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就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教育承担着培养构建与创造和谐社会人才的重任,有责任为此做出自身的贡献,其中艺术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夏瑜 《现代交际》2011,(8):92-93
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转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社会组织、和谐社会、政府职能转变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可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分化给社会组织,通过二者作用的结合,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赵尊英 《职业时空》2008,4(2):119-12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使得中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明晰物权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物权法的实施发挥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涉及社会每个成员,必然会对老年群体及其教育提出要求。笔者拟从分析老年群体的重要社会地位、老年教育(本文指老年大学等学校教育,下同)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中去认识加强老年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联系,同时,为了推动和谐进程,谈谈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统一战线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首先,统一战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素。在各种功能相互促进的多样性统一中,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素。事实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我国社会就和谐、稳定;什么时候忽视统一战线的作用,我国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加剧,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6.
实现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在广泛、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中,老年人愿意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心出了力,做出了一定贡献,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了自己的责任。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有各种方式,参与义务奉献了不取报酬的社会公益活动,就是一种好的方式。本文联系老年人的实践,重点在这个方面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中国社会导刊》2010,(24):11-11
全球眼光的共同聚焦提醒我们再次审视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步入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社会结构的分化,构建和谐社会除了需要政社分开的体制保证外,还需要丰富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支撑.而在和谐社会的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社会工作的功能是显著的。——北京 徐与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建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文中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高校和谐发展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仍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21世纪初,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因此,经济法也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不可磨灭的力量。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结合前人研究,从经济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法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经济法保障了和谐社会的稳定三个方面论述了经济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问题,再入视野 当代中国,“社会”曾经是个被遗忘的领域,现在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列,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相辅相成,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重新提出社会建设,不仅仅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逻辑。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必须以社会的建设作为前提,所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四位一体”说,正是为了弥补改革开放的前一阶段忽略了社会之维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陆勇敏  杨莉 《职业时空》2008,4(5):13-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社会责任,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需要。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茶艺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茶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日益密切,借助旅游开发活动,茶叶本身以及茶艺所蕴含的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在我国当代社会的价值愈加深刻,在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构建人民美好生活、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茶艺的旅游开发需着重凸显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在创新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道德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离不开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人自身道德能力的呼唤和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民道德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应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音乐的情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昱琳 《现代交际》2010,(5):88-88,87
音乐这门艺术,几乎是与人类同步产生和发展的。人类创造了音乐艺术,人类在自身的发展中又离不开音乐艺术,因为,音乐艺术使人的内心情感得以释放,使人的身心得到愉悦。它是一种最擅长于抒情的、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它的突出效应就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也即是音乐的情感效应,音乐的情感效应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宏  朱宇兵 《职业时空》2008,4(7):153-15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的历史任务。高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和繁荣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也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建国 《职业时空》2009,5(3):128-129
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17.
吕雅英 《职业》2008,(3):26-26
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生活安定和职业的良好发展,而每个社会成员安定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行为的不断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所引发种种矛盾与冲突,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社会贤达之士的律师们在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浪潮中,应怎样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坚实作用,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群众合唱以一种愉悦身心传承文明的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了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化艺术。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群众合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以群众合唱表演形式为切入点,意在突出群众合唱在弘扬民族精神、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群众合唱存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国家党政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党的重点狠抓对象,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和谐社会就是需要社会中的各个要素、组成部分之间一种和谐的状态,不仅仅是狭义的社会和谐,同时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要和谐,而高校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