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没有弄清楚的西夏字义进行了补识。补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纂要》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没有弄清楚的西夏字义进行了补识。补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纂要》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查阅西夏字书韵书《文海》《音同》《义同》《番汉合时掌中珠》《五音切韵》和《中国藏西夏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日本藏西夏文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的部分文献以及聂历山的《西夏语词典》,发现了95个西夏文字没有被名家的字典收录。这批西夏文字的发现,增加了西夏语言文字的品种和内容,对研究解读西夏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西夏字音进行了补证。订补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等西夏人当时以西夏文编写的韵书、字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海》《同音文海合编》所提供的反切拟音资料为基准,用《番汉合时掌中珠》作为辅助佐证材料,对番文辞书《同音》丁种本、写本韵书《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韵图中的799个重唇音字与汉语作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利用已有材料对佚失的番语重唇音平、上声字的音值进行构拟。  相似文献   

6.
《五音通韵》是清代前期的一部配有较完善韵图的等韵著作。它不但具有很高的音韵学史、语音史价值,而且书中的引证材料相当丰富,文献方面的价值也很值得期待。《中原雅音》是一部记录北方时音的韵书,虽晚出于《中原音韵》,却关系密切,是研究近代汉语语音史的宝贵材料,惜乎此书失传已久。《五音通韵》共载录21条《中原雅音》材料:既有音切,也有释义,可以确证《中原雅音》一书的存在,能够成为我们深入探讨《中原雅音》的宝贵依据。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通常将《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归于《集韵》定稿时的修改。考察《礼部韵略》《广韵》《集韵》三书各异的反切、小韵次序,可以发现,《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有些是《集韵》定稿时所做的改动,有些则体现了《礼部韵略》成书后重加调整的成绩。稽考相关史实,推断《礼部韵略》与《集韵》各异的某些内容,可能主要是王洙和嘉祐年间修校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切韵指南》是汉语等韵学史上著名的五大韵图之一,是研究等韵学和近代语音史的重要史料。《切韵指南》的依据是元刊本《五音集韵》。通过分析《切韵指南》的列字和空圈,可以校正《切韵指南》的讹误。空圈是韵图的重要内容,向为研究者忽略。从《切韵指南》的“○”中也能看出语音的变化来。  相似文献   

9.
辽金两代,特别是金代,语言文字之学令人瞩目。出现了荆璞、王与秘、韩孝彦、韩道昭、张道忠、王文郁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产生了《篇海》、《五音篇》、《四声篇海》、《五音集韵》、《改并五音集韵》、《切韵指玄论注》、《切韵满庭芳》、《切韵指迷颂》、《切韵澄鉴图》《四声等子》、《新刊韵略》等优秀著作。金代语言学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金王朝入主中原不过百余年,金代学者对汉语、汉字的研究与南宋比毫无逊色。过去讲语言史的论著忽视忽略辽、金两代,似不公允。本文拟就流传下来的四部著作作梗概的研究介绍,以期引起治汉语史和辽、金史的同志的兴趣,大家携手,发扬光大祖国十至十三世纪的北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韵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起源阶段,最早的韵书应该是山东任城吕静的《韵集》,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韵书《切韵》,颜之推、萧该等山东人对其成书起了关键的作用;2.归并韵部编纂韵略阶段,得风气之先的仍然是山东籍学人;3.等韵学阶段,等韵学导源于经咒对译,创建梵汉对音体系的三人中唯一的中国僧人是山东人义净;4.等韵化韵书阶段,山东人不仅对《韵略易通》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编纂出数十种等韵化韵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