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杂话不仅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真实写照。新疆杂话产生于新疆,取材于人民生活,自然脱离不了新疆的历史文化,其中屯垦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新疆杂话中有不少反映屯垦戍边的作品,其内容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了历史长河里那些战天斗地、开荒种田、保卫边疆的动入场景中。  相似文献   

2.
清代作为新疆屯垦经济的集大成时期,相较于以往朝代,清代新疆屯垦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由守卫新疆向开发新疆转变;由保障生存向发展生产转变。清代新疆屯垦经济实现形式的改变,屯垦形式的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的农、工、商并举发展。清代新疆屯垦经济绩效的变化,改变了汉唐以来“南农北牧、重南轻北”的经济格局;逐渐由缺粮区向国家战略储备区发展;由闭塞的经济发展区域转变为开放的贸易市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思想与新疆独特的区情相结合,作出在新疆实行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并把组建和发展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在新疆履行屯垦戍边使命最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保障西北边疆安全是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的外在因素;国家整体实力与战略重心是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种形式的屯垦是完善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时期新疆屯垦戍边的重要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兵团体制,以应对新疆更为复杂的局势;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完善兵团屯垦管理制度,以促进兵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构建稳定的屯垦戍边队伍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维稳戍边能力。  相似文献   

5.
汉唐遗风与近代新疆屯垦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近代屯垦艺术上承汉唐艺术 ,下启军垦艺术 ,出现了内地汉族戏曲、说书、剪纸、年画、庙会、社火等移植新疆 ,并本土化的诸多艺术形态 ,它有广泛的民间文化基础 ,同时具有文化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大正 《学术探索》2006,1(2):100-108
两千多年的新疆历史发展,展现出了若干特点和规律,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从政治上看,自西汉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一直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治理之下,尽管各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理不断深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立行省,新疆由此完成了和我国其他地区融为一体的进程。从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上来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历史上众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在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和好交往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战争和冲突,这是阶级社会各民族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宗教上来说,新疆有史以来即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从来都不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经验表明,宗教与世俗权力分离是保持新疆稳定的基础。从文化上讲,新疆文化是由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相互认同,既是新疆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各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从屯垦戍边政策的历史定位来看,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内容,屯垦戍边既有利于保障边疆的巩固和稳定,也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屯垦对新疆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在清代以前一直缺乏大规模的农业人口,农业发展缓慢落后.清代实施的屯垦政策改变了这一状况,农业人口大量迁入,促进了新疆的农区拓展和农牧结构调整,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迁移人口带来新的作物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与当地人民一道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因地、因时制宜的生产技术,共同促进了当地农业进步,使新疆农业发展水平空前提高,与内地旱作省份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8.
新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新疆历史研究中五个重大问题———历朝各代对新疆的治理,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多种宗教在碰撞中并存,多元文化的共存、交融与互补,屯垦戍边的历史定位———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学习、研究新疆历史的基点应是面对现实与未来的主张,认为这既是当代新疆现实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屯城”在新疆城镇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石河子、奎屯、北屯、五家渠等一批城乡结合,农、工、商、学、兵俱全的屯垦新城。屯垦城镇具有鲜明的外源发展特征。屯垦城镇具有鲜明的后发特征。从经济特征来看,兵团屯垦城镇的发展还缺乏市场机制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古代北疆地区性的农业先后经历了史前的萌发、汉晋南北朝时的初步发展、隋唐元明时期的曲折发展和清代的飞跃发展四个阶段。北疆的当地农业发展较为迟缓,中央王朝在北疆的屯垦一直是该区农业发展的主体和最重要表现。受到地理条件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清代以前的北疆农业呈现出东西两端发展较快、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天山北麓中段相对迟缓的地理分布格局。经过有清一代的大规模开发,北疆广大地区获得飞速发展,农垦区已经遍布天山北麓。历史时期北疆农业的进步发展不仅改变了新疆“南农北牧”的经济地理格局,更缩小了新疆与内地的差距,在经济上加快了新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屯垦戍边的源流、屯垦戍边的目的、屯垦戍边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对两汉时期西域屯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新疆商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乾隆二十六年至道光八年(1761~1828年),这一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商屯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部的巴里坤、乌鲁木齐及所属州县及伊犁一带。第二个阶段从道光八年至同治二年(1828~1863年)。这一时期由于南疆政局的需要,商屯在南疆也逐步开展,但规模不大。到了清末,战乱多发,社会动荡,新疆的社会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商屯这一屯田形式也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3.
刘玉皑 《西域研究》2013,(1):122-128,142
自汉代开始,屯垦成为历代王朝治理新疆的重要策略,对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更是在继承中积极推行新疆屯垦,将其推向新的高峰.清代新疆屯垦不仅影响余波民国,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西北边疆开发建设也具有历史借鉴作用.近三十年来,在国内的西北历史研究中,对清代新疆屯垦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焦点之一,成果颇丰.本文就近三十年来清代新疆屯垦研究成果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综述. 一、屯垦政策与管理体制 (一)屯垦政策 新疆屯垦在我国边疆屯垦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代继承各代屯垦遗制并开拓创新,在屯垦时间、类型、规模和成效等方面,均超越了前代.作为清朝中央政权的边疆治理策略之一,新疆屯垦政策并非一蹴而就,其确立与完善是经过统治者深入考量与不断践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25~26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协办的"新疆屯垦史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五家渠市兵团党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近80篇,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兹将研讨情况简述如下:一、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屯垦戍边是我国历代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国策,新疆有着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北屯垦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西北屯垦与国防和经济建设、西北屯垦所面临的困难、屯垦的指导原则和实践途径等方面对此问题加以探讨,认为当时国人提出了许多较为深刻的见解,对西北屯垦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鲁涛 《云梦学刊》2011,(3):103-103
《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张安福、郭宁等著))于2011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认为,屯垦开发是唐朝治理西域的重要策略,在屯垦开发的基础上,唐朝发展了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7.
西域在唐代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唐廷将西北边疆安全体系建设放在高于其他边疆地区的位置上.在安全体系中,以屯垦固边为先导,以屯垦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屯垦文化为后盾,有效构建了西北边疆安全的体系.因此,较之汉代,唐朝出现了"东则不及,西则过之"的盛世局面,基本消除了西北边患,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西汉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大规模的屯垦地区,历代相袭,继传至今。屯垦范围由点经线到面,屯垦种类由军屯发展到其它各种屯垦并举,屯垦制度日益完善,屯垦效果日渐显著。这对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西北边疆,发展新疆经济,增进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政府在新疆大力...  相似文献   

19.
清代西域边塞诗是清代诗人在有感于新疆独特的自然人文氛围之下,情之所至、有感而发时作出的。清代西域边塞诗生动完整地表现了清代西域各方面的情况,不但有对独异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还有对日渐加深的西域边疆危机及由此而采取的屯垦戍边政策的描写。除此之外,作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有不少汉人因各种原因来到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在清代西域边塞诗中有着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新疆为解决粮食问题都曾发展屯垦事业。对此,清朝尤为重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屯垦地点普及天山南北,对推动全疆农业发展曾起显著作用。乾隆廿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即于军政要地伊犁、乌鲁木齐一带,大规模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屯垦。至道光年间,特别是1840——1845年新疆以屯垦为中心的开发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高潮,在我国农垦史上,写下了值得记颂的辉煌的一页。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