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雪芹在谈创作《红楼梦》的体会时写了一首五言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随后,他又借跛足道人之口念了一首《好了歌》。歌中有四个“忘不了”,即“惟有功名忘不了”,“只有金银忘不了”,“只有姣妻忘不了”,“只有儿孙忘不了”。这四个“忘不了”,是封建统治思想的灵魂。其中的“金银忘不了”,是其它“忘不了”的基础和中心。没有“金银”就无所谓“功名”,就无所谓他们追求的“姣妻”、“儿孙”关系了。这里之谓“金银”,既是当时社会流通的一种重要的货币形态,也可作为所有货币的一种代称。作者细致观察、深刻分析了封建末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现状,并通过描写人物及其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表现了货币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后续者高鹗也大体领会了曹雪芹的这一创作思想。这也许就是作品深蕴的某种“味”,现“解”其如次:  相似文献   

2.
“新红学家”考证出曹雪芹家世生平的一些真实情况,并同《红搂梦》联系起来,拨开了“旧红学家”比附、索隐的迷雾,这对了解《红楼梦》来说是一次飞跃,功不可泯;但后继者沿着其导向,尽力坐实其说,把《红搂梦》当作曹雪芹的生活实录,这又显示出“自传说”谬误的一面。《红楼梦》研究,固然应以对小说本身的解析为主,但由于小说是曹雪芹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虚构而成的有实有虚的生活图像,因此,若无视对曹雪芹的研究,同样有可能对《红按梦》本身产生误解。所以,文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应是将研究作家与解析作品结合起来,而研究作家不能远离解析作品这个中心,目的仍是为了解析作品。  相似文献   

3.
论《芙蓉女儿诔》在中国祭文史上的地位──《红楼梦》探微之四王人恩《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这已成公论;它是一部空前的“文备众体”的小说杰作,也逐渐为研究家们所认同。从《红楼梦》所涉及的各种文体来看,曹雪芹是自觉地以此多角度地描摹人物,表现主题,同...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诗意美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诗意之美的追求,是《红楼梦》较之其他古典小说在审美理想上的一个独特之处。《红楼梦》的诗意之美是曹雪芹将追求“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传统诗歌的艺术精神创造性地融汇于小说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尝试。主要体现在意境营造的虚实相生、人物刻划的复层面组合和情节结构的空白效果等小说全局的整体建构上。含蓄深永的诗意之美不仅构成了《红楼梦》独有的艺术风貌,而且大大提高了它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5.
严云受同志在《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与时代性》(见《红楼梦学刊》86年2期)一文小说:“由于当叫历史条件的限制,曹雪芹只能借用陈旧的字眼,杜撰了‘意淫’这一词语,来表达当时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意’,主观、心灵方面;‘淫’,浸淫,增进,扩展。 ‘意淫’,实即个性发展的意思。”其中把“意”简单理解为“主观、心灵方面”是正确的,而对“淫”这样解释就成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曹立波 《北方论丛》2001,4(4):67-73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7.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8.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压卷巨制.《红楼梦》又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与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评论家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人们通常称为“红楼梦诗词”,其各体兼备、寓意深邃,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诗词或为了深化主题,陈述此书立意之本,或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或描绘周围环境,烘托故事氛围,或预示大厦将倾,家运消亡的悲剧结局…….作者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见解、精湛的艺术手法熔铸出一种独特的诗的境界.这些诗词一直成为“红学”领域研究和探求的重要课题.诸如: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史的曲折展开,并首次以“更典型论”对这一时期主流的小说创作理论作出了概括。文章阐述了“更典型论”的兴起原因,以及因之而导致了散文化、诗化体式的小说创作主张的败北,并形成了对路翎小说的批判,以及对《青春之歌》及茹志鹃小说的批评等种种情状。进而,文章又阐述了“更典型论”在战胜了邵荃麟的“中间人物”论与“现实主义深化”论,以及何其芳的典型理论后继续向前冲,而在七十年代达到了它统治势力的顶点,同时在内涵上也就跌落到了它的最低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风月之事却不用风月笔墨 ,这既是曹雪芹有志“补天”的创作理想和高雅脱俗的审美旨趣使然 ,又与清代高压统治有关 ,还与“受监督”的创作状态和他傲岸不屈的个性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论琴”的描写精彩绝伦,堪称是一篇“琴学教程”。从小说的有关情节看,计有“论琴谱”、“论琴曲”、“论指法”、“论琴材”、“论抚琴”、“论琴声”等。描写的目的,是通过“论琴”表现黛玉的知识、修养、志趣、个性。写出黛玉的悲剧性格,同宝钗论画、妙玉论茶、论棋等具有同等审美价值.它是曹雪芹整体构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深有感慨地写了一首五言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确,一部《红楼梦》,谁解其中味?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自从《红楼梦》这部巨著于十八世纪中叶问世以后,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映。人民群众喜好它,展转传抄;封建统治者惧怕它,严加禁止。二百年来,地主资产阶级的文人学者不断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一书的写作后,曾无限感慨地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深深忧虑倾其一生心血而成的《红楼梦》,后人未必能真正读懂并解开书中的无数关纽和奥秘。如今,面对着内蒙古大学林方直教授...  相似文献   

15.
潘承玉 《东岳论丛》2001,22(1):135-138
曹雪芹假林黛玉之手创作《葬花吟》时 ,整体构思和意境极可能借鉴了康熙年间石庞的《祭落花文》。这不仅因为二文有相似之处 ,并且还因为石庞其人有其明显的特点 ,他极可能就是曹雪芹塑造贾宝玉形象的原型之一 ;而曹雪芹假林黛玉之手创作《五美吟》时 ,则极有可能借鉴了明遗民马銮的《咏美人三十六绝句》。这不仅体现在马作与“林作”之间有较大的有相关性 ,而且也缘于马銮与曹家的密切关系。诗歌创作的关键在于林黛玉所说的“第一立意要紧”。从《祭落花文》到《葬花吟》 ,从《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到《五美吟》 ,正体现了曹雪芹的这种自觉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一《詩品》研究的偏向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品》是由二十四首描摹诗歌意境的四言诗组成的。这篇作品以风格论的形式,具体发挥了司空图在许多文章中提到的“韻味”的理论,它主要是总结的田园隐逸诗派的创作经验,而且具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对后代的诗歌创作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但如果我们能够以彻底的革命批判的态度来重新评价这篇作品,对于批判地研究古代文学中“神韻”一派的理论,对于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唐诗创作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18.
陈进武 《云梦学刊》2013,(5):106-109
人性与社会之“恶”的透视是贯穿翁新华的中篇小说《的哥麦碗》的一条主线。小说通过的士司机麦碗这一人物及其经历披露了人性和社会现实之“恶”的缠绵景象,而这种景象呈现出“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和“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新逻辑。纵观翁新华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出《的哥麦碗》这一小说不仅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深刻,而且反映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现实走向。  相似文献   

19.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世言》、《石点头》、《醉醒石》等二...  相似文献   

20.
孙犁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新写意小说,兼有传统写意小说与现代性格小说的特点,同时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形成了一种新的个性化审美风格:“荷花淀”风格。这种风格上承曹雪芹、蒲松龄、废名、沈从文等的诗化小说传统,下启“荷花淀”风格小说范式的开创,并影响到一大批派外作家如茹志鹃、王汶石、贾平凹、铁凝等的创作,显示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