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气球上的漂泊》沿用了作者梅维斯·加兰特一贯的写作手法,用不带感情色彩的描写方式,在“物”上着墨颇多,描绘出巴黎的社会风貌以及主人公沃尔特旅居巴黎的漂泊感。随着新物质主义的兴起,“物”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热气球上的漂泊》是一部出色的物叙事研究范例。通过分析物体现的文化资本追逐、物与人的互动以及物的社会属性,可以反映出以沃尔特为代表的离散人群从疏离、努力融入,到最后仍难逃放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不但把文学从经学中解放出来 ,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善于借景抒情 ,又善于撷取抒情主人公瞬息的感情、生活片断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特别是在构思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真可谓钟嵘所说的“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3.
<正>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就其性别而论,是比较清楚的,读者也不会发生误解,因此也没有必要去进行辨析.然而《离骚》则不同.《离骚》这首浪漫主义的长篇抒情诗,在抒情手法、形象构思等方面,都是别出心裁的.它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并有新的发展和创造.即以系统的连续不断的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尤其是诗人自喻女性(即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并由此出发,以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以女求男喻臣求君,借以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更是匠心独具.所以,辨析抒情主人公的性别问题,对于《离骚》来说,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永别了,武器》一文中,这种从"我"到"你"或到"我们"的人称转变,至少隐含以下几种含义: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Frederic Henry)对过去思想和感情的回忆;以平民身份对军人身份的描述;对凯瑟琳·芭克莉(Catherine Barkley)的爱;对战争的愤恨。本文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经典小说的隐显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婚姻>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豪威尔斯的第一部重要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豪威尔斯的婚姻观导致了他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处理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家不同.浪漫主义小说通常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收场,而豪威尔斯的这部小说却以夫妻分离而告终.  相似文献   

6.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写于五十年代初期的一篇朝鲜通讯,是当时从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发回的大量的新闻、通讯中最能感染读者的优秀通讯之一。作者在通讯中记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故事,以自己亲身的感受,运用抒情的笔调,设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来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7.
穆青等同志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人物通讯。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以来,一直为人们交口称道,颂读不厌,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广大读者。这不仅因为他的主题深刻,感情强烈,还因为他在写作上,尤其是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报纸上不可多得的优秀通讯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一部惊世绝俗的爱情小说。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用两条线索四组婚姻位男主人公煎熬在爱情中的孤独曲尽其妙。小说的主人公真正意义上应该是凯瑟琳。作家的浪漫主义手法有得有失。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感情的更高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阐释<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感情变化以及最终放走易先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一部经典之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部 奇诡而浪漫的佳作。艾米莉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恨纠葛向读者揭示了人性之复杂多变。就小说中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癫狂的 爱和疯狂的复仇来分析不同时期的人性体现,同时也探索小说主人公内心的世界与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物通讯可谓是最难把握的新闻写作题材。如何写好人物通讯,笔者从做好采访,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巧妙运用表现人物的常用手法;表现出一个人的"人性",切忌人物塑造的"模式化";要平视采访对象,做个事实的记录者;既要融入作者的感情,又得少做评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以普通人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作品以琐碎见长,通过对事物细致的描摹来展现主人公复杂的心理状态。主人公对物质生活的迷恋、对外部世界的冷漠的情绪均从作品中弥漫出来。作者通过对时间的准确把握来显示主人公内在的清醒,通过对物品的详细罗列昭显主人公外在的迷醉,借以展现作品中人性的物化。  相似文献   

13.
论汉大赋的描绘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大赋的主要文学特征是其描绘性.它以老庄的崇尚自然为文化底蕴,把自然万物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观照对象来加以拓写和描绘.其景物描写不再是作家感情、心志的载体,而是一种独立的自然存在;汉大赋以大为美,状大物、写壮景;状物细腻,描摹逼真;辞藻繁缛,用语典雅.这固然是赋作为一种文体的特殊性所决定,汉代楚文化的兴盛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在旧货市场收辑来的一个老笔记本,从第一眼我就注意它了:一本封皮烫金注明"1949·10·1国庆纪念手册"的罕有之物,翻开笔记本,本文的这位主人公用工工整整的笔迹写下了大量笔记,成为半个世纪前他内心世界和生活轨迹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法国作家乔治桑的作品无一例外地皆以"爱"为主旨,它像一根红线贯穿每部小说的始末,在这些爱情篇章里男女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真诚的相恋,平等自由结合,体现了作家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以往的汉语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小说代表作《灵山》,不是以专有名词也不是以常用的第一人称“我”称谓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以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及第三人称“他”来称谓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主人公,除极少数的传闻中的被叙述者偶尔以名字或诨名称谓之外,所有的叙述者和几乎所有的被叙述者都是以人称来称谓的。小说中主人公“你”、“我”的面前常有女性人物登场,作者以“她”来称谓这些女性人物。拙文意在通过对作品文本的具体分析,尝试解读这种全方位的以人称称谓作品人物的叙述。  相似文献   

17.
道家对"自然"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自然界,一是指自然状态,新时期作家对自然界和自然状态的书写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或者与之契合。一些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界的亲近态度,它们把自然从为我之物转变为自在之物,或者将自然之物作为作品角色或主人公来着力描写;另有一些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状态的崇尚态度,如肯定原始倾向,张扬素朴人性等,以上两个方面共同建构了新时期文学的自然话语。  相似文献   

18.
描写景物时,作者往往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这就是拟人修辞格。在文章中,这种修辞格若用得恰到好处,能把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达吉雅娜作为普希金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女主人公,常常被人们作为俄罗斯妇女美好道德形象的典范而代代加以歌颂。她敢爱敢恨,坚决果断,自始至终都坚持着自己选择的感情,仅仅因为爱着而坚持,但最终却让这份感情变成了一份——悲情。  相似文献   

20.
视觉主义是法国新小说作家罗布-格里耶提出来的创作原则,它扬弃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继承了福楼拜冷静、客观的文风,有着独特的内涵铲除关于"深度"的古老神话,建立以视觉目标为主的物本观;反对隐语的表达方法,主张感情零度的语言介入.格里耶的美学追求价值主要在于利用视觉的阻力,达到陌生化效果;采用感情零度的话语姿态,达到嘲讽的艺术魅力;追求客观的极限,虽然是一种极端的艺术本质观,在某种程度上讲,同样是在表达人类深层的心理事实.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实现了自己的美学追求,在先锋派文学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