87,96
本文通过爬梳帝师日巴及其门徒的主要事迹,阐述了在囊谦王室的大力支持下,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境内一度成为诸派之尊,并由此传播于世.但是,白利王的焚寺事件,使该派在玉树乃至其它藏区的发展势头渐显缓慢,从此在囊谦王室的政教关系层面,开始了与珠巴噶举派轮回更替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4.
青海玉树州经济贫困,但资源富足,特别是其藏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十足的魅力。地震灾害给玉树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灾后重建则要十分关注物质文化重建及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这种重建要在解决面临的现实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保护置于宏观的经济发展中予以考虑,要重新考量旅游业和畜牧业在地区发展、生态平衡、文化保护这些目标中应有的位置,在灾后重建中特别突出二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迪 《中国民族》2015,(12):55-57
记者:今年4月,"玉树文化旅游宣传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博大丰厚的藏民族文化,已然成为玉树一张最为亮丽的名片。那么,玉树州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还格吉 《民族学刊》2011,2(4):18-24,92
口传文献,系民间文化的活宝库、活化石,更是活着的历史记忆,对民族学和语言学为首的学科研究具有无法代替的历史和现实价值。"4·14"地震给玉树口传文献及传承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从以往玉树民间文学、民间歌舞、英雄史诗三个方面的整理研究加以综述的同时,也对灾后重建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申报名录,争取项目经费,有效保护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清至民国初年的有关文献,对玉树藏族部落的记载较为零乱,而且在记载中有较大的差别.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及民族学方面的理论,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及这一期间玉树藏族部落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的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增值性,成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井具备了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资本的潜质.本文从差异性消费入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萨迦派从宋末明初就传入青海,如今青海省境内的萨迦派寺院主要分布在玉树州东部地区。本文对玉树地区最大的萨迦派寺院结古寺,进行历史沿革、活佛系统及法会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地区的藏语语音。据当地人语感,这一地区的藏话东通玉树州结古一带,南通玉树州囊谦和西藏自治区的丁青、巴青和索县一带。这里简称为玉树话。 研究目的有二:一是探寻玉树话的语音特点,并进而分析它在藏语方言中的位置。玉树州北接果洛藏族自治州,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南邻西藏自治区,处于安多、康、卫藏三大方言区的接壤交错地带。《藏语简志》将玉树话划入康方言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