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并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即将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与公众日常生活中的看病治疗、交通事故、高空坠物、产品质量损害、网络诽谤、环境污染等生活万象息息相关,并规定了诸多之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未规定的事项。为此,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从司法实践的视角,解读这部被称为公众“维权宝典”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公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法律的颁布,也必然引起一番全民大讨论.《侵权责任法》的公布,由于其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引起公民高度关注,其中第十七条尤其如此,该法律规范直接承认了“同命同价”的法理命题,实现了法的应然性,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加上其中第二十二条的明文规定,将受害人近亲属的利益也纳入保护范围之内,使得该法律的保护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对比该法第8条和第11条的规定,本条规定的是无意思联络数人单独侵权的一般情形,即各侵权人分别独立构成侵权,而不成立第8条和第11条所规定的侵权。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产品侵权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有进步意义,同时该法条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主观要件的规定过于狭窄、损害后果的限制过于严格、惩罚性赔偿金标准不确定、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模糊等,严重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适用。针对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扩大主观心理状态的范围、放宽对损害后果的限制、合理确定惩罚性赔偿金、明确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姗晏 《职业时空》2012,(4):148-149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系统规定的法律,该法明确规定了医疗侵权责任的构成、归责原则、免责事由、责任形式以及医疗损害赔偿标准等内容,对医务人员行医提出了更高的执业要求。  相似文献   

6.
崔峰 《现代交际》2012,(11):29-30
《侵权责任法》第11条和第12条对于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应与第8条关于共同侵权责任的规定和第10条关于共同危险责任的规定相互比较,从“无意思联络”“同一损害”以及责任承担所采用的因果关系和方式的角度,明确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的特殊型和复杂性,避免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依照我国现行《宪法》,议案创制权属于国务院和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法》第十二条和第二十四条中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分别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草案的规定,与《宪法》的条款规定相悖,实有违宪之嫌。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1日起,中国的《侵权责任法》正式付诸施行,该法涉及到了民事权益的诸多方面——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其中,《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直面“医疗损害责任”,以共计11项条文的篇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只不过,考虑到《侵权责任法》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的条文难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一味寄希望于该法缓和甚至重构目前国内趋于紧张的医患关系,恐怕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9.
张设华 《职业时空》2007,3(2):35-36
依照我国现行<宪法>,议案创制权属于国务院和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法>第十二条和第二十四条中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分别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草案的规定,与<宪法>的条款规定相悖,实有违宪之嫌.  相似文献   

10.
她是被第三者插足的受害者,怒火中烧的她对第三者进行奋起反击,她本该得到人们的同情。然而,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提出隐私权这个概念,正因为这部法律,使她一下子从原告变成了过错方。  相似文献   

11.
宋瑞 《现代妇女》2014,(6):154-154
《侵权责任法》作为我国在2009年通过、2010年实施的新兴法律部门,一时间引起了诸多法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笔者便从"牛奶河"事件入手,以归责原则为切点,进而简要分析《侵权责任法》的社会价值,以期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入与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一方责任情形下的车主过错责任。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之,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法理梳理,提出了《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中的"机动车所有人"应扩大解释为"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相应的赔偿责任"应解释为"连带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获得通过。《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夏梦颖 《现代交际》2010,(11):14-16
我国法律一直没有广泛确认惩罚性赔偿,尤其在产品责任领域一直缺乏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的通过,首次确立了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稳定和保护当事人权利等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我国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仍存在差距。本文结合《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规定,进行深入探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构建适于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法律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从优士丁尼罗马法到近现代民法,大多数民法典对行为能力欠缺者及监护人都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由于我国当时与前苏联的友好关系,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便借鉴了苏联模式对监护人采用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直至《民法通则》制定之时,在原来基础上加上了对行为能力欠缺者采取公平责任原则.新近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延续了《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解释论上,该条的第1款是主要条款,第二款是对第一款的补充说明.与被害人发生求偿关系的只有监护人,而被监护人则与监护人发生责任分担关系前者为外部关系,后者为内部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将行为能力欠缺者作为被告.确定了被告的侵权责任之后,然后再指出其责任应由其监护人承担.对行为能力欠缺者是否有财产、是否应从其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也不予理会.  相似文献   

16.
律师刑事辩护权的行使对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应该充分保障律师的执业豁免权.但对于豁免权的范围不应无限扩大.而应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刑法第306条正是对律师刑事豁免权范围的限定,不宜废除.但是应对刑法第306条设定严格的入罪条件,减少司法实践中被滥用的风险,以切实保障律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张馨予 《现代妇女》2014,(8):121-122
在知识经济主导的当今时代,商业秘密已然成为能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竞争优势的“秘密武器”。商业秘密一旦被泄露或被他人盗用,就会给权利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力图在商业秘密的概念与认定、侵权形式等理论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现状,指出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从而针对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缺陷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以期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将隐私权纳入到实然法的范畴中,但是,何为隐私权,其概念如何尚未有定论,本文试从语义学角度及现有理论出发浅析隐私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密切。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思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剖析了旧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并对其进行了批判,科学地阐述了环境、教育和人的活动三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简要阐述了其观点。通过对第三条内容的研读,结合前人的资料文献,阐述对第三条内容的理解及其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冯婷艳 《现代妇女》2014,(8):147-148
通过恩格斯对前法律阶段中氏族制度从产生到走向崩溃的过程阐释,论证了国家和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只有从社会与法律的互动中才能真正理解法律,发现法律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