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2):114-117
社会治理需要审计监督,审计是国家治理极为重要的"免疫系统"。我国审计制度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其职能逐渐被固定于对官员经济行为的监督和政绩的考核、对政府财政财务收支和钱粮赋税收支情况的监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家审计职能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发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与提升国家审计水平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国家审计要应时合势,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需要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作用发挥的过程中,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并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应急管理审计的相关实践和研究进行梳理,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治理理论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家审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内在需求,讨论国家审计在我国"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为更好发挥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应通过应急预案专项审计、应急预案应用效果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急管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运行机制专项审计、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专项审计、重大应急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政策协同一体化审计等关键路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善治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政府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对于国家善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政府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政府责任审计在督促政府部门认真履责、维护民生权益、加强反腐倡廉、监督制约政府行政权力运行以及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责任审计服务国家善治的路径包括强化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与执行审计、实施政府责任预算审计、加强政府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建立健全政府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并完善政府问责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权威是指国家审计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国家审计监督的权威来自宪法、法律规定与制度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审计机关自身行为、被审计单位自觉接受等多个方面,并体现在审计对象、审计工作开展、审计结果使用等各个环节。提高国家审计监督的权威是充分发挥审计治理作用的基本保证,对实现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权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在立法上明确国家审计监督范围和审计机关的权限,加强对审计违法行为的问责,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的强制性,加强审计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同,审计机关也应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国家审计,而高效是国家审计高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审计机关必须树立绩效观念,不断提高审计绩效。依照投入产出框架,国家审计绩效包括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个方面。无论审计的经济性、效果性还是效率性,国家审计都不应当仅从单个审计项目角度考量,而应当同时从微观项目(被审计单位)、宏观治理(制度)角度综合考量。在审计经济性方面,应当树立审计成本观念,综合考虑单个审计项目成本和系统审计成本,以提高审计经济性;在审计效果性方面,应当同时在微观项目和宏观治理层面持续提高审计的效果,达到根本治理、制度治理、系统治理的目的;在审计效率性方面,应当通过对审计项目的科学规划、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等途径不断提高审计效率。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整体,应当通盘考虑,避免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6.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形式所体现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对象予以公告的一种制度。审计公告制度具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已形成一个大致的内容框架,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运行效果不理想,推行国家审计公告制度还存在体制障碍,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规定不健全。因此,需要修改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优化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外部环境,改良现行审计体制以增强国家审计独立性,并防范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7.
官民共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官民矛盾,缺乏公众有序参与治理的沟通和引导机制妨碍着"官民共治"的实现.国家审计对协调官民矛盾、促进公众参与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可以提供协调官民矛盾的两类信息:"掌握事项"和"建立诚信",一定程度解决了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协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可以解决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公众行使其作为"委托人"和"纳税人"的权利;引导公众作为治理主体参与问责,并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官民共治".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免疫”之功效,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审计责任是国家审计在治理领域的实现方式,至少表现以下方面: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因此,国家审计的责任承担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改革目标,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为进一步研究推进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合理、可行做法,在评估近年来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国家审计的新特征,阐述国家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耦合性,探索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下的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能发展模式。当前,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可能模式是:基于国家治理的整体视角,构建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联动机制,将党内巡视(巡察)定性为政治责任审计,并与经济监督的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联动机制下,坚持经济审计与政治审计相统一,二者相互协调、同步运行、紧密嵌合。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审计治理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一种内生的、长效的监控治理子系统.文章以组织治理、路径依赖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论述国家审计治理具有全面性、监控性、免疫性、适应性及和谐性的"五性"特征;明晰定位了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审计治理的战略目标;透视了国家审计治理的六个具体实现路径;刻画了国家审计治理实现路径的"六化"结构图谱;旨在拓展和深化国家审计治理理论,确保国家审计治理的实现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是党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方面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审计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审计在权力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权力监督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府投资审计作为国有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按主体分类的国家审计和高校审计,在执行政府投资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取证方法、内部控制及其测试等方面具有相似点。文章类比国家审计常关注的:批复程序不及时、招标投标不完全、合同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不严谨、竣工决算不彻底等问题,通过分析国家审计对高校审计的积极影响,以期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新形势、新定位、新使命下,国家审计工作面临和应对的审计风险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很多新特点,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人员如何提高履职能力,增强风险感知的预见性、敏锐性和时效性是目前审计机关积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国家审计执业逻辑起点,将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风险分为审计机关主体风险和执业行为风险两个维度,并从风险管理角度归纳为履职担当、操作层面、认定层次、战略层次等审计风险种类,探究由预警、评估、监控、应对构成的风险管理主体多元化、风险管理网络化、风险流程科学化、风险管理动态化运行机制和由质量提升、制度建设、监管问责、思想道德构成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审计机关如何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需要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力量,施行有效的控制手段。社保基金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一部分,由于社保基金的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决定其在审计方式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审计问责作为一种监督公权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因而成为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审计问责制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法规和问责信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审计问责制度,这样对促进政府达到良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机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发展选择路径进行定性研究。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的一项日常监督机制,可以更好地保证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通过构建国家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合理路径,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审计本质与国家审计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本质是指审计这一客观现象的内部联系 ,是审计关系中发挥主要功能、比较深刻和稳定的方面。审计本质与国家审计本质是有区别的 ;审计的本质是经济鉴证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监督。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审计环境的变化必须对国家审计机制进行调整 ,其中重要的是国家审计定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环境审计的本质 ,环境审计的内容应包括审查环保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环保规划和环保资金、环境报告和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等 ;从实际工作需要看 ,应强调三个实施主体的工作重点、科学界定其职责范围 ;从审计目标看 ,应侧重合规性、资金使用的三性、企事业单位环境控制和治理情况等的审计。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条件包括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快环境审计立法、建立环境审计机构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评价国家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有效审计手段,目的在于反映国家政策的施行成效、揭露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最终实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完善国家治理。通过科学确定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方法和多方转化审计成果等方式,有效地组织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同时建议通过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整改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措施,推动完善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业的成长,都离不开其特有文化的滋养。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审计文化的支撑。当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出现了片面化、形式化、短期化、雷同化及高层化等误区。要走出误区,就要实施国家审计文化战略,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营造国家审计文化氛围,增加审计行为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