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大力培育城市精神,用城市精神引领人民群众奋发图强的过程.城市理想、市民的公共理性和法制道德观念等,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域中的城市精神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是人类人化自然和自身的产物,以文化为形式,表现人类的文明程度。城市的文化本质是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表现为城市共同需要对象化过程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思维活跃状态。城市精神的活力以文化制度为载体,主要通过城市特色、社会氛围、城市境界呈现自己的存在。培育城市精神是城市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需要,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关键是实现文化制度建设与城市精神培育的有机统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新型城镇如雨后春笋迅速增长,城市社会问题不断滋生。如何在城市精神培育中运用城市精神解读国家意志、城市行政意志、市民意志、城市历史和境界,事关城市的科学发展,事关中国特色和谐文化的科学构建。本文就城市精神培育问题,以真善美为聚焦点,对城市与文化、文化制度与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中的重要文化制度区域进行了文化角度的探讨,分析了城市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精神科学培育的原则和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聚要素、平台节点、桥梁纽带作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小城镇发展既面临着承接城市产业转移、集聚更多人口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发展趋势不明、建设发展资源不足、规划统筹不够、功能培育不强等突出问题,各地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素利用、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把其建设成为区域都市化的重要一翼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大庆精神已经成为薪火相传的城市精神。在新时期,大庆人又赋予这些精神财富以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创新、开放发展、合作共进,生态宜居、民生为本、跨越发展,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庆市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直在寻找一条和谐、兼容、科学的模式,让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与文明创建相辅相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建之路。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乡村工业化与城镇(市)化协调城乡发展的模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一般经验有:城乡互动发展、以小城镇为主体和乡镇企业的集聚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些经验对西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启示是:以乡村城镇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以城镇的城市化加快西部城乡一体化、以乡村工业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追求。城市精神具有历史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一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张扬城市个性的异质性特征。城市精神有五大功能: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融合功能和约束功能。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弘扬的基本途径在于:科学把握城市精神的提炼原则,强调化育城市精神,大力加强城市公民意识的培育,加快城市法治化的步伐,强化城市精神的时空意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加强城市形象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7.
湘潭市森林城市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的建设,生态安全建设、城市森林与人文景观协调构建成为城市群发展的艰巨任务.2005年湘潭市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根据湘潭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湘潭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突出本土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原则.按照湘潭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主体框架,形成内外绿网,加快推进城市森林化.  相似文献   

8.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弥合城乡文化发展的鸿沟、整合城乡文化精神、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具备了诸如物质、文化、社会和政策等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探索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弥合城乡文化发展的鸿沟、整合城乡文化精神、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具备了诸如物质、文化、社会和政策等条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明、城市功能与城市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正日益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21世纪的城市化应该更关注城市文明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城市精神的提出标志着城市文明进入“后建设”时期,城市功能建设将是连接城市建设和城市精神的中介,以“生活”为中心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是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城市文明的提升是一个渐进过程,城市精神的核心是现代的市(公)民意识,“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是城市精神的基干。  相似文献   

11.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弥合城乡文化发展的鸿沟、整合城乡文化精神、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以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制定软实力提升实施方案,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建设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机制,实现株洲城市软实力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3.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城市精神培育工作,不仅可以使之受到教育,而且提升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对此,可以将地方传统文化、集体主义和时代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动态机制、以重大活动或事件为契机的激励机制和以环境建设为支撑的合力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城市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25日,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日报社、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日报社、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的主题是"长三角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了长三角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杭州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对"长三角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论坛的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贺信中指出,本届论坛是长三角城市区域又一次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讨、区域合作与交流的盛会.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扩展现代文明、推进城市化和农村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两个误区:避免"以城市工业扩展为中心"论对城市化发展空间的限制作用;避免"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论对现代化发展动力的消解作用。城市和农村是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支撑点,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会肢解城乡一体化的完整含义。因此,要促进城乡互补发展,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动力;通过有效的公共服务,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稳定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精神内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来源于人,而作为人类聚集自身智慧、体力、精神和群体而历史形成的城市,也客观地折射着一种鲜活灵动的城市精神。培育和弘扬这些精神,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繁荣城市先进文化、提升城市人文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探寻城乡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考虑城镇化建设基础上城乡一体化现状发现,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求为演变历程,以为群众民生谋福祉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不畅,阻碍城乡融合;城乡社会服务分配不均,制约城乡发展等诸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放缓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进程。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共同富裕,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城市现代化。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打破传统城乡分离发展模式,实现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有为市场与有效政府相结合的作用,打破要素流通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破户籍藩篱,释放城乡发展新潜力。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发展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乡村振兴为战略支点,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存问题,查找短板,突破要害,分析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打破分割,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性社会流动和合理配置,形成城乡统一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寻求缩小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以期探寻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值此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各地争相提炼城市精神,这既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方表达”,更在于成功打造城市灵魂并使之成为地方科学发展的文化路标。因此,提炼和培育“六安精神”,必须观照“精神”范畴的基本释义、探索地方城市精神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立足对皖西地域“绿水青山”的自然风骨、“红土地”上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遵循社会建设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分属不同领域,要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办事.城镇化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中国的城市建设一直以来都被纳入经济建设并按照经济规律实施,因此导致各种城市病的产生.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要按照社会建设的原则稳步实施,只有把推进城镇化纳入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并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才能真正破除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管理”和“城乡二元结构”概念具有独特意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制度不仅是生成、固化与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它在新时期正面临着诸多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以及社会管理制度变化的历程表明,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和自觉建立市场机制之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推进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